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骆宾王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朱之问与骆宾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6期  作者:徐枕 出版时间:1999-06-10
    关键字: 宋之问 卖友求荣 骆宾王 灵隐寺

    自由写作的诗称为古诗。近体诗对平仄声韵有严格要求,因此他自己所作的诗,皆属于律诗与绝句范围之内,到灵隐寺突然出一首排例诗来,后人多疑非其作品,相传为骆宾王所作,而又收集在他的作品中,千余年来,饭后茶余,议论纷纭。宋之问之为人,确有文才,但无文品。据说他的外甥刘希贤,颇有才华,曾作白头吟云: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落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原是二副对联,第一联完成后觉得太过谶涩。又作第二联,最后将两联并合起来。事为宋之问所见,大为欣赏,就要夺为

  • 文章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7期  作者:文戈莊  出版时间:1986-07-10
    关键字: 《灵隐桥》 宋之问 骆宾王 初唐诗词

    本刊第二〇三期,葛德闳鄕长依据义乌县志人物章,写有初唐四杰义乌骆宾王轶事一文,其中有宋之问与骆宾王之诗,傅说这是咏灵隐寺很多诗中,最好的一首。亦许骆宾王早已不在乎文名了,所以这首诗还是宋之问把它留下来,在现行的诗集中,还算是宋之问的作品。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氷轻叶未凋。夙龄尙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与原载有数字不同可能是版本关系)全诗共有十四

  • 文章骆宾王削发为僧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10期  作者:晚香 出版时间:1975-10-31
    关键字: 骆宾王 武则天 檄文 僧人

    卢骆王杨」,是唐初四杰,各以诗文并称,卢是卢照邻、骆是骆宾王、王是王勃、杨是杨烱。其中卢照邻与王勃的声名最大,王勃以一篇滕王阁序传诵当世,因此骆宾王有「若论才名,吾愧在王前,耻居卢后」的自负语,然而凭了一篇讨武后的檄文,也尽够他名垂不朽了。「……入门见嫉,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孤媚偏能惑主……一坏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骆宾王这篇千古不朽的檄文,原是应李敬业之邀,起兵讨伐武则天,申讨她篡夺唐朝天下的罪名而作。他

  • 文章漫谈神童 骆宾王〈咏鹅〉的创作之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5卷 第6期  作者:竺柏岳 出版时间:2013-06-10
    关键字: 骆宾王 《咏鹅》 《新唐书》 《骆氏宗谱》

    初唐义乌籍诗人骆宾王幼年聪慧超群,《全唐诗》卷七九载骆宾王〈咏鹅〉诗,题下注云「七岁时作」。胡应麟在《补(唐书)骆侍御传》中说:「宾王坐七岁,能诗,尝嬉戏池上,客指鹅群令赋焉。应声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客叹诧,呼为神童。」说起〈咏鹅〉诗创作过程的故事是饶有趣味的。唐贞观十八(六四五)年骆宾王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骆履元外出求仕去了。宾王和母亲、弟弟随祖父母在一起。祖父学识渊博,早年在外做官,因兵荒马乱而辞官隐居。这时家道已经衰落,祖父在家过著耕

  • 文章靈隱詩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9期  作者:趙明琇 出版时间:1971-09-30
    关键字: 灵隐寺 初唐四杰 骆宾王 罗汉堂 苏堤

    只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得到「以管窥天」的好运气。由此再行不远,左边有一间多宝天王堂,那里有无数小石堆积如山,据说是求偶的信士苦心孤诣堆出来的。走入上面大书云林禅寺的一座大门,内面便是俗称下天竺的灵隐寺了。所谓灵隐诗蹟便是西湖佳话之一,相传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骆宾王曾在寺中栖隐过,原来在唐高宗死后武后则天淫荡放纵,骆宾王随李敬业起兵,写了一篇「讨武瞾檄」,曾传诵一时,兵败后他便韬晦起来,装成好像已经死了一样。当时有一个靑年诗人宋之问,先前因赋了一篇「明河篇」大得

  • 文章班声动而北风起 记「一檄兴唐」的骆宾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9期  作者:周潤藻 出版时间:2004-09-10
    关键字: 骆宾王 出征 徐敬业 诗文 人物传记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鸣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这是骆宾王所写《讨武瞾檄》(按瞾,同「照」,为武则天之别名)文中的一小段,叙述义军起动,声势浩大,山岳为之震动,风云为之变色。由此可知其文气势之磅礡,笔力之雄健,为古今难得一见的不朽之作。身世骆宾王,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西元六三九),他的远祖不可考,县志只载他父亲履元,号梅林,曾为博昌(今山东博昌县)县令。义乌乃旧时吴越

  • 文章(柒、藝文集錦)理性感性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3期  作者:楊安然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理性 感性 李昱 武则天 骆宾王 人物评价 人生哲理

    风花雪月,吟诗塡词。他的「相见欢」。是最具盛名的词,柔肠百转,离愁别绪,吟之「哀感颃艳」。过份理性的人,你会觉得他很冰冷寒酷,无生气热力。而感性过于感情用事,因而会情绪化失之客观、公允的。你以为理性好呢?还是感性好呢?唐代女皇武则天,既理性又感性,有骆宾王说她:「屠兄杀姐,弑君鸩母,但是她尽心尽力为国为民」,可以说她是一个复杂的人生。如果我们为人处世,能将理性带点感性,又将感性带点理性中和,最好是理性感性融洽,理性感性化,才合乎中道。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