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风俗习惯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湖北特產食物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2期  作者:杜貴恆  出版时间:1972-01-10
    关键字: 特产 食物 风俗习惯

    俗語說:「家財萬貫,不若薄藝在身。」「東闖西蕩,須有一技之長。」從以上兩句話裏可以了解一個人如須養家活口,成功立業,要有一套自立更生的本事一技之長。現今臺灣人口密度已躍居世界第一位,人多,就業機會就相對減少。本篇「特產」報導,內有食品加工方法,只須讀者諸君稍加留意,稍加改良,發展爲家庭副業或食品加工業,如其經營有術,對於增加國民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經濟繁榮,是不無裨益的。

  • 文章天寒歳暮話年畫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黃永川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年画 风俗习惯 艺文

    除舊與佈新臘鼓頻催,歲聿其莫。我國一向以農立國,一旦秋穀豐登,大有旣藏,家家戶戶隨著臘鼓聲的緊密節奏,急於張羅,準備過年。這是中國人歲輪年運中,快步調而忙得最起勁的一段日子。為這段日子而忙碌實蘊含著兩大意義,那就是除舊與佈新;—而除舊為的是佈新。除舊包括臘月二十四日祭灶後的大掃除;除平日灑掃所及的例行事務外,舉凡門楣、廳堂、供桌,乃至諸神位平時不便輕易移動的爐位與神龕,乘諸神昇天述職之際,舉行大洗刷,務期澈底淨垢而後已。至於佈新,最顯然的應該是除夕當天春...

  • 文章年俗雜談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8期  作者:唐魯孫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年俗 风俗习惯 往事追述

    中國有句俗語,「年年難過年年過」,從前過舊曆年,大家都叫它年關,意思是等於是過一個難過的關口,現在過年雖然還是這樣說法。其實現在跟從前比,可大不相同了,從前過年真是千頭萬緒,瑣碎繁雜,實際比過一難過之關還不好受,尤其當家主事的人,過完年這才鬆了一口氣,可也就筋疲力盡了,所謂筋疲力盡,不見得一定是傷腦筋的事,諸如還帳,購辦衣物年貨,酬神祭祖,辭歲拜年,那一方面没有照顧到,準備不齊全,不是大人不高興,就是小孩嘟嚷嘴。現在過年雖然也要忙碌幾天,可是要跟從前比,...

  • 文章江西諺語乙束(續二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7期  作者:曹端羣 出版时间:1969-04-02
    关键字: 江西谚语 风俗习惯 地方文化

    五八九、伸手交錢鬼也怕。五九〇、七月半鬼亂竄。五九一、正月十五鬧花燈。五九二、事在人爲。五九三、有望作無望。五九四、有酒有肉今朝醉。五九五、打腫臉充胖子。五九六、無常一到萬事皆休。五九七、黃楊木長三寸,縮三分。五九八、細水長流。五九九、通篙挑水兩頭滑。六〇〇、牽起爺娘駡祖宗。六〇一、皇天不負苦心人。六〇二、井裏蛤蟆碗大的天。六〇三、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六〇四、是非只爲多開口,煩惱都因强出頭。六〇五、一代管一代。六〇六、你不孝順父母,兒孫不孝順你。六〇七、...

  • 文章梅西瑤美故里書懷(俚句)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5期  作者:丘景秀  出版时间:2011-02-13
    关键字: 瑶美村 俚语 风俗习惯 怀乡感赋

    前言:本篇四十首俚句,所述皆不脱梅县瑶美村乡土语文之风俗习惯,以及游子久别家乡、怀念故园之心情而编写。尤其学校、祠宇、民屋与乡土地理、古今人文历史,均有特殊相关扼要叙述,诚非一般诗篇而有社教意义,部分语句是劝世文,惟句中有些专有名词或用字关系,以及部分平仄欠合,也有无法改正之处,实出不得已也,特此说明,以免引起读者误解。笔者敬恭桑梓,行文不计工拙,在总题之下标明为「俚句」,也算是交代清楚。又笔者出此诸句,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吾梅众乡亲们念及故乡,能够扩大

  • 文章故鄕農歷新年的掌故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9期  作者:滿子 出版时间:1972-10-01
    关键字: 大埔春节掌故 风俗习惯 趣闻轶事

    我在幼年時,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最感覺興趣的,似乎莫過於歡度農曆新年,現在久居臺灣,且垂垂老矣,但對於幼時農曆過年的印象,仍依然如昨,故現在爲塡充大埔會刊的篇幅,來一談故鄕農曆新年的掌故。故鄕農曆的過年,可以說是從每年農曆十二月廿一日「入年假」(俗稱爲「入年架」,「架」字爲「假」字的轉音,「出年假」稱爲「出年架」其轉音亦相同。)時起,到明年正月二十日——「出年假」日,也是「天川日」爲止,一共一個月時間;這是我們的祖先,住在四季分明,隨着春耕、夏實、秋收、冬...

  • 文章家鄕风俗习惯

    来源期刊:《宿遷季刊》 第18期  作者:王志仁 出版时间:1986-04-01
    关键字: 家乡 风俗习惯 称呼 家乡土语 榆树

    同了!她是尊贵的称呼。如某小姐,你称她小姐,她立刻接受。若称她大姐,她就不愿意了。这是什么道理?因现在人人知其尊贵,但不知其来源。我今年八十四岁,比中华民国大十岁。亲眼看到满淸的风俗习惯。所以比较知道小姐的来源。满淸时代,有奴仆制度,可以收买幼童为家中奴隶,叫做「家生子」。买在家中,可使用十年八年。期满准其囘家,不要了。就等于解雇。这样家奴,惟一的工作,就是带小孩。那时最低的大官员,就是县知事。向上直至宰相之家,都可以买奴仆带小孩。这样十岁左右的「家生子」带两三

  • 文章憶我故鄉(續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32期  作者:陸勉餘  出版时间:1979-08-15
    关键字: 故乡 武进 风俗习惯 笔者 风景

    武進人烟稠密,謀生不易,因此社會特別習尙勤儉,家庭婦女在理家之外,還要忙着做各項手工副業,賺些錢零花或貼補家用。少有時間講究吃喝。經常只煮一鍋猪油菜飯,燉一罐黃豆骨頭湯,配一碟鹹菜,就能一家吃上了一兩天。這種省錢、省工的簡單飯食,居然還博得洋人的欣賞,認爲它營養均衡哩!戰前筆者在上海女靑年會服務時,外籍同事卽常買它來充午餐,有時也以它待客。那時一份菜飯連湯帶澆頭售價最多銅元二十枚(合五分銀洋)比一杯咖啡,一塊三明治(外國人的簡便午點)便宜得太多了。常州離...

  • 文章牽礱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期  作者:李勛  出版时间:1971-12-20
    关键字: 牵砻 稻谷 山歌 风俗习惯 农家乐

    无锡四鄕自阴历十月初起至冬至节前后一段时间,也是农民在一年中一个忙碌的阶段,但也是很高兴的时候。农民一到十月,各村巷就开始雇着平时做散工或佃农等所组成的「砻班」牵砻,把秋收的稻谷去壳磨米。牵砻的工作,大都在夜间做的,在牵砻的时候,这班工人还唱山歌,一人先唱,大家附和,歌词先唱些庆祝丰年的意思,随后就恣意乱唱,词句俚俗,这也是一种鄕间旧时遗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所以虽然有时唱得不堪入耳,大家也不予注意,可是他们的声音唱得很高,引吭长号,附近人家都给他们在梦中闹

  • 文章家鄕的西瓜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16期  作者:宋世昌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西瓜种类 风俗习惯 种瓜方法 西瓜游戏

    槪述西瓜是消暑的佳品,也是普遍受人喜好的水果。在此地一年四季,隨時隨地都可以吃到牠,但是在家鄕一年吃西瓜的時期,只有短短的兩三個月而已。在家鄕吃西瓜最早也得五月下旬,一過七月十五就已接近尾聲。如果在八月十五,能有西瓜作供品,就屬珍品啦。最旺季是六、七月三伏天。家鄕的西瓜,瓜瓤不但甜美、鮮艶、沙楞楞的、而且還有濃郁的西瓜香味。在屋子裏切西瓜,在院子裏就可以聞到西瓜的香味,這裏的西瓜要吃到嘴裏,才有西瓜味。不知道是受氣候的影響,還是受水土、品種的關係。家鄕的...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