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闽南语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同安官話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7期  作者:賓利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同安官话 闽南语 家乡趣闻

    的意思。[2] 「小字」是闽南语同安话,客气的意思。[3] 「南京县」是闽南语同安话,人眞倦的谐音。[4] 「县政府」是闽南语同安话,倦很久的谐音。

  • 文章閩南語詞考源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3期  作者:陳允洛  出版时间:1968-09-30
    关键字: 闽南语 词语考源 方言

    当今之世,闽南语言,仍在传播,闽南字音,则渐少人读。如要将闽南语的源流转变一谈,此时尙有人会心晓悟,互相发明,久而久之,则一般闽南系人士,亦将莫名其妙。只一些偏爱者感兴趣,如今之学者,讲小学究音韵,去下冷门的功夫而已。何则,现在台湾有许多外省人士,日与本地人接触,齐傅楚咻,习与俱化,自然而然兼通台语。至于少壮辈以及儿童,在学校皆读国语,闽南音无由学习,自不能读,只凭听闻所及,却不准确。因字音与话音不尽相同,其中有音无字者,正是我辈探索对象。就说话中认为有

  • 文章洞头民歌三首(闽南语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0卷 第5期  作者:紹結  出版时间:2014-10-01
    关键字: 民歌 闽南语 白底船 渔民生活

    ㈠行船真艱苦行船真艱苦無風要搖櫓吃粥配菜脯沒錢賺給某㈡白底船新造白底頭尾紅搖櫓架槳駛布篷三日不到大岙港家内吃用靠啥人㈢網艚艚網艚早起開嘴嘟討海人十個九沒某候等幾時海路好積蓄銀錢再娶某

  • 文章你敢教我「滾回去」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2期  作者:丁連淑華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闽南语 汉文诗词 传统文化

    我是闽南人,又出生于台北市,使用闽南语的任何词汇应该是绝对不成问题的。二十年前我重回职场,办公室里的同事们来自于不同的地域与族群,因此大部分都以国语沟通为主。原因是各地有其不同的方言,即使同为闽南人,也有口音的差异。举例而言,台北人说「鱼」,发音「」,即二声「狐」,中南部却说「」。加上孩子在学校都以国语沟通,自然而然在家中大部分都是用国语,因此闽南语有些比较少用的词汇便逐渐忘记了。自从去年我到社区大学上「汉文诗词」后,帮我在闽南语这方面恢复了若干记忆

  • 文章談硏閩南方言漢字寫法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7期  作者:張呈仁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方言 土语 闽南语 文字 文明

    语言:用口头表情达意的话。方言:地方的土语。文字:人类用来表示观念,代表语言的符号。土语(土音);流行在一地方的语言。韵:语音中包含原音的后半音。调:音的高低。声调:腔调。闽南语亦称「河洛话」,就其语言名称历史渊源来探硏:河洛乃吾中华民族发祥地带,也就是黄河流域(黄河南岸和洛阳一带)。流行在河洛地方的语言(土语)就称为河洛话。由于中原一带发生战乱以及天灾地变的关系,遂向南方开始作好几次的民族大移动,终于大部份的河洛人定居在福建省南部的泉州府和漳州府一带

  • 文章從「牽手」說起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17期  作者:—轉載— 出版时间:1978-04-03
    关键字: 蒋经国 台语源流 闽南语 语言

    一小时闽南语剧,而一天之内,全部综艺节目,只能唱二首闽南语歌谣。事实上,追本溯源谈台语的话,可以发现,台语本系吾中华民族最早期的语言。台语叫做「福佬话」,意为福建人说的话;但据考证古音韵学,「福佬」仍只是「河洛」的错误谐音,台语眞正的来源,是「河洛话」,河指河南,洛指洛阳,乃是古时中原一带使用的语言。据了解:台语系自福建传来,取自漳、泉两地的语言,而漳、泉两地用语,又系自河南传来;其语言南移的原因,系晋、宋两朝,因乱世人民南迁避乱,聚集福建闽南,形成了闽南话

  • 文章平安是福贺新春 新春贺语人《闽南语顺口溜》(二)

    来源期刊:《同安》 第116期  作者:王志勇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闽南语顺口溜》 平安 新春 贺词

    平安就是福,欣慰全家族,安心去工作,利民又利國。平安就是好,清心免煩惱,人人鬥志高,為國立功勞。平安就是喜,興業更順利,走上了法治,安定能保持。平安就是金,大家都安心,各個盡責任,前程美如錦。平安如明燈,家家喜盈盈,照得心裡明,創業有幹勁。平安如美酒,消除心中愁,健康又長壽,工作有成就。平安如陽光,溫暖全家莊,十美又實益,生活甜如蜜。平安如春風,人和政也通,帶來新希望,百業更興旺。平安如甘露,萬物受呵護,效果勝「吃補」,迎來好前途。平安如鮮花,環境更美化...

  • 文章同源一脉——论国语闽南语和台语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7期  作者:吳品華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国语 闽南语 台语 闽越族 语文文化

    地方最广,人口也最多。一般都称它为台语或台湾话,更有人把它当作是台湾的本土母语,其实不然,台湾话原本是福建的闽南语。像台北市万华、彰化鹿港、云林麦寮、嘉义滨海地区的居民,所讲的话都是源自泉洲的口音。像宜兰、台南有一些鄕鎭的居民,讲的都是漳州的口音。以上两种口音,都是闽南话。闽是福建的简称。也是最早在福建的族群。闽族人在周秦时就已经在福建境内生存,所以称福建为古闽。闽族人是越族的一支,它与苏皖的东越,浙江的杭越,江南的干越,广东的南越,广西的骆越等部落

  • 文章關於「福佬話」問題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第5卷 第1、2期  作者:陳述經 龍寳麒 陳述經  出版时间:1972-06-30
    关键字: 闽南语 方言 语言学评论

    书的已数见不少,在地方上有时引起许多不必要的误会。像目前本省人写「嬷」为「某」,与外省人将闽南语「无知影」写为「莫宰羊」,岂不变成为其有音而无其字,而可指之为高山族的母亲所学来的吗?关于「也谈福佬人与福佬话」龙寳麒本刋四卷六期所载陈述经先生「也谈福佬人与福佬话」一文,是因为陈先生对「太平天国对国民革命之影响」作者王成圣敎授在该文中对于广东福佬人的南迁,及其语言渊源之说法,不以为然。因而「谨将个人见解」,提供阅者参考。陈先生之大作刋出后,王成圣敎授原拟对此

  • 文章述說台灣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謝魁源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语言艺术 闽南语 语言的锤炼 诗词歌赋

    远离中原,偏居海隅的台湾人谈诗词,谈汉语,够不够格?是不是捞过界?我很肯定的说,在当今这个世界上,只有会说台语(闽南语)的人,才有能力,才够资格谈诗词,因为闽南话才是纯正的汉语;现在通行于台湾地区的国语以及大陆地区的普通话,是胡汉混合的「变种新汉语」,不是眞正的汉语,所以没有办法完全解读「汉文化的艺术结晶」诗、词之类的韵文;以致唐诗三百首中有一百二十首,千家诗中有五十一首,变一韵为两韵或多韵,闽南话则可一韵到底,完全解读包括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