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重庆共返回8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陪都讚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91期  作者:何志悎 出版时间:2010-02-10
    关键字: 重庆 南京 复兴关

    重山重水重庆城,人物荟萃胜两京。百万健儿号劲卒,争先恐后来请缨。亿兆军需待征发,朝令夕至囊乐倾。复兴关上夜欢呼,气壮山河吞长鲸。有此气象故能致胜 景德注

  • 文章母親做的布鞋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44期  作者:王卓群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母亲 布鞋 重庆

    纵然偶有见穿布鞋的亦非布底。更没听说过谁家作母亲、女儿、媳妇替一家老小做布鞋的。今昔相比,不胜感慨!囘忆民国二十八年初春离家时,母亲替我赶做了十双布鞋。嗣后,我穿着它走遍江南各地,历经千山万水,在战乱烽火中度过家国忧患飘零的风霜雨露艰苦日子,每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心中一想起足上穿的是母亲做的布鞋,就立即感到勇气百倍,奋往直前,咬紧牙关,力争上游。这坚定的信心与毅力乃母亲之赐也。在重庆时,重庆是一座山城,城区街道大多是很陡的上下坡,那时由于政府军费支出浩繁

  • 文章由奉节至重庆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8期  作者:傳儒 出版时间:1973-04-01
    关键字: 重庆 奉节 旅程 城镇发展

    煮盐,获利甚厚。自汉以来,皆有盐官专管其事。旧习县令莅任,必亲拜盐井,东川一带多仰给之。又产橘,味甘美,陆放翁诗:「醉里偏怜江水绿,意中已想荔支红」;就是指此。由云阳上行百余里,至长碛,过小江口,又六十里,至万县。万县城临大江北岸,东距奉节四百五十里。大江曲折南来,至此复折而东,江面平夷,水流纡缓。汉时属朐䏰,晋称南浦,宋称万州,淸至民国,俱称万县。由此溯江西上,可达重庆。由此登陆,过梁山、南充可至成都,叫做「大川北路」,今有川鄂公路。城垣周围十余里,倚山

  • 文章重庆长安寺传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7期  作者:張鏞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重庆 长安寺 简介 传奇 传说

    重庆市区分上半城,下半城,大梁子街是市区的最高地带。大梁子的南边,系一片坡形地势,坡以下称下半城,从南纪门至东水门一带,均属下半城,上半城面积甚大,直达通远门外新市区。长安寺位于大梁子东头首位,算是大梁子最高处。。正面临城中区,远望可见江北城区觐阳门码头,以及香国寺一带。后面是后伺坡,即中央公园。寺门宽大,一进寺门即是四大天王,塑像很大,排列左右两边,据说四大天王是兄弟四人,姓魔,名为魔里靑,魔里红,魔里寿,魔里海。本寺是佛门圣地,古蹟甚多,相传有一首

  • 文章播遷身歷記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0期  作者:姚蒸民 出版时间:1972-08-01
    关键字: 高等考试 任职 自由 重庆 忆旧

    配机票,得以首批成行。四月二十五日下午五时许抵龙华机场,七时左右,于风雨交加登机,直飞广州,当晚十二时许抵达白云机场,由院方先遣人员导至两广行署暂住。两日后,既在广东省审计处恢复办公。院方留沪人员亦先后循经水陆两线抵达;未几,上海保卫战结束,浙赣皖鄂各地相继成为战场,又未几,武汉长沙沦陷,衡阳战事发生。时行政院院长已由阎锡山继任,鉴于大局逆转,岭南无足资守,遂秉承中央决策,迁都重庆,各机关纷遣先行人员洽觅办公处所。八月十日,余与院中部份同仁,奉令先行赴蜀,仍

  • 文章重庆题咏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0期  作者:平川輯 出版时间:1979-03-31
    关键字: 重庆 题咏 巴歈 渝州

    重庆府江与孙水会汉嘉,南下敍州会金沙,泸州南会黔泸水,都邑逐渐成繁华。重庆北会西汉入,壮盛灏溔遂无涯,楚加不羹陵中国,秦并六王成一家。名城危踞层巖上,鹰瞵鸮视雄三巴,巴人能文兼好武,深山今已无长蛇。唐人分鎭昧形势,梓州亦建东川牙;吴画嘉陵不画入江处,丹靑虽妙奚足跨。荆湖东控辟门户,子午北向通幽遐。东风连樯来估舶,春云被野蕃桑麻,橘官盐井井充阜,万机织锦翻朝霞。(产巴缎,今更织为方文锦。)请歌巴曲敎渝舞,夜夜醉看巴江花。(注)张之洞,字孝达,南皮人,淸同治

  • 文章霧·温泉

    来源期刊:《川康渝同鄉會年刊》 第9期  作者:吳癡 出版时间:1981-02-05
    关键字: 温泉 重庆 三峡

    秋末冬初,重庆就开始起雾了。要说重庆的雾经常是浓得化不开的,那也未免过份夸张;总是淡淡的、阴阴的,像江南聚居山麓的村落,傍晚时分卥烟升起而散开的景象。然而深夜——我曾在隆冬几个深夜里走过街头,重庆的雾就与白昼有了显著的不同,那才混混沌沌,那才看不淸几尺外的一切。重庆的路灯本来就不够明亮,此刻昏暗得有如垂死的萤火虫,隐隐约约的一团黄光,还仿佛在挣扎着一呼一吸地颤动,偶而又和刺猬似的伸展出几丝特别细长的毫芒。一些陡坡间的巷子里,人们用手电筒照明的简直

  • 文章趕場

    来源期刊:《川康渝同鄉會年刊》 第9期  作者:吳癡 出版时间:1981-02-05
    关键字: 赶集 重庆 川剧 《昭君和番》

    重庆,我很喜欢市区外围的那些「场」或「坝」。不是为了市区里的空气欠佳,那时候还没有「空气污染」这个名词;也并非完全由于在重庆市区里要挨炸,有几个场或坝照样曾遭空袭。我喜爱的是场、坝里那份恬静、古拙与纯朴,对了,还有「赶场」日子,那熙熙攘攘的种种风光。是的,在平时,场、坝的小街上总是静悄悄的,只有靠江傍溪的场、坝,偶然有此起彼落的捣衣声,加上街的两侧房屋多是旧式的,使人很容易泛起思古的幽情。没有浮华的装饰,没有花彩的衣物,也没有物质上互相竞比的压迫感

  • 文章閒話四川茶館

    来源期刊:《江津》 第43期  作者:夏祥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四川 茶馆 成都 重庆

    了,但是,旧社会的「茶馆文化」仍在,可见新时代,新观今,新潮流,并不能代替旧有文明。以四川来说,茶馆茶棚茶楼最多的地方,是有芙蓉锦城之称的成都,和古老山城的重庆。名作家,也是老重庆的吴痴先生说得好:「在大陆上,除了穷鄕僻壤,那个城市村鎭没有茶馆?」依我看,四川的茶馆,人数最多又有规模的,要数各风景区,各名胜观光地方。比如重庆的南温泉、北温泉、鹅岭公园,以及绿树成荫的沙坪埧,烟雨迷濛的海棠溪,和五光十色的解放碑(较场口)。至于成都,则以武候祠,杜甫草堂,薛涛

  • 文章重庆用水史话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25期  作者:張鏞 出版时间:1973-01-01
    关键字: 重庆 食水问题 水源 自来水

    民国十六、七年以前,重庆还没有自来水,人民飮水不但困难,而且影响健康。那时重庆人民,日常用水有两种,一是河水,一时井水。河水是用人工在大河挑来,专用于烧茶、煑饭,名之为「食水」。井水是居处附近的地下水,名曰井水,不能食用,只供洗衣、洗涤物品之用。每家均有两口水缸,一是河水缸,一是井水缸。正如民间的一句俗话:「河水不犯井水」。那时重庆人口约有三十万左右,食水问题,自然是一件重要的事。由河中挑水到城内售卖的人,数以千计。若干用户,约定固定的挑水伕,按日挑送

共80条记录 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