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重修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重修胡氏宗祠记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3卷 第3期  作者:胡季寬 出版时间:1985-07-15
    关键字: 胡氏宗祠 重修纪要 艺文

    族之有祠,猶水之有源,水則源遠流長,川流不息,祠則聚宗結族,流傳萬代,且以序昭穆、明倫常、敦親誼也。本族起自虞舜,綿延蕃衍,以迄於今,堂號安定,並與陳虞姚田四族,列爲一脈,春秋時有國名胡,遂以爲姓焉。本支始祖光源公於明洪武二年,自江西吉安府吉水縣遷徙湖南湘陰縣柳林江畔河北街遂定居於斯,江之南爲長洲縣屬之喬口鎭,昔唐詩人杜甫有詠「入喬口」之詩,可徵其鎭之古矣,當時之洞庭湖周圍旣未修堤築垸,湖水共長天一色者,廣範八百里,故河北街與喬口鎭,皆爲湖中之一小坵,來...

  • 文章蕩空松山碑文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11期  作者:梁雲龍 出版时间:1980-06-29
    关键字: 碑文 重修谱牒 塞上曲

    凉州时公披览该州府志得霖雨公恢复松山之作幷塞上曲七首录稿携归玆于咸丰十一年重修谱牒幷付之剞劂以垂不朽

  • 文章重修岳阳楼记(民国九年七月)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 第5期  作者:魯蕩平  出版时间:1971-08-15
    关键字: 岳阳楼 重修记 艺文 山川文物

    尝考古蹟名胜,能垂之久远,流声四方而不坠者,必赖文人之笔,为之传播也。何以故,观夫鄂之黄鹤楼,赣之滕王阁,与吾湘之岳阳楼,槪可知矣。黄鹤楼则有崔颢李白之诗,滕王阁则有王勃之序,岳阳楼则有范仲淹之记。黄鹤楼,滕王阁,姑置弗论。惟岳阳楼,考岳阳县志为汉末东吴鲁肃练水军之阅兵台故址。唐之李、杜,与夫历代名贤,均有题咏,降及赵宋,仁宗庆历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为之记,而斯楼之名,遂与世相传,人莫不知者。惜乎范公之记,今不见存于楼间,而见

  • 文章修譜二三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5期  作者:楊壽明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谱系修撰 重修宗祠 目的意义

    宜黄 杨寿明缘自一九九六(八十五)年本人回鄕探亲时,有远房宗亲数人来我住处探望,谈及有关杨氏子孙散居各地,成家立业,但对自己来自何处,不明其详,因而兴起修宗谱之议,当时我问大陆当局政策如何?有一位曾任县政委杨国荣说:「不鼓励,不反对,不干预」三不政策。于是商议成立重修宗祠及宗谱筹备委员会,推举本人任名誉主任,舍弟杨寿庆任执行主任,下设访编、财务、印刷、行政等组织,分工办事。经费除收红丁费外,其余开支由本人赞助,历经两年时间,计参加入谱人数竟达二千八百多人

  • 文章貢水江畔甘泉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6期  作者:高嵐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甘泉寺 古寺建筑 重修兴建 旅游事业

    两次兴建期间,远在香港的释心明法师、释参德尼师,梁心慈居士,南华寺的释继明法师,在台湾的段鄂生、李用芳先生,与本邑晓龙山住持释永昌、龙溪山住持释常融等化募巨款,鼎力相助。宏岸法师从台湾远赠大批经书;县水电局、县齿轮箱厂,红旗村各村民小组及十方善信仁人,慷慨解囊,热心赞助,终于大功吿成,不负众望。可谓是「神通广大,人杰地灵」了。如今,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慕名而来的游人香客,特别是港澳台胞,络绎不绝,纷至沓来,晨鼓暮钟,香火缭绕,极尽一时之盛。诚如「重修甘泉

  • 文章重修邓氏始祖禹公墓纪实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26期  作者:鄧超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邓氏始祖 禹公墓 重修纪实 纪念碑文

    唐末五代之乱,郑州、洛阳等地,时有战争。禹公墓原葬洛阳;献公避乱,负禹公骸骨,间道至江西。元末乱起,吾族又避乱,相率迁徙,族人奉禹公骸骨葬于湘鄕十一都白龙鄕珠碧湾。经长久时间,历年战乱与人民挖掘,禹公墓已荡然无存!超既知禹公墓在湘鄕原籍,发愿出资重修禹公墓,以报祖恩。民国八十三年(一九九四),嘱住湘鄕舍弟起超,专程前往勘察评估。回函答复谓不仅墓已早无,连原墓地点亦无迹可寻。超再嘱起超动员全家作地毯式蒐寻,并寄去人民币八百元补贴费用;结果,皇天不负苦心人

  • 文章(碑记辑存)重修乌尤山大殿记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8期  作者:趙熙 出版时间:1968-04-01
    关键字: 乌尤山 重修乌尤山大殿记》 碑记 赵熙

    烏尤古靑衣山,山以江名。靑衣之神,當蠶叢時,世紀云下距開明三萬四千歲,蓋西方七佛世矣。神農導江,有灄陽西者,今嘉定也。晚周開明稱王,治靑衣江匯。顯王八年,瑕陽人導靑衣歸魏治河,皆孔子後孟子前。及秦李水鑿離堆,避沫水之害,而後茲山顓顯于史,司馬遷嘗登焉。揚雄班固悉稱之,犍爲舍人於此注爾雅,其作記者梁李膺也。唐惠淨上人山居,持法華經,岑參有詩載壁;黃山谷始定名烏尤。其季也因山爲城,天下烽火矣。元於嘉定立行省,明有曠怡之作,數千年西南勝區,此烏尤山左史大凡也。...

  • 文章吳奇偉將軍軼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林錦祥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吴奇伟 人物逸事 返乡视察 重修祖祠

    吳奇偉原名晴云,號梧生,是大埔縣湖寮密坑村人,窮苦家庭出身。保定軍校畢業後,還鄉與童養媳黃乃結婚,當上將軍後帶黃乃隨軍生活多時,後因戰事緊張,黃乃才返回家鄉密坑定居。吳奇偉抗日時任第四軍之長,保衛大上海與日軍鏖戰痛纖敵寇,國人稱詹第四軍爲「鐵血軍」,他不擺架子,不邀功,不忌賢,愛護部屬,生活儉樸,平易近人,人家稱他「阿婆」。一九三九年公務外出汕頭,途經三河壩,因事穿便服回家鄉,只帶四個衛兵從三河登岸步行回密坑(其他要員留三河),第二天照樣走山路上湖寮,到...

  • 文章百花塚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6期  作者:達道人 出版时间:1981-09-15
    关键字: 百花塚 小梅坳 粧台石 邹鲁 重修

    百刧河山血正腥 花开花落任飘零冢畔粧台顽石在 二乔中外合流名百花冢在白云山麓,地名小梅坳,民国后陈伯南长政百粤时,墓地划为中山大学林场,而邹鲁适长该校,当时珠江名流,谢英伯、蔡哲夫、黄祝渠、陈铁儿、陈荆鸿、伍佩琳、冼玉淸、苏世杰、谭月邑、陈述叔、黄慈博、李健儿等辈。倡议重修,以保存古迹,邹鲁亦以百粤文物所关,并郑重赞助其事。冢畔有奇石屹立,石刻盈尺「粧台石」三字。苍劲可辨,冢两旁有碑记,及石刻诗多道,字体秀丽,每当春秋佳日,簪缨载道,裙屣蹁跹。佳话遍传

  • 文章名城佳志 历史见证《重修常昭合志》正式出版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59期  作者:王菊生 出版时间:2004-11-01
    关键字: 常熟 重修常昭合志 出版 内容介绍 巨著

    年前,常熟喜现盛事,《重修常昭合志》正式出版发行。全志二十卷及卷首、附录、常熟县总图,合二百四十万言,分上下两册。时间起自商周先秦,贯通宋元明清,前后跨越三千年。内容丰富,设沿革志、疆域志、建置志、山川志、水利志、赋税志、荒政志、善举志、学校志、兵防志、祠祀志、名迹志、异征志、风俗志、物产志、职官志、选举志、艺文志、金石志、人物志、列女志、杂记等,系统反映了历史文化名城之精粹,堪称常熟古代地方志集成巨著。具有较高学术与史料价値。国学大师、九五高龄的钱仲联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