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郑板桥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学学郑板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4期  作者:文壽峰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郑板桥 鄂尔泰

    清乾隆年间,军机大臣鄂尔泰为满州重臣,对汉族文化颇有素养。其为人和蔼庄重,处事谨慎稳健。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大事不可胡涂,小事不可不胡涂;若小事不胡涂,则大事必至胡涂矣。」当时郑板桥进京殿试,主考官正是鄂尔泰。结果,郑名列二甲,赐进士出身。从此二人便成了师生关系。于是「难得胡涂」,也深植郑板桥的脑际,悟出智慧,并又加上「吃亏是福」,成了郑板桥做人处事的座右铭。郑板桥在「吃亏是福」、「难得胡涂」之后,又分别自注:吃亏是福:『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

  • 文章傳說「祝壽」小故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漁翁  出版时间:1997-06-01
    关键字: 祝寿 小故事 郑板桥

    民国八十五年(公元一九九六),适逢八十贱辰。曾接昔日同窗钱震春学长,自上海寄来一函,略谓:「吾兄八十双寿,弟无以为贺,偶忆一则传说中祝寿的小故事,随函附奉,并以贺诗最后画龙点睛的一句:『寿比檐前滴更多』,借赠吾兄,祝吾兄福寿双全,健康愉快地迈向廿一世纪。」这则「祝寿」小故事,系描写清朝「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三绝的郑燮(号板桥)避雨时,为主人赋诗祝寿。词浅意深,饶有雅趣,読多数鄕亲,均甚熟稔。兹特将钱学长提供这则小故事大意述左:有一天,郑板桥外出,途中

  • 文章(藝文詩壇)一官歸去來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82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94-04-03
    关键字: 吕佛庭 陶渊明 郑板桥 美术协会

    编者按:本篇原题名为「酸甜苦辣实录」,系作者吕佛庭乡长六月从政的感受,但观通篇之精神,极类陶渊明、郑板桥不为五斗米折腰之理念,因有此理念,始有此感受,吕老为自谦,乃把题目定位至感受阶层,我们为推崇吕老此一崇高理念,乃为更名「一官归去来」特加说明。在民国四十五年间,我写有一篇「美育眞谛」,曾在中央日报副刊发表,教育部长张其昀先生对这篇论文特别激赏,当即创设美育委员会,作为推展美育的专任机构。他兼任主任委员,聘师范学院教授虞君质先生任秘书,征聘我担任专任驻

  • 文章郑板桥的"七歌"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5期  作者:陸家驥 出版时间:1978-11-10
    关键字: 郑板桥 七歌 郑虔三绝

    松軒隨筆談到:「板橋先生疎曠灑脫,然見地極高,天性極厚。其生平詞甚於詩,弔古擄懷,激昂慷慨,與集中家書數篇,皆世間不可磨滅文字。」板橋的詞勝於詩,雖早爲世人所公認,也許此一說法,由於板橋後刻詩序中之:「古人以文章經世,吾輩所爲,風月花酒而已,逐花景,慕顏色,嗟困竊,傷老大,雖刳形去皮,捜精抉髓,不過一騷壇詞客耳!何與社稷生民之計,三百篇之旨哉!屢欲燒去,平生吟弄,不忍棄之。」不但自貶身價,不肯以能詩沾沾自喜,甚至,他的友人東村先生,把平生所作詩篇萬首付之...

  • 文章半饑半餓的職業——塾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徐潔波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私塾 郑板桥 秦桧 塾师待遇 半饥半饿

    民國前,國內各地多無學校之設立,孩童讀書,除少數權貴富家子弟有能力請老師至家中設館施教外,絕大多數人家的子弟,只有進「私塾」受教一途,也就是所謂的「村塾」。村塾的設置地點,不一而足,有的設在祠堂,有的則設在私家宅第。至於束脩(學費),多無定額,視學生家境量力酌收,所以「塾師」的待遇極低,勉可餬口。清人鄭燮(板橋),是我們江蘇興化人,年輕時曾做塾師,他有一首自嘲詩:詩曰:「教館原來是下流,傍人門戶度春秋。半饑半餓清閒客,無鎖無枷自在囚。課少父兄嫌懶惰,功多...

  • 文章我的求學態度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19期  作者:白偉武  出版时间:1988-01-20
    关键字: 郑板桥 无锡 台北 同乡会

    郑板桥(爕)一生赞扬农民的劳苦功高,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假使天下无农夫,举世之人皆饥死矣。而他最热切的希望是:「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讲到知识份子的士,他的看法是:「吾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走错了路,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以上这段话,给我很大的启示,知识份子应本宗敎家之虔诚,抱经世济民之宏愿以所学贡献于国家社会才是。父亲经常

  • 文章糊塗難得,難得糊塗!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26期  作者:王雄夫 出版时间:1996-05-10
    关键字: 糊涂 利益 人格 学识 郑板桥

    为人处世,郑板桥有句话说:「难得糊涂」,意思是叫人不必太认眞,聪明不必使尽。只是,现代的人都要做聪明人,不愿做儍子;因为做儍子是要吃亏的,吃亏的事很少人愿意去做,心理上认为是一种损失。人要争著作聪明人,作聪明人不仅可以避免吃亏,而且凡事可以抢先一步,尤其当此竞争激烈的时代,货品,要讲包装、推销,人,也讲包装、推销。一件包装粗劣的商品和包装精美的商品放在一起,尽管两者品质相同,包装精美的商品其销售量必比粗劣包装者大,人也是如此,只要看演艺人员的到处作秀

  • 文章(專論)眞聰明與假糊塗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44期  作者:王雄夫 出版时间:1997-11-10
    关键字: 郑板桥 窦娥冤 智慧 聪明 世事

    郑板桥的「人生难得糊涂」,这句话脍炙人口。「难得」这两个字,就说明了糊涂是有「眞」有「假」。什么是眞的糊涂?京剧中的「窦娥冤」有个很好的例,那位正阳县太爷将窦娥问斩,在法场上对窦娥说:「窦娥呀窦娥,看你小小年纪,竟然做出此事,今日将妳问斩,下次不可。」被斩了的人犯,还有下次么?糊涂!假的糊涂呢?「说林」有一则:「纣为长夜之饮,娱以失日,问其左右,尽不知也,乃使人问箕子。箕子谓其徒曰:『为天下主,而一国皆失日,天下其危矣。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吾其危矣

  • 文章小故事中含大道理

    来源期刊:《魯泗會訊》 第5期  作者:拙誠 出版时间:2000-06-01
    关键字: 小故事 大道理 郑板桥

    被他偷走了。」㈡数字说话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县长时,看到一幅春联写的「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他就立即派人送去「衣」物和「食」品,因文中明显缺衣无食。有一位太太写信给她先生;先生拆开一看,只有「五三六」三个字,她先生就赶快买米送回家,因为他俩都是学音乐的。会知家中少米啦!

  • 文章揚州名產——芍藥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71期  作者:唐壽 出版时间:1974-10-10
    关键字: 扬州名产 芍药 姜夔 欧阳修 郑板桥

    谁生。」观此二词,可见宋时扬城之四周花圃,均植芍药,现在城西北南三面种芍药者,几已无存,惟集中于缺口(东南城门名)城外芍药田(地名)一处。故一至春夏之交,公路两旁,数十亩之地,遍栽芍药,繁花如锦,五色缤纷,异香扑鼻,沁人心脾。昔郑板桥有诗云:「十里栽花当种田」,确是事实,如今已犁为田畴,为共党粮食增产矣。一叹!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