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道观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青雲譜道院與八大山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9期  作者:余建蘭 出版时间:1997-07-01
    关键字: 青云谱道观 道观历史 八大山人 隐居道院 花鸟画

    安义 余建兰道院历史渊源流长青云谱道院(亦可称道观),座落在江西省会南昌巿郊七·五公里之定山桥畔、岱山之侧,又有梅湖和莲湖两湖围绕,具有江南湖山田园之美,曾有「内十景、外十景」之说,粉墙青瓦,境僻静谧。道院历史悠久,相传在二千五百年前,周灵王(公元前五六一—五四五年)之子王以晋(子乔)到此创建道场,开基「炼丹」。西汉时豫章郡南昌县尉梅福(字子眞),也弃官学道隐居于此。为了纪念梅福,后在东晋太兴四年(三二一)建起「梅仙祠」。东晋许逊(号旌阳,又称许眞君

  • 文章玉清宫道观传闻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王廣健  出版时间:1983-06-20
    关键字: 玉清宫道观 传闻 乡野趣闻

    潍县城北二里,有玉淸宫道观一座,相传建于东晋升平年间,历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淸,于今已千六百余年。占地数十亩,巍峨壮观,中有龙柏三百余株,高耸云霄,森郁参天,已不计年代。早年有道士百余,香火鼎盛,庙产良田百余亩,实收佃租,道人生活不假外援,且极富饶云。据说民国初年,有一住持,名万一得者,道行高深,享遐龄,后羽化成仙而去。其肉身不腐,建灵骨塔于庙前,塔上镌有「羽化登仙」四字。万某死后年余,远在数百里处之博山县,仍有人见到他;并在博山定制黑碗(饭碗

  • 文章名山大川访道观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8卷 第11期  作者:周勝鴻 出版时间:2006-11-10
    关键字: 青城山 都江堰 寻访道观 青羊宫

    吾人出生于浙江鄞县,居村虎啸周。村与一座茅山毗邻,山半坡有一「茅山寺」,系一道观。及长,方知清人有诗描写茅山:「直上南来第一山,薜罗深处即襌关;听松一拂居然在,化鹤三茅去不还。」此茅山有别于江苏句曲(镇江以南)之茅山,大概是多受到汉景帝时茅氏三兄弟当年所创「茅山道」的影响吧!自读大学以后,对老子《道德经》及《庄子》有所偏爱,遂自命「自然真人」,十分向往「薜罗深处听松涛」的情趣。退休以后,喜欢外出访友游历,以二〇〇四年秋冬为最,曾遍游浙江金华观、四川青城山

  • 文章東源護國廟曁人文景觀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84期  作者:葉如堯 葉樹邦 葉金甫 出版时间:2002-02-01
    关键字: 《护国福顺侯庙》 叶洪星 项公庙 《崇道观

    十分必要。现在村中热心公益事业人士自发筹资,拟在项公庙后扩建《崇道观》一座,并计划广开财路再建山门、观瀑亭、项公伏虎亭,使其成为旅游观光场所,希望有关部门和仁人志士大力支持。欢迎海外侨胞,旅台乡亲来东源旅游观光。附注:唐朝太素眞人叶法善在太鹤山修练得道,巨石试剑。为此在天妃宫后建造《崇道观》一座,宋徽宗宣和三年毁于寇,元朝至元五年重建,我县进士,南安府尹,法善公裔孙叶岘(刘基同科进士)手书「元鹤洞天崇道观重建大殿志」,并作诗一首立碑大殿中。(录自清光绪县志)。今

  • 文章故鄉祖師山報國院開光盛典小記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0  作者:尹一 出版时间:1995-02-01
    关键字: 报国院 开光盛典 道观 拜香 祖师山

    报国院为虞山最高处著名之道观。院前有虞山十八景中之「剑门奇石」和「拂水晴岩」,风景绝佳,每年上已辰(三月三)此间为「拜香」朝拜地。惜屡经战乱,报国院名存实亡。近三年来,经过包括旅台乡亲在内的父老乡贤之赞助和支持,祖师山报国院修葺一新,祖师大帝以及王灵官、杨戢等神像均已金装玉饰、神采飞扬。甲戌重阳佳节举行开光大典,善男信女纷至杳来,香火之鼎盛实为四十年来所未有者。余等有幸,蒙报国院主持邀请,亦参与进香顶礼,特摄下照片,(如底页)以飨读者。

  • 文章武漢是九省通衢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10期  作者:樓登岳 出版时间:1999-10-10
    关键字: 武汉 东湖 黄鹤楼 古琴台 长春道观

    但是为了要争霸天下,连武昌鱼也不吃了。有诗云:「武昌城外汉江头,万古乾坤万古流;可笑孙郎鱼不食,年年血战取荆州」。及「宁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民谣,证明武昌鱼在三个时代便很有名气。下午前往「长春道观」,这是一座道敎的殿宇,一进门的守护神塑像,为王灵官。大殿是三清殿,中央供奉太上老君,即老子李耳。右为君喜眞人,左为南华眞人,即庄子庄周。三尊塑像仙风道骨,与一般寺庙截然不同。两旁为华陀、扁鹊、孙思邈、李时珍等、粉墙彩绘成仙得道的故事壁画,生动感人。道敎是我国

  • 文章(玖、詩詞:)憶陳石山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期  作者:楊遠鳴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陈石山 猛虎 瀑布 道观 诗词作品

    每怀陈石山奇秀,罗汉巖前蜡烛峰;似剑悬厓伏猛虎,如银瀑布映苍龙;金童筛米天空降,玉女献花谷口封;道观巍峨今罔在,流青胜境想仙踪。

  • 文章天宁寺曾为道观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86期  作者:北苑  出版时间:1992-08-10
    关键字: 常州 天宁寺 道观 同乡会 史料记载

    常州天宁寺是有名的古刹,但曾是道观,一般人恐很少知道了,原因是有关天宁寺沿革的记载,都很含糊,如武阳合志中记载很简单,志内寺观篇只说:「天宁寺,旧名广福寺,:…唐天福间建,南唐保大间增建:…以下便是一大串修建增建的话,且所云「唐天福间」,更大有问题,唐代皇帝年号,却无「天福」年号,唐昭宗年号叫「天复」,却不是「天福」,至于以「天福」为年号的五代时却有两个,一个是石晋高祖,西元九三六至九四一年,另一个是后汉高祖的年号也叫天福,是西元九四七年,不知是武阳合志

  • 文章隴西:我生長的地方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2期  作者:汪錕  出版时间:1984-08-01
    关键字: 太白故居 陇西县城 寺庙道观 蔬果特产 婚丧风俗

    到这一地带踏靑,置身其间,恍似进入了人间仙境。陇西的寺庙道观特别多,且构筑得美仑美奂。寺庙道观特别多的原因不外两个:第一、这里是历史上通西域而达印度的孔道,也就是所谓丝路的必经之途,佛敎的传入,是沿着这一条路线来的,所以这一地带就必然开了风气之先;第二、西北一带一般人民生活淸苦,容易产生认命与修行来世的观念,所以道敎在这些地区容易扎根,也容易发展。陇西全县究竟有多少座道观寺院,没有详确的统计数字可凭,在我的记忆中,好像到处都是,即以我家所在的西大街为例

  • 文章雲峰奇景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27期  作者:盧彩文  出版时间:1997-12-25
    关键字: 云南腾冲云峰山 万佛寺 四季风光 道观建筑群 散文诗联

    云南省腾冲县是我国南疆古丝绸通道上的一颗明殊,向有历史文化名城之誉。这里不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山明水秀,自然景观很多,突出的有腾冲十二景,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推「三折云梯」的云峰山奇景了。云峰山位于腾冲城西北中缅边境瑞滇鄕云峰村,离县城五十公里,海拔二千四百四十五米,古时又名尖山,因峰奇景美,民间敬称仙山。数百年来,在滇西颇有名气,特别是近年来,云峰山道观更是香火日旺,游人倍增,中缅民众,内外客商、作家记者慕名而至,誉扬东南亚。其山由巨石结构而成,状似玉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