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送灶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常州腊月廿三送灶习俗漫谈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19期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故乡 送灶习俗 灶王爷 米糖

    每年腊月廿三、正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记得在江南故鄕,一年一度的「送灶」,可眞算得上一件「大」事,烛光摇曳,香烟缭绕,供品齐全,诚心诚意地正说明当时鄕居诚笃朴实的一面。故鄕常州的送灶,也是非常郑重的,据鄕长庄育民大医师说:送灶是每年腊月廿三晚上举行,接灶是正月十四,所以家鄕有句话叫做,「送廿三,接十四」,就是依据这个道理说的。其实,灶王爷夫妇到天庭「述职」,应该是腊月廿四凌晨启程,正月十五返囘下界,往返共二十天,廿三日送灶,正是为灶王爷夫妇饯行,希望

  • 文章送灶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99期  作者:二泉散人  出版时间:1978-01-20
    关键字: 送灶君 传统习俗 诗词

    故鄕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晚上,家家都要送灶君菩萨上天,希望他向玉皇奏报善事,希望得到神佑。城里人家送灶君很考究,有五色彩纸扎的小轿一顶,和锡箔银锭、糕团、素菜酒菓,在灶前供祭一番以后,把灶君的神位放入纸轿中,送至大门外阶下焚化,到了大除夕晚上,再把灶君接囘来。鄕下人家送灶君,很是简单,只是灶君神码一张,淸酒一杯,素菜一盘,团子三个,供祭一番后,用黄豆箕代轿子,送出门外焚化。据说北宋名将吕蒙正在未得志时,非常贫穷,连送灶君都送不起,那天他不胜感慨,就做了下面

  • 文章漫談家鄕年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田誘予 出版时间:1981-03-01
    关键字: 年俗 风土习俗 思念故乡 送灶神

    腊八,即赶办年货,并磨面粉以备蒸包子馒首。有关送灶仪式,各地略有不同,大多在廿三晩上,也有是在廿四晚。在闽粤一带较为愼重,用二片糖押在米盌上,用单、双毫(银角)放在糖上,柚叶浸在水碗里,一条鲤鱼三杯酒,还要冩一张「灶君疏」,意思是请灶君多说好话。吾鄕是在灶君面前放一大盘,里放麦芽糖、桂片糕糖菓等,两旁放一叠水糕、一双杯箸、燃一柱香,然后将「送灶纸」焚化,纸内有张方纸上印一匹马,是贴在灶后,预备骑上天,还有一张灶君像,贴在中间,两旁对联是:「上天言好事

  • 文章送灶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期  作者:王跡  出版时间:1972-01-20
    关键字: 送灶君 厨房 主妇 灶君老爷 糯米糖团子

    故鄕送灶君,有的人家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有的人家在十二月廿四,送灶君是主妇的事,男人不预问的,因为过去每家人家,都是男子主外,女子主内,灶君老爷职司监督一家的善恶,他高高的坐在灶上灶君殿里,那里能知道男人家主在外做些什么?只有主妇天天在家到厨房去烧菜煮饭,没有一天不和灶君老爷接触,所以关于主妇一年到头所犯的过错——尤其是口过,灶君老爷都听在耳中,记在心头,在一年一度上天奏报玉帝的时候,只有把主妇的行为报吿一下,聊以交差塞职,可是说好说坏,都在他的嘴里,他

  • 文章记忆中的故乡斜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1卷 第6期  作者:莊月江 出版时间:2009-06-10
    关键字: 二十三送灶 水龙会 迎会 晚市鱼 人日

    扫射。整个小镇,顿时骤雨阵阵,彩虹条条,街上行人、河边看客、桥上观众,都被这铺天盖地的「龙水」淋了个透。人们发出阵阵惊呼,却又个个笑颜逐开,欣喜地接受这吉祥的洗礼。现在回想起来,二十世纪上半叶故乡斜桥一年一度的水龙会,称得上全镇百姓狂欢的「泼水节」。二十三送灶旧时习俗,从十二月二十三日黄昏送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灶君菩萨之后,就进入「过年」的日程了。所以,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除」,掸蓬尘,擦桌椅,挂灯笼,换条屏,还得将所有有杯盘碗筷、酒壶

  • 文章童年之春節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8期  作者:王文衡 出版时间:1999-05-01
    关键字: 童年 春节 送灶君 除夕之夜

    幼时之日历,沿用阴历,称今日之「春节」为「过新年」,是孩童最愉快之时。我已耄耋之年,每念幼时之「过新年」,仍意兴盎然。㈠送灶君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家家户户均送灶君,灶君以纸糊,似长方盒状。至该日,即送灶君,供以果品,供毕,将其焚烧,果品则分而食之。我家清贫,平时甚少食之,此时为一尝滋味,分外可口。是晚,食汤团,有鲜肉、豆沙饀,为节约计,我家还有萝卜丝饀,虽味不如前者,但亦别有风味。十二月二十四日,实为过新年之前奏,除送灶君外,家家户户购置年货,记得每家

  • 文章談春節前後習俗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64期  作者:侯中一 出版时间:1982-03-01
    关键字: 春节 习俗 腊八粥 送灶神 祭祖

    单东新屋,遇双墙衖街,到了快过年的时候,更是摊贩云集,各种食品、用具都有,任凭购买,街头店前,行人熙来攘往,摩肩接踵,手里提的大包南货糖果,装满菜篮的鱼肉、菜蔬。主妇们都在家醃鸡腊肉做年糕,准备新年食用。三、送灶神 十二月廿三日是祭灶日,也即送神日,过去大多数人家,都尊灶神为一家之主神,认为全家祸福都控制在灶君菩萨手中。平时察看这家人的善恶,每至年终,灶神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报告,那一年中,谁做了好事,谁做了坏事,给予人们应得的「祸」和「福」。故各家都送灶

  • 文章無錫歲尾年頭的風俗習慣及其他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期  作者:思明  出版时间:1970-01-26
    关键字: 年俗 风土习俗 送灶君 年夜饭

    要「担簷尘」,就是大扫除,把室内前后上下都打扫拂拭淸洁。鄕下讲迷信的人家还要在十七十八那两天再「担」一次,因为他们有句俗语说:「十七十八,越「担」越发。」十二月廿四送灶君,故鄕每一家都有一座在地上把砖头砌造比桌子略高一些的灶,灶有两眼,三眼,人口较多的大家庭甚至有五眼的,每一眼就是一只锅,都用木柴,稻草,茆紫做燃料。灶的上面,有一个烟囱,直串屋顶,烟囱旁边砌着一座砖壁,壁间有放置油盐酱罐等的橱窗,橱窗上面,有一只宽约五寸高约一尺的神龛,就是灶君殿,上端贴着用

  • 文章浙東年俗瑣憶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6期  作者:藍天 出版时间:1969-02-15
    关键字: 小年夜 送灶神 敬神 贴春联 吃年饭

    形单影只,两鬓渐白,归期难卜,每届岁暮新春,益增鄕愁之感,那有心情过一个好年;二则大陆来台同胞,大都为军、公、敎人员,国难当头,待遇菲薄,虽然各机关为了顾及实际需要,在春节加发一个月薪饷,但充其量也不过几百元,买上一、二只鸡鸭、几斤猪肉,或者给小孩选购一、二套童装,不是就完了,那里有力量过闹年。所以,还是囘忆往昔升平时期的故鄕过年盛况,聊以自慰耳。送灶神在故鄕,过年系从腊月(十二月)二十四日小年夜送灶神开始,到元月十五日止,才算满年,前后总共廿一天。所谓送灶,即

  • 文章記我東關街舊家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48期  作者:張家鉉 出版时间:1987-08-10
    关键字: 东关街 家乡风貌 花园 演戏 书香 送灶神

    有韵有劲的书法字画,享尽了淸淡秀丽的园林古趣。我家在当地是士绅亦是世家,曾伯祖午桥公为前淸翰林,出守廉州,家中藏书既富,后又结交文人雅士,书香墨香兼而有之。在我的记忆中,四代同堂,人口众多,在没有分家以前,饭菜由厨房统一炊事,再由佣仆分送。数百的人口,每天开销甚大。厨房里的锅灶,都是超大号,套一句笑话,人跌进了锅里,如不喊叫,外面无人知晓。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送灶日,准备许多甜点美食祭送灶神,希望祂升天说好话,替我们造福保安平。逢年过节,全家人团聚,一片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