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辛弃疾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宋高宗『辛巳親征詔』全文發現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汪誠  出版时间:1995-09-01
    关键字: 宋高宗 辛弃疾 诗词赏析 诏书

    在披阅《辛弃疾(稼轩)全集》时,其中有一篇「跋绍兴辛巳亲征诏草」引起了我的注意。其跋文曰:「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前,可以无事仇之大耻;使此诏行于隆兴之后,可以卒不世之大功。今此诏与仇敌倶存也,悲夫!」跋文很短,但它沉积于字里行间那深沉凝重的爱国情操,却感人至深,所惜跋文前后未附宋高宗的诏书全文,终是憾事,每欲得之一阅,以偿其愿。众里寻他千百度翻找我家收藏的许多有关书册,经逐页查阅,均未有此诏的全文,有的仅仅是片言只语或者部份的引录。如一九七七年中华书局出版

  • 文章鄭元英是福建以私人辦公共圖書館第一人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2期  作者:林家鐘 出版时间:1996-05-31
    关键字: 郑元英 辛弃疾 《蝶恋花》 公共图书馆 藏书

    伟大词人辛弃疾(一一四零年—一二零七年)在帅闽前,曾结交一个好友——郑元英。郑之生平事迹不见记载,但以辛词的题目与内容来看,郑之生平亦可得而知。辛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曾有三首词给郑,第一首为『蝶恋花』用赵文鼎送李正之提到『韵送郑元英』,次首为『玉楼春,寄赠文山郑元英巢经楼』,第三首为『归朝欢,寄题三山郑元英』。今人所编的『辛词选』,皆不收此三词,独邓广铭『辛词笺注』,谓首词作于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年)冬,以后皆云『寄』,非面赠。前后三词,题或作『三山』,或

  • 文章與元宵有關的兩首宋詞(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08期  作者:漢君  出版时间:1987-02-20
    关键字: 上元节 元宵 宋词 朱淑贞 欧阳修 辛弃疾

    找一找。不过,这也并不是绝对可靠的方法,因为很可能有人在出版该两词集时,为了使传说弄假成眞,将某一无名氏的作品充当作他们的作品,来个张冠李戴。与朱淑贞同时而稍后的南宋大词人,与苏东坡并称「苏辛」的辛弃疾(一一四〇——一二〇七)他在作得好词让他成为文学家之外,还是抗金兵的名将,虽则与岳飞同样壮志未酬,他的命运比岳飞好得太多,是老死在正寝的。他也有一首「靑年案」曲牌的词,描写南宋的元宵风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动,玉壶光转

  • 文章辛弃疾的海州情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7~38卷 1~4  作者:李正耀  出版时间:2016-12-01
    关键字: 辛弃疾 文献资料 学者观点 海州情结

    辛弃疾(一一四〇—一二〇七年,享年六十八岁),字幼安,号稼轩,齐之历城(今济南)人。辛弃疾有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词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该词写于公元一二〇五年,时年六十六岁的辛弃疾任职镇江知府,一天,他

  • 文章介紹幾位浙江的詞人及其作品(十一)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10期  作者:皮大慧 出版时间:1971-10-30
    关键字: 浙江词人 词作 赏析 辛弃疾 陈亮

    断。虞美人(春愁)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箫萧雨。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海棠糁径舖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据词林纪事所载:辛弃疾流寓江南,陈亮往访,将近辛寓,须过小桥,陈亮引马三跃,而马三却。陈亮怒,拔剑斩马首,徒步而行。辛弃疾适倚楼,见之大惊异,迁人往询,陈亮已及门,遂与订交。后十数年,辛弃疾帅淮,陈亮尙落落贫甚,乃诣辛处,相与谈天下事。辛弃疾酒酣,指陈南北利害:云南之可以倂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倂南者如此。钱塘非

  • 文章趣赏辛弃疾的戒酒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汪誠·  出版时间:1999-03-01
    关键字: 辛弃疾 戒酒诗 诗词赏析 酒杯 诗人

    辛弃疾(稼轩)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家,他以慷慨豪放的词风闻名于世,除了留下许多慷慨悲壮的爱国词篇外,还有看似消闲排遣的自嘲词,也是令人叫绝,下面是他一首戒酒词,全文是: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闲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亦须来

  • 文章古代詩人題詠(續)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10期  作者:王惟敏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刘禹锡 杜牧 辛弃疾 元好问 唐宋诗人

    去年,本刊第三九八期刊登了拙作「中国古代诗人题咏」数则。兹又黩赋几首。对于这些诗人,乃笔者平生最为崇敬的,他们的作品使人最为喜爱,终身受用不尽。但仅以一首七律五十六字来表达,很难包含其重要内容,只好浮光掠影,挂一漏万,请读者原谅和指敎。㈠唐 刘禹锡贞元改革有人才,政见相违实可哀。三黜播迁成绝响[1],九歌发展孕新胎[2]。庶黎同命付歌咏,柳白齐名时往来[3]。赢得后人皆仿制,竹枝杨柳托情怀[4]。说明:刘禹锡(七七二—八四三)字梦得,今江苏溧水县人,贞元

  • 文章在文化遺產中觸摸歷史 寧波傳統民俗拾趣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78期  作者:任揚韶 出版时间:2009-01-10
    关键字: 宁波传统民俗 马灯调 闹元宵 辛弃疾 龙抬头

    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辛弃疾也有《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早春二月,欣闻。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乃是大江南北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名叫「龙抬头」,俗称「龙头节」,宁波犹为讲究,其传统习俗有:二月二,「户户人家接女儿」。旧时正月,新娘不回娘家门,正月不空房

  • 文章海州抗金保衛戰始末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4期  作者:彭云  出版时间:1993-12-01
    关键字: 抗金保卫战 南宋 靖康之变 魏胜 起义军 辛弃疾 唐岛之战

    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南宋大词人辛弃疾这首《贺新郎》,写的是「靖康之变」以后,异族入侵,兵祸连年,金瓯残破的一幅悲惨画面。宋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年),金兵长驱直入,一举攻克汴梁(今开封市),掳走了徽钦二帝,侵占了黄河流域的大部分疆土。宋朝王室贵族仓皇出逃,在临安(今杭州市)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入侵的金代女眞贵族,大量并呑土地,对汉族人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使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以赵构、秦桧为代表的南宋统治集团,却认贼作父,臣事

  • 文章辛弃疾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2期  作者:吳慶天  出版时间:1990-10-15
    关键字: 辛弃疾 《辛稼轩集》 福建安抚使 斩马亭 《清平乐》

    我国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字稼轩,山东济南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岁次庚申(西历一一四〇年)殁于宋宁宗开禧二年九月十日,岁次丙寅(西历一二〇七年),享年六十七岁,葬于江西铅山县城郊稼轩乡西陈家寨阳原山。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岁次丙申(西历一一八六年),他罢官后隐居于江西上饶带湖。一日,来到铅山县城郊奇师村,环顾四周,千丈晴红,十里翠屏(见辛词《沁园春》到期思卜筑),村后花园垅口,泉水潺潺,画夜不息,其中一泓清泉,荡漾向田间,泉水澄清,泉貌别致。辛祖籍泉城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