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越文化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兩岸學子歡聚常熟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73期  作者:錢育星 出版时间:2008-05-01
    关键字: 常熟 参访 吴越文化 人文景观 同乡会

    五十余名大学生,三十多名是台湾各大学的学生,其余是南京、苏州的各高校学生,他们利用一天的时间,参访了常熟的一切。他们在曲径通幽处遥望方塔,虞山城墙寻觅先祖足迹,踏访翁同龢故居瞻仰两代帝师风范,在博物馆聆听了一曲古琴独奏——梅花三弄…。展开了海峡两岸第二届“两岸青年联欢节”之吴越文化行程。先一天晚间,市政当局设宴招待,以表欢迎,晏席间市政首长除致词欢迎之外,并殷盼两岸青年,在常熟优美的人文景观中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期望将之发扬广大,两岸同胞同一血脉

  • 文章銘森哥的家鄉情韵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56期  出版时间:2005-08-31
    关键字: 林铭森 乡情 浦口 闽越文化 “铭森菜谱” 福州戏

    什么华丽的字眼、词操也用不上。有人说铭森哥的家乡情和韵,就是『闽剧评话福州话,蚬囝青红福州菜』。是的,就这么土,这么简单。现在用带着虾油味、蛎饼香的福州腔,说说有关他的故事。浦口生长不忘陶江铭森哥的家乡情韵的根在福州西乡。他于上个世纪40年代初出生于闽侯上街浦口村。上街位于旗山东麓,与名乡洪塘仅一江之隔。这一带闽传统文化的积淀十分丰厚。早年乡人摆渡过江,望着金山寺,讲着闽都的故事;走过洪山古桥,俯瞰闽江泱泱流水;江中有金蚶之称的黄壳蚬囝名闻遐尔,海内外福州

  • 文章浙靑文化交流圆满成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4期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文化交流 青年 海峡两岸 古越文化

    此次「古越文化之旅暨台浙青年文化交流营」,由浙江省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邀请我浙籍在台出生之二、三代青年参加,希望透过彼此年轻人的交流访问,能够更大幅增进彼此的了解,减少隔空的想像。由于行程安排紧凑,又具有文化性、知识性及趣味性,兼顾游览、学习及交流的主题,使得参与的同学都感觉收获极丰,不虚此行。而我温籍同学占全体同学高达四成二比例的参与热诚,除证明我温青同学对大陆家乡的探索,能以具体行动表现外,对我众多温籍乡亲父老在饮水思源家乡观念教育的努力,亦

  • 文章越文化之旅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6卷 第4期  作者:吳文華  出版时间:2000-09-01
    关键字: 古越文化 文化交流 风景名胜 城市景象

    人员的热情接待后,让我们倍感回到故乡的温暖。所谓的古就是现在的浙江一带,而我们旅行的团员也都是浙江籍的后代,所以这趟也可算是「返乡之旅」了。古越文化之旅为期十天。十天之中除了参观了古的文化外,另外接触认识比较多的便是大陆的学生、浙江的风景、城市的景象…等。以下是我对于这几方面的心得感想。古越文化:古越文化主要是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这是中国大陆最近发掘出来的古文化,距今分别有七千多年及五千多年的历史,证明了浙江是一个文明开发很早的地区,这对于身为浙江后代子弟的我们

  • 文章雲南最美鄉村—江東銀杏村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40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2010-12-25
    关键字: 江东银杏村 文化内涵 腾越文化 新农村建设 银杏保健养生

    江东村位于腾冲县北部,距县城三十五公里,隶属固东镇,国土面积三五·四二平方公里,人口三千七百四十七人,全村有银杏一万多亩三万余株,因保存有一千余株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银杏又被誉为银杏村。据考证,明洪武初年,江东先祖从四川到腾戍边,或许是深受征战之苦,取休养生息之意,在房前屋后和庭院里种下了许多故乡的银杏,以此来怀念故乡,历六百余年之发展为今天的江东村。因受中原文化、腾越文化的熏陶,江东古银杏被赋予了很多文化内涵,被誉为「健康树」、「养老树」、「和谐树

  • 文章《煙雨青瓷》劇情介紹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09期  出版时间:2011-08-10
    关键字: 窑青瓷 烟雨青瓷 剧情 文化

    窑青瓷以秘色瓷为盛,晚唐时为皇家贡品,昭示「臣庶不得用也」本剧是第一部以窑青瓷为文化背景的原创大戏,从故事到人物、从样式到主题,都体现出创作者的匠心独运和别样追求。它力图通过几个虚构的人物和一个虚构的故事,追溯那段和青瓷有关的璀璨文明,挖掘出各色人物在面对诱惑时呈现出的不同人性考验,给擅长表现男欢女爱、儿女情长为传统的剧注入更多的人文内涵。剧本内容是说:京都女子柳含烟,其父因瓷招灾入狱。为救父,含烟孤身南下,千里跋涉,来到窑湖畔,苦寻秘色瓷未果

  • 文章同源一脈——論國語閩南語和台語

    来源期刊:《同安》 第107期  作者:吳品華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国语 闽南语 台语 闽越族 语文文化

    合称为百。福建的闽族,称为闽族。百族最早兴起的一支,是浙江宁波绍兴的杭,于春秋时由勾践建立国,灭吴称霸,至战国时,被楚国所灭,残部溃散,遁居深山。秦汉时福建的闽族,部落首领无诸等多人,也曾先后建立闽国,都因文化及制度落后,故如昙花一现,无以久盛。复因秦汉以后各代,都曾派军平闽,尤以晋唐时期,更加积极开发拓殖,文治武功,加速传布中原华夏语文文化,使闽南人与中原人全面同化。至宋代朱熹,历官泉漳二洲,讲学建阳,声教过化,文士辈出,屡登科第。尤以闽南

  • 文章秀山之忆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鄺光寧 出版时间:1975-03-01
    关键字: 越秀山 名胜古迹 历史文化 史料 流花桥 三忠墓 君臣塚

    呼鸾道,嘉时令节,都人来游,案番禺县志,东有大树园,今废。而堂东隔壁,即龙王庙,亭台花木,皆可旁眺,南有室三间,东一室藏书,西二室司阍所处,堂之外门西向,与文澜阁外门相对,中间石径,即可登山,由石径南行,东出即藏书室,牖前竹木之中,自有石砌,南下以达于通衢。」就图记所示,学海堂之规模位置,可槪见矣。但学海堂藏书与版本等,被英军连同堂屋焚毁,藏书荡然无存,则为吾粤文化之大浩刼也。至山亭 在学海堂内东北之最高处。阮太傅祠 即学海堂,因学海堂为阮元所建立,淸

  • 文章溫州話風雅篇(6)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1期  作者:張乘健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温州话 方言 音韵 非物质文化遗产

    比拉丁语更神秘的古语浪漫民歌我曾经表述过这样的观点:温州地区向汉文化的飞跃是在西晋末永嘉南渡开始,是永嘉南渡的北方移民带来了中原的汉文化。那么,永嘉南渡以前的浙南地区情形究竟如何?永嘉南渡以前的东瓯语是怎样的?这几乎成了不解之谜,因为古瓯语与古汉语不同,既没有书面文字,又没有如现代的录音带之类传下来。居然寻到一条线索!汉代学者刘向编撰的《说苑》,为古语留下语音记录。《说苑.善说》篇记载:鄂君子皙”泛舟于澌波之中“,”榜枻人拥楫而歌“,歌是这样唱

  • 文章同遊十日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11期  作者:曉嬋 出版时间:2011-10-10
    关键字: 宁波大学 文化大学 海洋大学 故宫博物院 越剧团

    蒋公和夫人在中正楼的足迹,仿佛穿了时光隧道,把当年的场景在我们面前重现。之后,我们参观文化大学的校园和可以俯瞰台北盆地的多功能体育馆,只可惜当时不是晚上,不然那里的夜景一定非常美丽。下午,我们参访基隆海洋大学,海洋大学依山傍海,从海洋大学的校门口便可以看见台湾美丽的东海岸,远眺还能看见远方的基隆屿。由于海洋大学是以研究海洋为主的大学,和一般大学性质不同,海洋大学的老师带我们看了养殖的虾、石斑等经济鱼虾类,介绍海大主要的养殖鱼类及未来的发展愿景等等,并且海大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