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越剧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漫谈越剧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08期  作者:吳品道 出版时间:1985-11-01
    关键字: 宗教 越剧 祭祀 发展历程

    便含有一种高度的娱乐性,这种娱乐所引起的快感,与我们在观剧时,所获得的快感正复相同。越剧的轰动台湾除了平剧为政府支持,歌仔戏与布袋戏为本省观众喜爱外,民间流行的越、川、豫、粤四大戏剧当然不可忽视。谈到中国戏曲,浙江一省,对其发展关系也至为密切,根据徐文长的南词敍录,当时四种腔调有两种是出于浙江,其中余姚腔虽年久不可考,但海盐腔予昆山腔的影响却很大。而盛极一时的南戏,则源于永嘉。由这些事实便可以确切证明,浙江一省对我国戏剧的发展,占了很重的地位。但是今日硏究

  • 文章越剧的根源及其他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9卷 第8期  作者:錢畔石 出版时间:1987-08-10
    关键字: 越剧 根源 观众 贡献

    的绍兴人(当然包括绍兴府各县的人)几乎已不为人知。我们学生时代很少看越剧越剧在上海我们学生时代很少去看她,因为她有几点毛病,引不起学生的兴致。第一、上面说过她们的唱白用的都是白话,白话则就是蓝靑官话,嵊县人有一句俗语:「天不怕,地不怕,只怕燥地乌龟(读如居)打官话。」乌龟是两栖动物,牠在水里比不过水上别的动物灵活,在陆上也比不过陆上别的动物灵活,但牠对水里的动物说,陆上如何如何;对陆上的动物说水里如何如何,以炫耀他见多识广,人们就拿这种半瓶醋的味道来讽刺一个人

  • 文章漫谈越剧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卷 第7期  作者:張玲蕙 出版时间:1970-09-15
    关键字: 绍兴高调 形成原因 的笃班 越剧发展 越剧缺点

    要,那就是包银非常便宜,普通一本戯(一日一夜),代价只要五六块钱。像这样低的代价,刚好适合农民的财力。由于这个缘故,有时甚至聚赌抽头也能负担。这在浙东叫做「兴篷子」。这种「的笃班」,在民国二十年前的一段日子里,在绍兴府所属的几县中非常兴盛。但自二十年以后,就被另一种地方戯取而代之了。正如弋阳腔让位于昆腔,昆腔让位于皮黄戯一般。这种地方戯,就是目前被人称为越剧的这一种戯。越剧这个名字,诸多是外省人对这种地方戯的称称。至于浙江人,一般都称它为「嵊县戯」或「女子班

  • 文章分享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8卷 第12期  作者:裘懌淵 出版时间:2006-12-10
    关键字: 嵊州市 越剧发源地 越剧发展史 文物之邦

    忝为浙江月刊社社务委员,未曾为社中尽过丝毫棉力,实感愧疚。本年秋返乡渡假,承蒙乡中亲友赠送颇为珍贵之越剧光碟、早期越剧发展史及嵊县文物之邦图集等书籍各壹份。鉴于私人收藏未能彰显其应有之价值外,且会因人亡而书物也散失。故特捐赠给台北市浙江同乡会图书馆典藏并供各位有兴趣的乡长借阅共同分享。谨分述如下:嵊县(现为嵊州市)古称剡县,至今已有二一〇〇多年历史,地处浙江东部,隶属绍兴市,北依上海、杭州,东邻宁波,南接台州、温州,西临金华、衢州。总面积一七八四

  • 文章破窰淑婦王寶釧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9期  作者:楊振良  出版时间:1989-09-01
    关键字: 王宝钏 寒窑 越剧 折子戏 戏曲鉴赏

    粤劇形成於明代末年,與崑曲有極密切的關係,也特重於表情做工,但除了大花臉外,角色多半是不勾臉譜的。「王寶釧」是粤劇的傳統劇目,其中有不少崑曲牌子,像「鴻雁傳書」中的「減字芙蓉」、「西蓬擊掌」中的曲牌「柳搖金」均是。王寶釧的故事共有十多場重要情節,如「醉經堂」印行的「王寶釧彩樓招贅」內,就有「西蓬擊掌」、「王寶釧投水」、「王寶釧訪窰」、「平貴别窰」、「鴻雁傳書」等十數高潮,至於目前仍在上演的全套「王寶釧」,則由「綵樓擇配」、「西蓬擊掌」、「平貴别窰」、「鴻...

  • 文章觀劇偶拾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92期  作者:葉元章 出版时间:2001-11-10
    关键字: 京剧 戏曲文艺 越剧 戏曲名角

    京剧,是从小就看的。长大后还一度玩过票。算得是半个行家了。越剧则不然。三十年代末,我住在宁波县前老实巷,连当红的,近在百步之遥的,正在开明街天然舞台演出的施银花、徐玉兰(那时不过十七、八岁,刚冒尖),也不曾去看。以后到了上海,因工作关系,倒有不少机会看戏,但主要是京剧,还有昆曲。对来自家鄕的越剧,仅断断续续地先后看过范瑞娟、傅全香的「梁祝」,徐玉兰、王文娟的「红楼梦」和袁雪芬的「祥林嫂」。此外,也看了尹桂芳、戚雅仙等的演出。数量既少,而且多半是作陪性质

  • 文章看高瑾演出谈越剧前途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3卷 第3期  作者:張行周 出版时间:1981-03-06
    关键字: 高瑾 越剧前途 中华越剧团

    本年二月十四日晚间,浙江同鄕会假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厅擧行春节团拜曁第六届第二次会员大会,并由高瑾越剧团演出白蛇传断桥一折及梁山伯与祝英台,到会会员来宾一千八百余人,前后历时三小时余,会场气氛始终和谐热烈,为多年来浙会最成功的一次晚会,由此也可想见我浙同鄕对越剧之深切爱好与感应。有关越剧种种,本刊第一四二期中已由高瑾小姐以越剧从业员的身分写了一篇「越剧与我」,说得非常详细,无庸外行人再来哓舌,现在我想从这一次演出来谈一谈今后振兴越剧的方向。台湾越剧由于老一辈

  • 文章越剧皇后筱丹桂(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5期  作者:茜茜 出版时间:1971-05-30
    关键字: 越剧皇后 筱丹桂 钱春凤 “的笃班” 国泰剧院

    的钱。以「茶房」起家的张春帆,也渐渐在上海这个窜头上红起来了,他除了带班子之外,还兼带做一点生意。越剧圈子里是本来没有他这个人,但因为筱丹桂的关系,他也居然挤进了一份。等到国泰舞厅改为国泰越剧院,这才使他的地位更其巩固。筱丹桂捧捧他,把剧院的大权全都交给了他,给他的名义,是个经理的头衔。张春帆已经从短打阶级一变而为长衫人物,但永远改不过来的是他的不成样的脾气。走起路来,不是拾着下摆,便是拉着裤子,而且那件长衫又肮脏不堪,不论坐在那里,一只腿必跷起,踏在枱面

  • 文章从的笃班到越剧(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7卷 第2期  作者:裘澤人 出版时间:1985-02-10
    关键字: 的笃班 越剧 戏剧发展 演员经历

    续上期)当时上海的中小型剧场,如通商、老闸、浙东、大来、天香、永乐、天宫、龙门、卡德、南洋、金都、光华、国泰、国联、丽都、同孚、皇后、九星、明星、大中华、恩派亚等等,陆陆续续地都被越剧姊妹们占领了,最热闹的时候,全市日夜两场同时演出的竟达四十余家之多!姚水娟不但是抗战后第一个到上海,也是第一个开始用编导制排演新戏,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而且她在上海长期与诸大名旦打对台,始终据于优势。三花因盛开之期已过,固然不敌一娟,即使曾有「一娟不如一桂」之说的筱丹桂

  • 文章(我的回憶錄)封塵歲月之五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12期  作者:許錦珠╱口述 董其樑╱筆錄 出版时间:2011-11-10
    关键字: 绳子厂 外公 越剧 许锦仙 白渡桥

    结果,这个由我外公出资过半,安顿女儿一家人生活的「三星绳子厂」仅仅只开了一年半就宣告关门倒闭。大姐是唯一没进三星厂工作的家庭成员,因为他对小外公大儿子的为人早就心有不满,只是不好明说。大姐酷爱越剧,她扮演老生,常在剧团做客串演出,一九四三年夏天她为减轻家庭负担,带了小弟与其他越剧爱好者会同一些专业演员组团赴江浙一带进行巡回演出,历时一年多至一九四四年秋天,结束巡回演出回家。一天大姐、我和三个小姐妹在一起谈笑,学唱越剧,不料被一个日本宪兵巡逻听到。这个宪兵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