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豫剧共返回4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豫剧「祥符调」讲座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0期  作者:宋桂玲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讲座记录 豫剧祥符调 唱法特征 豫剧之缘 豫剧振兴

    ——河南省广播电台请马明昆团长、刘建勋作者、我三人讲豫剧「祥符调」的情况——

  • 文章重视豫剧史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7期  作者:張若鑑 出版时间:1974-07-25
    关键字: 豫剧 史料 起源 演变 樊粹庭

    从黄帝时代开始,就在黄淮平原那一块肥沃的土地上播下了戯剧的种籽。我们勇敢而淳朴的祖先,歌舞着走向战场;歌舞着走向田野。经过长久的积累,所以豫剧有着丰富的内涵。激昂处令人热血沸腾;纒绵处令人回肠荡气,我最欣赏名作家陈纪滢先生对豫剧的评语,他说:「豫剧挑逗而迷人,很适于爱好和平民族的听觉。」河南人都爱戯,凡是在故鄕生长的,谁都能哼上几句,因为在农业社会里,戯剧是仅有的大型康乐活动,谁都有机会去接触它。不幸的是中原是一个四战之地,历史上大的战役,少有不被波及

  • 文章劉海燕角逐本屆文藝奬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莊良田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刘海燕 豫剧 旦角

    豫剧改进委员会理事长张金鉴推荐刘海燕小姐角逐本年中国文艺协会第十八届最佳表演文艺奖。刘荷桂,艺名海燕,河南省夏邑县人,三十岁。四十九年四月一日入海军陆战队豫剧队学生班,习艺六年结业。在豫剧名伶张岫云女士及诸戯剧界各名敎师之敎导下习艺。刘小姐擅演小生、武生、反串靑衣、花旦、老旦及彩旦。演出迄今计十七载。参加舞台演出有以下各名剧:一、杨金花(反串老旦)曾蒙总统 蒋公颁奖荣殊,嘉许为发扬忠孝节义、激励士气、振奋人心之最佳戯剧。二、演出红线盗盒(反串武生姜四维

  • 文章豫剧《杨金花》演出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昭美 出版时间:1970-02-01
    关键字: 豫剧 《杨金花》 飞马豫剧队 演出

    自「飞马」豫剧队许贵云等演出「杨金花」一剧,荣获总统两万元奖金后;继而许贵云与王海玲,又均获得中国文艺协会奖状、奖章,开了从事戏剧工作者(包括国剧、地方戏)之先例,于是「豫剧」又受到若干人士重视。而杨却俗、陈纪滢等先生发表评述,推介豫剧之文字,本刋亦先后予以转载。同时更激励了「陆光」豫剧队之奋发、努力,因许贵云原系「陆光中坚,当其加入「飞马」后,封君平也以拍摄电影而离开,致「陆光」实力大减。除却极力培植传瑞云(旦)胡台英(生)外,又拉入名旦张岫云助阵

  • 文章也谈豫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7期  作者:昭美  出版时间:1969-09-01
    关键字: 豫剧 演出 《杨金花》 飞马豫剧队

    日前读到贵刋四、五期杨却俗先生「谈豫剧」和陈纪滢先生「豫剧展望」后,不禁心中有戚戚然之感;缘以个人虽非河南籍,但对豫剧则有特别爱好。过去在大陆上只见过「河南坠子」,也听说过有「河南呕」,以为前者不过是在「说」故事(固然也有二人对唱的),后者则传闻粗俗不堪。惟来到台湾看到「河南梆子」(豫剧)后,觉得非仅未较国剧逊色;反而因词句流畅,表演逼眞,更驾乎国剧之上。谈及此点,或有人不表同意,因为目前我们所看到、听到之国剧,已似乎是「庙堂」文学,动作力求文静,词句

  • 文章漫談安陽的洛子腔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5期  作者:馬自強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洛子腔 豫剧改进会 《蓝桥会》 梆子戏 豫剧品种

    唐山洛子(蹦蹦戏)、河南曲子(黄河以北没有)均是地方戏剧,他的通俗易懂,道尽人间善恶,表扬忠孝节义,并不比唐山洛子差,而其腔调优美,荡人心弦,比曲子实有过之,唐山洛子河南曲子能迷人,安阳洛子又何尝不会迷人,家鄕人常说:「提起福成儿(注一)[1],跑断鞋绳ㄦ(注二)[2]」,像这样跑(多为徒步)数里或数十里者看戏,来回需大半天的躭隔,放下一切活儿不做,在农业社会中有多大损失!你能说他不迷吗?安阳洛子,通俗易懂,曲调优美怡人还在其次,最使人崇敬的,是演员的敬业

  • 文章豫剧——河南梆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0期  作者:賈文斌 出版时间:1977-10-25
    关键字: 豫剧 河南梆子 剧院 演员

    一 抗战前开封的三大戏院二 豫剧的扩张凡是河南人足迹所到之处,都有豫剧的音向,演员们将中原文化传播到四面八方,可以说不遗余力,无远弗届。西至陜甘靑的西安、宝鸡、平凉、兰州、天水、汉中、西宁等地,西北至长城边缘的宁夏,通过大戈壁(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而直达天山脚下的廸化,东北至韩国的巨济岛;南至安徽及京沪与越南富国岛,越北的蒙阳营区;东至台澎金马,演员们走遍了万水千山,倍切辛劳,传播中原文化、任重道远、九转功成,终能誉满中外。而致我中原文化,昂首濶步

  • 文章观「五凤岭」豫剧纪事抒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葉祖灝 出版时间:1980-03-25
    关键字: 《五凤岭》 豫剧 观后感 诗词

    民国六十九年(庚申)新春,台北市河南同鄕会擧行春节团拜大会于中山堂中正厅,少长咸集,座无虚席。会中并邀海军陆战队豫剧队演出「五凤岭」豫剧助兴,剧情曲折感人,意义深长。观后率成小句五则,以志顚末,并抒感怀。其一贞观之治史扬名,大典抡才集士英。寒畯微儒资斧匮,李怀玉得致公卿。其二武艺惊人常秀兰,校场比斗杀邪奸。幸逢鲁国公亲保,赎罪之身刑恕宽。其三天下初平善用兵,五凤岭上对垒营。文才武职封元帅,讨逆王师事远征。其四洛阳才女吴凤英,万里寻夫重爱情。红粉金戈挥战下

  • 文章独门艺术飞马豫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0期  作者:田航 出版时间:1974-10-25
    关键字: 豫剧 京剧 河南梆子 戏曲

    推崇国剧的人,从来是喩为「大汉天声」,或「阳春白雪」的,但若是就「字正腔圆」这一原因为理由,我则认为「豫剧」也应该说是「大汉天声」的,因为,「河南戯」是发的「中州」之音,特别是在「咬字」上,它更是自然底「尖团」分明,缘何不能称为「大汉天声」呢?谈到「豫剧」也就是通俗的所谓「河南梆子」,当前可祇有「飞马」这一个剧队了;其实,若是眞谈「豫剧」,诸如「洛阳曲子」,乃至于「坠子」,都不能说不属于「豫剧」的行列,我因不是硏究「豫剧」的人,所以我祇能就这一剧种的艺术

  • 文章豫剧青年旦角全才王海玲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4期  作者:晴燾 出版时间:1977-04-25
    关键字: 豫剧 王海玲 神态 演艺

    自幼对中国传统戯剧(包括秦腔平剧及其他地方剧等)有所喜好,惟来台后听戯次数并不太多,年余以来因生活情境小有变化,适以国军各剧团连续轮流公演,公余饭后只要有空常常不由自主地便溜到国军文艺中心。对于豫剧数年前看过两三次,惟印象不太深刻。年前在电视上看到秦贯伍先生,王海玲小姐等演出的花木兰,由是对豫剧引起了兴趣,因之每有公演,只要饭后有空,便前往观赏。若干次后对王海玲小姐的剧艺便渐渐有了较多的认识,便渐渐地细加品评比较,觉得王小姐实在是目前从事各种传统戯剧演唱

共45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