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读书人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謎語三則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5期  作者:李宗光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谜语三则 读书人 《论语》

    一、道士腰二弹,和尙身缠长巾,虽然是平常两个字,难坏不少读书人。(猜二字谜底在本文中)二、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与猪、猫、狼、狗仿佛,既非家畜,亦非野兽。(猜谜一字谜底在本文中)三、诗里也有,词里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糢糊,虽非佳作,却是妙文。((猜谜一字谜底在本文中)

  • 文章婦女和醉漢的關係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期  作者:王和聲 出版时间:1975-04-01
    关键字: 妇女 醉汉 县太爷 读书人

    的是妳的甚么人?」那妇人祇顾往前直走,理也不理他,县太爷更觉好奇,就追上去再问,要想问个明白。「你这人眞奇怪,我背我的人,你走你的路,你管不着!」那妇人好像很气愤似的。「我就想问妳身上所背的是何人?」「甚么人?这关你甚么事?」那妇人一面答腔,一面仍旧走她的路。「哟!」县太爷追上一步说:「我们读书人,只懂得男女授受不亲之古训,看见这种古怪的行动,岂有叫我不问的道理?」那妇人才抬起头来望着这位县官,是斯文一表人物,答他也无妨,但是,她要考一考这自称「读书人

  • 文章读书,读书人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2期  作者:丘尙堯  出版时间:1988-02-28
    关键字: 读书 读书人 艺文选粹

    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见淸代潘永因编:宋稗类钞)。后来又有人简化为黄太史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寡味,面目可憎」。至此,此一句型大致确定,成为人人琅琅上口的:「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也由此可见古人是多么重视读书。坐拥书城,尙友古人,是昔时读书人最高的享受。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则是文人渴望做到的目标。读书可以变化气质,晋周处为恶多端,人与南山虎、长桥下蛟,并称三害,后立志迁善,折节读书,终成晋代名将;宋苏洵二十七岁始发

  • 文章忘齊筆記——記詩的好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4期  作者:若佛 出版时间:1997-10-01
    关键字: 读书人 诗词品评 乡野趣闻

    从前把读书人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通儒」,另一类称为「腐儒」,也叫「酸秀才」。郑板桥说他喜欢骂「秀才」,只因「秀才推廓不开」,所谓推廓不开者「固陋」也,用现代话说就是「见识有限,却自以为是。」书读成这个样子,就成了又腐又酸的秀才,不惟功名无望,做人也必定失败。有位业师,曾告诉我们一个小故事:富春江畔有个钓台,是后汉严子陵垂钓之处,这位先生原名「庄光」,是光武帝刘秀的同学,不接受光武封的官,跑到富春江钓鱼,视富贵如浮云,很受世人敬仰。后来他的钓台,成了名胜

  • 文章金聖歎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07期  作者:於世達  出版时间:2014-09-25
    关键字: 金圣叹 宋代理学 读书人 法场 幽默感

    中国人向来缺少幽默感,尤其到宋代理学盛行之后,读书人更要变得迂腐不堪。有一个笑话说…有一对新婚夫妇,洞房花烛夜,要行「周公之礼」,新郎说:「卑人无礼了!」新娘说:「相公请便。」你听了会不会起鸡皮疙瘩?金圣叹在绑赴法场时,对他儿子说:「我想到一句上联:莲子心中苦,你来个下联看看!」他儿子哭都来不及,那里还有心思想什么下联。金圣叹说:「笨蛋!你对个梨儿腹内酸,不就好了!」「莲」与「恋」谐音,语意双关。「梨」与「离」也是谐音,语意也双关。金圣叹曾说:「杀头,至

  • 文章(參、傳記類)我的父親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1期  作者:謝遠明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父亲 宁都九中 读书人 农会议员 送别 追思悼文

    的日子,父亲带着我下田工作、插秧、种豆、巡田水、踏水车、晒稻草,样样都做,十足是个庄稼人。又有一次,田里收割稻子,午间父亲带着工人回家休息,我与满叔留在田间,我们把打谷的禾桶,支架起稻伞来,遮住日晒,将桶推向池塘,爬进桶去躺着,十分惬意。父亲知道了,把我和满叔叫到跟前,席地坐下,很认真的训斥我们说:「人一生应勤奋,不可好逸恶劳,你们不学好也还罢了,难道不知水火无情,万一发生意外,增添父母痛心,并非孝道。」听了父亲教训,羞愧不已!那时候像父亲一样的读书人,能如此

  • 文章王潞 哲人其萎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2期  作者:逸梅 出版时间:1970-01-25
    关键字: 王潞 追思祷文 家乡青年子弟 南京读书人 国立台大

    过去,在南京近百万的市民中,无人不知王潞先生大名。在台湾最有名望的学府中—国立台大的师生们,也尽人皆知这位宽厚的南京读书人。这位前任南京市参议会副议长、和台大的主任秘书的长者,不但生前提携家鄕靑年子弟,而身后哀荣,尤为被提携者感戴不已。王故副议长生于民国前二年,于五十五年间因膀胱癌症逝世。时年五十有八,识者以王氏生前敎化桃李,扶植后学,而哲人其萎,莫不同声哀悼。王故副议长早年卒业于南京金陵大学,以后在敎育界工作、作育英才、贡献极伟,至抗战随政府离京,一度

  • 文章古人借書 規矩繁瑣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71期  作者:易俊傑 出版时间:2007-11-01
    关键字: 读书人 借书 藏书家 铁琴铜剑楼 史料记载

    读书人借书,如同老虎借猪,经常有去无回。故古代藏书家不肯轻易将书示人,更不愿借阅,即使勉强出借,也往往要求严格,附加条件苛刻:一要索取礼物。如宋人王楙(字勉夫)所撰笔记《野客丛书》卷十云:「愿公借我藏书目,时送一鸱开锁鱼。」宋文学家苏轼《和赠羊长史》诗亦云:「不持两鸱酒,肯借一车书。」这里所说「鸱」,即「鸱夷」之略说,为古代皮制口袋,用以盛酒之器。据宋人何子楚所撰笔记《春渚记闻》卷二云:「古人借书,先以酒礼通殷勤,借书还书皆用之耳。」二须互相借阅。如清初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