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西河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閒話寧波城裏的橋樑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87期  作者:李立中 出版时间:1993-02-01
    关键字: 宁波 柳汀桥 板桥 西 姚江大桥

    明路口的三市通往鄞奉公路的三市立交桥,由于这一段的护城已塡平,故桥下无直通奉化方向,桥上通去北仑的火车。由湖西竹洲的共靑路经环城马路跨护城到火车南站的共靑桥。由柳汀街六殿桥贺知章祠经华侨饭店,跨护城到华园宾馆方向的柳汀桥。由环城马路原八角楼附近跨护城到宁波罐头厂(如生厂)的马园桥。由中山西路(西门口)跨北斗通向西郊路望春桥方向的,改建加宽的板桥。由西河街(原西湾),穿环城马路跨北斗,通向高塘新村的西河桥。由北门宁波电厂(原永耀电力公司附近

  • 文章西河连云寺探胜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西 连云寺 游览纪行 历史古迹 民俗文化

    旺,为禅林朝圣及旅游观光胜地。灯塔璀璨光北斗灯塔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玄宗元和十三年(公元八一八年)如今已有千年,正奉观音菩萨,相传自有赤蕨则有连云,因唐代潘了拳在西河赤蕨岭卓锡结庐,曾亲自前来连云寺朝拜观音菩萨。东赤蕨、西连云座落于飞天蜈蚣山系,雌雄相配,阴阳相对。明代大靖李枚田公在灯塔寺设馆坐教。其学子唐伯元(兴宁人)会科中状元,为报师恩,赠送亲笔书写「科贡联芳」牌匾给李夫子。明代西河黄塘村张作舟(文佑公)曾驻足该寺攻读得中翰林,为吾埔「开邑翰院」,为

  • 文章「得隴望蜀」話甘肅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9期  作者:何維孝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甘肃 得陇望蜀 天梯雪齐 河西走廊

    負羽到邊秋,鳥笳度隴頭;雲黄知塞進,草白見邊秋。——唐.王勃「隴上行」

  • 文章得隴望蜀 話甘粛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31期  作者:何維孝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往事回忆 河西走廊 故乡风貌

    涧,若虬龙蜿蜒于群壑中,其间山林薮泽,旧宫故垒,前人遗迹,斑斑犹存;流风余韵,系人无限怀思。此地原为禹贡雍州之域。春秋、战国属秦及西戎。秦并六国,始置陇西、北地二郡。汉增置天水、安定、武都、武威、酒泉、张液、敦煌、金八郡,属凉州。唐初置陇右道,后设朔方、河西、陇右节度使,北宋人于西夏之地,元时复分属陕西、甘肃两行省,明初隶陕西布政使司,淸代改置甘肃省,民国因之。省会兰州为我国疆域的几何中心,扼黄的咽喉,锁钥内陆,握新疆安危的枢机,国父曾主张以兰州为陆都

  • 文章我爱西岩山,我爱梅潭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6期  作者:張文演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西岩山 梅潭 故乡山川 自然风景

    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都知道,有一首歌叫《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当人们唱起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时,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海南的革命斗争史和海鸟多姿多彩的迷人风光。三十年过去了,现在海南已成为东方的夏威夷,博鳌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而今,我想「唱」的是:《我爱西岩山,我爱梅潭》。西岩山位于大埔县境内的枫朗镇,东与潮州的饶平县交界,海拔一二五六米,山顶有西竺寺、仙人桥、倒插竹奇石怪洞等景点;山中还有望远亭,登上亭阁,群山皆在前眼。山上常常云雾缭绕,十分

  • 文章絲綢之路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3期  作者:井上靖 板谷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 千佛洞 伊犁河 塔里木河

    井上靖·一九〇七年生,前日本筆會會長,一九五〇年以「鬥牛」得芥川賞;欽慕中國文化,以中國為背景之著名作品有「天平之甍」、「樓蘭」、「敦煌」、「西域物語」等。

  • 文章陇西高原与河西走廊

    来源期刊:《甘肃文献》 第11期  作者:蔣達泉 出版时间:1978-12-01
    关键字: 陇西高原 河西走廊 经济地理 中国地理

    本文作者蒋达泉敎授江苏丹阳人,为著名的史地学家,是我国政治地理学权威沙学浚敎授的高足。著有经济地理及中国地理等书。——编者——先说陇西高原。陇西高原的位置 陇西在乌鞘岭以东,陇山以西的高地,北以甘宁两省的长城附近为界,南以甘川界上的摩天岭为界。包括靑海东部三千公尺以下的谷地区,其地理位置的特性有二:一、四通八达的高地,东越陇山,可至关中及陕甘高原。北沿黄,可达宁夏及绥远。西北越乌鞘岭,至河西走廊,通新疆。西上靑康藏高原的入口,南接四川盆地,本区地势虽

  • 文章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寶卷」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60、61期  作者:王學斌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河西走廊 念卷习俗 宝卷 宗教文艺 坎坷经历

    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民俗学专家郑振铎先生提出:「宝卷是敦煌变文的嫡系后裔。」北大的袁行霈敎授说:「敦煌变文是指在敦煌发现的,唐代俗讲僧和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宝卷、鼓词等民间文学形式是和它一脉相承的。」南京大学敎授高国藩也说它是「河西民间文化中的瑰宝」。所以我们迭经考察后认为:宝卷源于宗敎文学,是中国俗文学的一大宝库。它源远流长,典藏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使得它祗能在交通闭塞生产相对落后的地方形成浓重的积淀。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当地当时和历史上

  • 文章河西名吃窝窝面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4、55期  作者:劉振華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河西走廊 窝窝面 制作步骤 烹饪方法 传统习俗

    地处大西北的甘肃河西走廊,南依横贯千余公里的祁连山脉,北有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作屛障。这片广阔的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丝绸之路就是从古都长安出发,穿过这块狭长的走廊到达中西亚各国的。在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有许多鄕土气息浓郁的地方名吃佳肴,令人百食不厌的窝窝面就是其中之一。窝窝面因其形状似鸟窝而得名。这种面食始于何时,至今已无法査考,但人们代代相传,并由过去的节庆面食逐渐演变为家常便饭。其做法是:首先要和面,比普通面条的面要和得较软些,和面用

  • 文章西吟坛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71期  作者:潘主蘭題 陳黑尼輯 出版时间:1994-01-25
    关键字:西 吟坛 白湖亭 《太姥传声谷》 《北戴河海滨》

    癸酉三月过白湖亭旧址子规啼罢野田青,荒草萋萋满浅汀。旧庙石桥何处去?午风人过白湖亭。太姥传声谷显峰幽谷自高低,妙境常收望眼迷。野鸟声声传远近,群山相应在前溪。人生人生大似鲤游,短站长程逐逝波。离合悲欢多少了,到头一梦化南柯。北戴海滨拏云心事未容灰,观海何辞日几回。爱向危壑高处立,看它大浪扑将来。破晓—自题便面千村万舍遍鸡声,曙色初从东际生。却有峰峦迷暧晦,难能分晓是阴晴。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