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证共返回7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梁啓超學詩往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康保延 出版时间:1994-05-15
    关键字: 梁启超 遗札 考证 学诗

    梁啟超是我國近代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也是一位偉大人物。無論研究中國近代史,近代政治和學術,都將脫離不開梁啟超這位嚮叮噹人物。從政治方面來說,梁啟超在我國近代史上,代表著一個改革與進步的傳統,這傳統愈到後來,也愈益顯出它的重要和時代意義。再由學術方面來說,梁氏更是致力於中西文化全面交流的開創性人物,對中國文化的更新與吸收西學,曾發生一種深遠的歷史影響。可以說在我國近百年史上,能從國學轉到西學,再由西學轉回到國學,主張西化而不盲從,尊重傳統而不復古,鑽進鑽...

  • 文章附錄一 邑名音義考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期  作者:楊纘烈 出版时间:1965-08-15
    关键字: 大埔 名称意义 考证

    邑曷爲以「大埔」名,蓋俗呼有水宜稻者曰「田」,呼平曠高原僅宜果窳蔬麻者曰「埔」,有俗音而無字,蓋即「圃」也,俗亦曰「壩」,有字有音而非其義,又譌作「壩」,有字而音義並乖,是故「埔」者俗音俗字,字書尙未補收者也。其稱大奈何?曰,此據前事言之也。自萬曆間小靖溪徙,榻崗水嚙,遂舉昔年沃壤,盡爲河伯所有,而當夫未建邑之初,汀水合東門磜水繞茶山東隅横亘山趾,西注大靖溪流,故自茶山之麓,彌望平原,無慮數十百頃,地埔固泱莽矣哉,「大埔」之名,俗所由稱也,當時建斯邑者即...

  • 文章從江南評彈的源流説起(上)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48期  作者:思錦樓主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江南评弹 戏曲源流 民俗考证

    考证评弹的来源,传说很古,极难找寻出它的源流。「评」是评话,俗称说大书,「弹」是弹词,俗称说小书,目前所能找到的一些根据,是有些书上载称:「说书古名讲史」,此实与评话不同,因评话系讲片断的故事,讲史乃演讲全部的史实。据夷坚书上说:「吕德卿偕其友出嘉会门外茶肆中坐,见幅纸用绯贴其尾云,今晚讲汉书」。按之明代嘉靖年间,开州晁氏宝文堂书目中,已刋有讲史数种,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这些就是目前评话三国,水浒等的蓝本,这渊源固然有来历,不过古之平话,亦许就是现在

  • 文章小凤仙挽蔡松坡联语之考证与评价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4卷 第2期  作者:伏嘉謨 出版时间:1986-04-15
    关键字: 作者的考证 客观评价 学术考证

    丁中江、应未迟两兄,以作者于联语小道,有一日之长,而以小凤仙挽蔡联的作者考证问题相嘱,仓猝间,苦文献之不足征,聊凭采访所得,敷陈如次:甲、作者的考证一、作者为易实甫(顺鼎一号哭盦)说按杜负翁联话,曾录此联,他说:「闻系易哭盦笔。」彭国栋「艺文掌故」说:「传为易哭庵代作,或曰:周某作,未能详也。」湘中耆宿朱玖莹先生说:或云刘半侬作,或云易哭盦先生作。又据曾服务公路局之湘籍诗人袁爵人云:此联为易氏所作无疑,彼曾见「楹联选粹」载该联,易顺鼎之名,赫然系焉。又谓

  • 文章艮園隨筆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王大任 出版时间:1973-08-01
    关键字: 《聊斋志异》 随笔 轶事 考证

    聊齋誌異考聊齋誌異一書,爲中國文言短篇小說曁散文作品之冠冕。其流傳之廣,僅次於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諸說部。論其價値更駕中國散文名作閱微草堂筆記,池北偶談而上之。春在堂隨筆稱其:「文辭藻繢,不失爲古艷,後之繼聊齋而作者,則俗艷而已。」淄川縣志「蒲名松齡、山東淄川人,康熙辛卯歲貢,以文章風節著一時,顧以不得志於有司,乃決然舍去,一肆力於古文詞,悲歌慷慨,自成一家言」。新世說二:「蒲留仙研精訓典究心古學,目極淸初亂離時事,思欲假借狐鬼,纂成一書,以...

  • 文章再談「夢見媽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4卷 第2期  作者:王荻  出版时间:2002-04-01
    关键字: 考证 《古今文选》 散文

    劉嘉男先生五月三十日在「榮副」寫的「親情在夙」一文,我沒有看到;但是在「榮副」的讀者迴響中,關於「夢見媽媽」一文,我讀到了張孟三、韓凌霄、及程千里等三人的說明。豈實,「夢見媽媽」這篇文章,我在家鄉讀高小五年級時,便由國文老師張冠三老師講解,讓我們牢記背誦,小時讀的文章,迄今記憶猶新。為了怕年久失憶,來台灣後,住在基隆,在自由書店買本「古今文選」,隨將「夢見媽媽」一文,記錄在「古今文選」的後頁,以誌不忘。這篇文章,和張孟三、韓凌霄、程千里等三先生所說的,均...

  • 文章同名攷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9期  作者:石谷 出版时间:1971-09-30
    关键字: 同名 考证 西湖 苏东坡 运木井

    △西湖大家只知道杭州有西湖,其實天下的西湖不止一處,宋代大文豪、大詩人蘇窠坡(軾)曾官潁州、杭州、惠州,便卽發現了另外兩個地方也有西湖。東坡最先知潁州(屬安徽),某次,潁州人對他說:「內翰只消遊湖中,便可了卽事。」由此看來,潁州的西湖,也是個可人的好去處!後來守杭州,秦觀(少游)有詩:「十釋薰風菡萏初,我公所至有西湖;却將公事湖中了,見說官閒事也無。」杭州的西湖天下著名,遊的人多,寫的人也不少,不必在下細說了。其後,東坡被謫惠州(屬廣東),當地有豐湖,亦...

  • 文章關於虞姬姓虞名虞之我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4期  作者:李望蘇  出版时间:1996-12-01
    关键字: 虞姬 虞姬庙 《项羽纪》 姓名考证

    一是吴沟埃(后圩),这两个村落相距不远,靠近颜家集,虞姬沟在村前流过,虞姬庙、霸王桥、项宅都分布在这两个村落的周围。顺便提一下,已故旅居台北的吴仲平先生就是虞姬沟人。我母亲吴兰格和仲平先生是同宗,生于吴沟埃。他们的先祖吴殿华,是清代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科进士(二甲第四名),是明、清两代沭阳四进士之一。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六日,已故著名戏剧评论家许姬传先生曾对我讲过:有一位侨居海外的胡健中先生,在《国剧浅谈》一文中,以翔实的材料,对虞姬的籍贯及楚败后虞姓改吴姓作了考证

  • 文章季札研究(四)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55期  作者:吳之光  出版时间:2007-01-31
    关键字: 十字碑 孔子 季札 考证 线索

    二寸,古篆二行,每行五字。孙星衍有《孔子题吴季子墓字考》一文,对此作出了详尽而确切的考证。笔者不敏,力考证是非,为有志于此者提供线索耳。㈧孔子到过延陵说有人以为孔子未到吴地,书碑则不可能。今录数则资料供参考:⒈《孔世谱》:「鲁哀公使宰我聘于越。越王勾践问孔子,宰我具言其圣。是时夫子在陈,勾践固使宰我聘之。夫子行至延陵,闻杀大夫种,遂题札墓而返夷仪。」⒉《高淳县志》:孔子至梁山(绵山)。「楚狂接与歌而过孔子,曰:『风兮风兮,何德之哀!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

  • 文章福州疍民考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2期  作者:仰青  出版时间:1968-06-10
    关键字: 疍民 来源考证 生活状况 文化习性

    福建沿烏龍江及閩江之下游一帶(尤以福州區域爲大),亦散佈有類似廣州之疍戶,(卽艇家);但在福州,對其種族之名稱,不曰疍民,而呼之曰「科題」或「曲蹄」,此二者均只知其音,而不知其義。歴來有注意此名稱之由來及其意義者,累世追究而不得其當,因之對於其種族之來源,無從明悉,說者紛紜,莫衷一是。作者對此問題,亦留心久矣,近特檢考各有關之書籍,發覺頗爲滿意之記載,並加以己意之推闡,或能說明此一種族之源流,與其得名之原因。乃不揣謭陋,決然麽之於世,以供大家作進一步探討...

共78条记录 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