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罗卓英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罗卓英将军诗述评(上)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3期  作者:郭壽華 出版时间:1976-12-01
    关键字: 罗卓英 诗作 述评

    一、诗以言志罗将军予余第一印象,为民国七年(王有容任县长时)第一次大埔全县运勋大会,在县城大沙坝草坪擧行时;有一天大会场公布牌大书特书:大会赛跑 第一名 何有羣(即心谷)第二名 罗卓英大会跳高 第一名 刘长史第二名 郭寿华第二囘予余之印象,为埔中敎务长钱热储和员生共同出版之「观摩录」有罗将军之诗,其诗中佳句,至今犹记忆在心头:『.....................。.....................。可怜岁月如流水。空叹诗书足误人。郁郁雄心

  • 文章英風浩氣滿邊關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謝如劍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罗卓英 人物事略 绝句诗 抗战卫国

    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转蓬根 功名数记擒倭事。赢得山河万里情罗将军摄于东北″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转蓬根。功名数记擒倭事,赢得山河万里情。″这首七绝《雁门关》是抗日名将罗卓英作的一首未发表的诗,笔者于1944年秋,就读母校虎中时,由班主任写在黑柀上作为书法比赛誊写的,还说明是罗将军的最新诗作,其创作时间当是1944年10月间,至今50多年了仍然记忆犹新。罗卓英(1896~1960年)字尤青,别号慈威,广东大埔县湖寮岭下村人。抗日战争时期,荣膺上将

  • 文章羅上將故里行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5期  作者:羅書禮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罗卓英故里 游玩纪行 祖居简介 自然风景

    天雨暂停胜地行,采风四叟老心倾。山村小屋将军诞,威震寰球伟卓英。已是初夏,桐花落尽,香荔满枝,黄皮串结。滛雨无时,难得阴霾雨霁,我等一行四人(蓝宗河、蓝衍林、陈抗胜、罗书礼)相约结伴瞻谒抗日著名儒将罗卓英将军的诞生地—百侯镇的渔(宜)洋坪村。渔(宜)洋坪村距大埔县城七公里,在县城(明寮镇)的东南方。由于台风「珍珠」带来的暴雨引发梅潭河的洪水,把横跨梅潭河的「青坑桥」冲跨,我们只得沿河东岸的乡道前往。进入百侯镇境的土路坑坑洼洼,泥泞积水,且有几处路基崩塌

  • 文章罗卓英先生年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4期  作者:羅鏑樓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罗卓英先生年谱》 名贤传记 序文

    罗卓英先生以书生而戎马,平居恂恂如儒者,战阵则叱咤风云,攻守追退,不战而屈人之兵,皆见智略,身经二百回仗,虽古名将无以过之。先生之逝二十余年矣,族人罗邦武先生虑先生之事蹟湮没,嘱先生之哲嗣二公子伟郞,蒐集资料交余整理。余乃以先生之履历表为经,以其他公私文件为纬,繋事于年。后以先生之诗,时序井然,人物地点,鸿爪留痕,实为先生之大事记。(亦二百回仗之所依据)叙先生事蹟,不可舍弃其诗,乃并以相关之诗与事系年,成年谱初稿。其中江西围剿部分,官方资料则依「蒋总统

  • 文章五十年前一位高中生的作文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8期  作者:羅大榮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罗卓英 日记回忆 迎灵记 往事追忆 追思感怀

    楔子我最近搬到桃园,无意中发现高中时代的作文簿,曾将当年罗卓英将军迎灵当日的盛况与心情纪录下来,并经国文科黄照星老师披阅,得到九十分的佳绩。今以纪念罗将军之名义,藉同乡会会刊披露出来,并附上原文影像,以为当年史料存真,同时补录五十年后重阅此文的心得。抚今追昔,点滴回忆重新涌现,往事历历如在眼前……日记一则—迎灵记(迎接已故陆军上将罗卓英将军灵骨纪事)屏东中学高二上学期作文(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十一月十一日星期六天气晴父亲从台北写信来说,伯父的灵骨将于

  • 文章呼江吸海樓詩簡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0期  作者:李加勉 出版时间:1984-02-12
    关键字: 罗卓英 呼江吸海楼诗 诗作选摘 评价

    腾冲老词人李根源,抗战初期老子军倡导者吴县老词人张一、番禺老词人兼名画家陈树人、高要才子名诗人梁寒操等,均有题辞,备加赞誉。三、呼江吸海楼诗的内容统计依据本集诗目体例作简略的统计,则知其内容多属七五言绝律、及集王阳明七言诗句,兹表列如次:1.七言绝句:计一百八十一首2.五言绝句:计七十九首3.七言律诗:计八十首4.五言律诗:计二十三首5.六言杂句:计四首6.四言杂句:计四首7.七言歌曲:计廿六首8.集王阳明七言诗句共二百首八项合计共五百九十七首(集句占

  • 文章三十歲以前的楠叔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作者:羅明新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罗卓英 人物事略 鼠疫 创业任教 整建祖屋

    省视。楠叔乘便谒见镜堂公,报告在学情形或请益。遇有垂询,皆能侃侃而谈,应对称意。镜堂公以孺子可教,欣慰之余,或自怀中掏出得自病家之诊费红包以赠,或送笔墨,表示奖勉。每月应交之柴钱两角,往往因而有了着落。日久,老少之间情感愈增,镜堂公一度表示欲楠叔半嗣过继为孙,以便名正言顺予以培植、深造。寡母几经考量,终以诸多顾虑,嘱子婉言以谢。镜堂公知其意,此后亦不再提。就读湖山官学期间,同窗中有罗卓英、罗柏麓两先生。三人意味相投,最为契合,且俱以资绩优异,受重师门。卓英

  • 文章回園往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5期  作者:羅偉郎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返乡回忆 故居 罗卓英 回忆往事 在台生活

    父親卓英公在四十五年初、自日式房屋搬到屛東師校巷大平房、院子很大,所以父親做了一首回園八景詩。我在這年初,舊曆年前自英國完成學業後經新加坡探望小妹佩華一家人,停留一個月住在大舅處,再經香港返台。舊曆年當晚親人團聚,除大哥中郎和小妹佩華二家未能返台外,大多數親人都到了,父親很高興,歡迎他們來此過年,席中,由我朗誦「回園八詠」。大家都聽得好像眞在此八景中。飯後母親(輝青婆)送紅包給年輕人,我和三弟俊郎都尙未結婚,也收到壓歲錢。過了年,我就開始去台北農林實業公...

  • 文章隔海隔代情猶深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6期  作者:林超俊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罗卓英 虎山中学 学校发展 故乡情谊 海峡两岸

    罗卓英先生创建虎山中学,为家乡教育事业建立了良好的设施。当年,虎山中学的校舍规模当时在广东省内,可说是数一数二,闻名遐迩。六十多年来,虎山中学为国家民族培养了一批批年青学子,万丈高楼从底起,他们当中有许多已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材。都不忘母校虎山中学培育之恩。众多学子们怀念虎中,也不忘罗卓英先生创建虎山中学的嘉猷。去年香港名医刘永生先生等校友热心,集资兴建八层综合大楼(见封底照片),而以「慈威楼」命名,就是为了纪念卓英先生首创虎山中学的贡献。历史在向前

  • 文章罗卓英先生传略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4期  作者:羅鏑樓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罗卓英 人物事略 军事功绩 国共内战 追思挽联

    卓英先生字尤青,一字慈威,譜名高哲。廣東省大埔縣湖察鄉人,光緒二十二年丙申生,先生之生前二年為甲午,孫中山先生赴檀香山創立興中會,為中國近代革命之始。先生少年以詩鳴於鄉,一時老師宿儒刮目相看。時外患侵凌,先生投筆從戎,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八期炮科。一度蟄居故里,任中學校長,及主汕頭平報筆政。民十四參加國民革命軍,有句云:「男兒三十疆場去,誓為神州起陸沉」。從此東征、北伐、討逆、剿共、抗日、勘亂,經營東南,連年征戰,屢建奇勛。創建陸軍第十八軍,稱一代雄師,為...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