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绍兴戏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返鄕观赏绍兴戏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66期  作者:莊市人 出版时间:1991-05-01
    关键字: 返乡 绍兴戏 台湾 宁波 简介

    阿拉上一辈在台湾的宁波人,无论曾住过上海市的也好,宁波鄕下出身的也好,对绍兴戏(又称越剧,宁波人也称的笃班),都有深切的向往,绝多数同鄕都能哼上几句,尤以宁波小娘比更能唱上好几段呢。以往,在上海及宁波鄕下的绍兴戏,完全由十七、八岁的小娘比演唱,(这次返鄕我看到的仍如往昔),其婉转动听似泣似诉的唱腔,与苏州腔吴侬软语嗲声嗲气的评弹,同覇上海市场,打开收音机,不时可以听到以上两档节目,可说是脍炙人口,老少咸宜。于四十年前,我在宁波鄕下,观赏绍兴戏,可说是入了

  • 文章觀劇記

    来源期刊:《桐廬鄉訊》 第8期  作者:徐忠山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国剧 平剧 四郎探母 绍兴戏 中国文化

    我喜爱平剧尤胜于家乡绍兴戏(越剧)。送了,两张「戴绮霞国剧团」八十七年度公演邀请券,时间是十一月二十八日。戏码则是「全本四郎探母」,由行政院文建会赞助、国立国光剧团支援,假国军文艺活动中心演出。是十排之前对号入座范围,看平剧是很好的位置(九排五、七号)。因为是对号入座,就可以免于紧张。于是就邀了一个朋友同去欣赏。先在西门町找了一家迷你小火锅,价格还算便宜。填饱肚子就慢慢的踱过去。走到门口灯彩辉煌,两旁早已布满各式各样花蓝,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场面极为盛大

  • 文章談越劇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10期  作者:越人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越剧 绍兴戏 “的笃班” 地方戏 筱丹桂

    孩提岂知世间事,影像常浮脑海中!「越剧」一般人称绍兴戏,其实绍兴地方戏是「高腔」、就是人称「绍兴高调」。绍兴高调的唱法是一句词分二节来唱,前场(演出者)唱前半句、后场(文武场)接后半句、腔调由徐而高、用绍兴话发音、迨越剧兴起,高腔就此没落。「越剧」两字是出了绍兴地界才如此称呼的、字义文雅古典、绍兴地方本称古越,所以,越剧又叫绍兴戏。追根究源,「越剧」前身是「的笃班」、发源地为绍兴府属嵊县。其名称「的笃」两字是所用乐器敲打发声协音音译而来,的笃班的成员

  • 文章地方戲介紹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1期  作者:張佐鵬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昆曲 河南梆子 绍兴戏 秦腔 湖南花鼓

    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与当地的小调揉和,形成各地梆子戏。秦腔的特征,一是声调高昻激越,充满了悲壮哀楚,一是节奏明快,在旋律上充满变化。皮簧中的西皮与秦腔是一脉相承。除了歌唱外,在做表上夸强细腻,做表内容与人生实际生活感情相似,戏词口语化,戏剧人生化。绍兴戏(越剧)绍兴戏发源于浙江旧属绍兴府的嵊县,又称越剧,为我国一个历史短而发展较快的地方戏曲剧种,初名「的笃班」或「小歌班」,由民间艺术发展而成的。绍兴戏最早原是小型而曲调低俗的戏曲,是农民在地方性的庙会

  • 文章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中的「阿拉」鄕親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7期  作者:張行周 出版时间:1993-12-10
    关键字: 小百花 越剧团 茅威涛 梅花奖 绍兴戏

    都无法前往参加,而笔者以浙会的理事身份受邀,乃顺便代表本会。当天下午六时半大批客人踊到宁福楼时,笔者最先接触的是小百花副团长兼指挥汪文耀先生,他看到我的名片上印有「宁波同鄕会和舟山同鄕会常务理事名衔,即说:「我们团中也有宁波人和舟山人,我来介绍你们见面。」按越剧俗称「绍兴戏」,也叫「的笃班」,它的发源地是嵊县,过去从业人员大多限于嵊县和新昌地区,想不到这个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成员却包含浙江全省各县人士。经汪副团长一呼,舟山人竟来了七个,另有两位宁波小姐,一位

  • 文章的篤班蛻變爲紹興戱的來由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2期  作者:剡溪人  出版时间:1968-07-25
    关键字: 嵊县稻米 丝茧茶叶 上海包工制 地方戏 的笃班 绍兴戏

    绍兴女戏子为乐,当时成名的很多,如施银花、袁雪芬、姚水娟、竺水招、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等,均成为名女人的交际对象。筱丹桂后因爱情不自由,受班主钱某压迫而自杀,当年各报都有报导。接着是日寇侵占上海时代,当时欧美影片禁绝在上海放映,日本片又不够供应,绍兴戏更是出色当行,多在第一流大戏院演出,因此唱绍兴戏的比之女明星更为吃香。到抗日胜利以后,绍兴戏受到匪党统战之头牌吹捧,更是扶遥直上,匪党文艺工作者编写剧本,排演新戏,祥林嫂一剧(采自鲁迅遗著),在国泰上演,一连

  • 文章浙東各縣的地方行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3期  作者:方鳳揚 出版时间:1968-09-15
    关键字: 地方行业 临海人卖灯心草 乐淸人卖糖 永康人打小铁 绍兴戏 金华火腿出东阳 游人卖小猪 仙居人卖虎骨膏和东洋参 黄岩人卖草帽 绍兴师爷

    脚步有节奏地挥动着铁片,只听得一片铿、铿之声,声音非常淸脆,再一边用永康话高声喊着:「补锅打铜哦……」其尾音拖得甚长。然后在大户人家的门口,或在寺庙的前面把担子歇下来,等老婆婆或小媳妇们拿破锅及铜器来。吃饭时,他们用一把小铜壸在炉子上煮,只见小铜壸在炉子上翻过来转过去,一边牵着风箱,小铜壸里就透出阵阵饭香,使围观的小孩子们都馋涎欲滴。新昌、嵊县人演绍兴戯——这两县一般人都连起来叫的,好像叫仙居就一定叫「天台汕居」一样,可见这两县关系的密切。绍兴戏红遍全浙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