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端午共返回1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谈屈原·楚辞·端午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01期  作者:李玉屛  出版时间:1991-10-10
    关键字: 屈原 楚辞 端午节

    忠,为悼念其灵魂永存而誓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历史上的伤痕,但对中国人今天来说,则是非常具有重大意义的敎训。屈原在世六十三年,他创作了二十五篇新诗,给中国人留下了瑰丽不朽的如宝一般的诗篇,为楚人所喜爱,他们把他的诗篇编成歌曲来唱,那种如怨如艾,如泣如诉,他(她)们的哀恸这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操,以及其悲剧性的一生,并纷纷驾着小舟在汨罗江上寻找他的尸体,投入粽子(又名角黍)于江水中,以献祭屈大夫之灵。四、端午节系纪念屈原冥诞后来楚人这种民间献祭屈原

  • 文章五月五话端午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77期  作者:余致堯 出版时间:1985-10-10
    关键字: 端午节 习俗 屈原

    节(又叫端阳节,简称蒲节)时之情景:旧式纯农社会过端午季节,正値棉花锄草,稻田探禾[1]繁忙之际,其重点在包粽子,淸五毒,而划龙船的节目,仅在水陆场地方便之市鎭擧行之,因为仪节隆重,俗规繁多,事务复杂,在此无法陈述。㈠包粽子:粽子米精选上品富有黏性的糯米,淘洗淸洁,约浸泡八小时以上滤乾始成粽米。粽叶是新鲜的芦苇叶,先一天自江堤外柴洲[2]中折回的,经削剪、淸洗、煑熟始成为软性不破裂之粽叶。粽叶名蒲草。粽子分三角形和四角状,拌糖甜食为主,极少有台湾式的五味粽子

  • 文章端陽詩詞選集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4卷 第6期  作者:斌全 出版时间:2002-06-10
    关键字: 端午 民俗 诗词

    夏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端阳节。又有《端五》、《重五》、《端午》、《天中》、《五月节》、《菖蒲节》、《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夏节》、《射柳节》、《小儿节》、《兰沐节》及《诗人节》等多种称谓。端阳节的起源、涵义及习俗,民间说法颇多,包含内容丰富多彩。本文仅从文学角度谈端阳。端阳节也与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约公元前三四〇~前二七八年)有关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底(一九三八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从武汉内迁重庆,一批

  • 文章端午节典故摭拾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79期  作者:譚心平  出版时间:1990-05-01
    关键字: 端午节 典故 艺文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五,又名端阳节。据「岁时杂志」载:「京师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至五谓之端五。」又据「月令广义」载:「五月五日曰端阳。」明陈献章端阳诗云:「荷叶童子问谁家,老妇簷前驻纺车,角黍唤回端五梦,还从艾琖得松花。」从明末开始定端午为「人节」。中元节为「鬼节」。端午节典故甚多,在此略作介绍。一、驱五毒:据吕种玉著言鲭一书中云:「蝎子、蜈蚣、蛇、虺、蜂,总称五毒。端午各划一针刺,在屋中贴之,以除虫毒。「张贴钟馗图、老虎画,可驱邪。此一

  • 文章端午节名称种种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馬雲斌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端午节 名称 历史民俗

    浮梁 马云斌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名称很多,端五、五与午同音,又称『端午』、端阳,午为阳辰,故亦称『端阳』。五月节或午节,农历五月,千支纪中为午月,故又有此两种名称,以此类推,又有称做『重五节』或『重午节』。菖节或蒲节,因为民俗将菖蒲、艾叶悬挂于门墙以驱邪魔,故有『菖节』『蒲节』之称。夏节,这是国民政府成立后,奉行阳历年为春节,端午节为夏节,沿用至今。唐宋时因这一天恰逢夏至之后,正午时骄阳正在中天,称『中天节』,道教中亦有『地腊节』之称。中国大陆北京则有五月

  • 文章故鄕土產——枇杷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24期  作者:大孚山民  出版时间:1988-06-20
    关键字: 特产 枇杷 洞庭山 端午节

    枇杷以吳縣洞庭山出產的最出名,其次是武進的馬蹟山,而吾邑南鄕濱湖的大孚山出產的白沙和大紅袍兩種枇杷,比起洞庭馬蹟二山的產品來,可說有過之無不及。故鄕在端陽節前後是大批枇杷登場的時期,只是大孚山的枇杷是該地少數農民的副產,產量不多,不夠本地消費,還是要向洞庭山和馬跡山採購應市的。白沙枇杷是白色,大紅袍枇杷是橙黃而紅色,這兩種枇杷,色香味都美;都是名貴的品種。這種枇杷都是以名種的苗芽嫁接在以核子種出來的小枇杷樹上培植起來的,核子種出來的小枇杷樹,聽其自然長大...

  • 文章端陽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卷 第6期  作者:立懋 出版时间:1972-06-30
    关键字: 端午节 诗词 艾草

    楡巷榴花醉眼紅,一年容易又天中;殊嫌此日無淸興,辟疫家家薰藥籠。

  • 文章端陽節感懷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7期  作者:林鴻標 出版时间:1992-10-10
    关键字: 诗作 端午节 感怀

    一年年此日弔汨羅,從古詩人感慨多。一自菊花凋落後,更誰再唱濯纓歌?!二尋根帝胄溯高陽,自古賢才各有方。聞道渭濱老釣叟,輕裘緩帶佐周昌。三白骨青灰長艾蕭(借句)驪山烽火認前朝,銅駝荊棘成往事,黑髮紅顏一例消。四曠世奇才澤畔歌,美人芳草耐吟哦。可憐未見梅花影,千古沉寃付碧波。

  • 文章端午节念屈原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6期  作者:葉阻河 出版时间:1979-06-01
    关键字: 端午节 习俗 屈原 《离骚》

    每年旧历五月五日,俗称端午,按辞海引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始也」,又名端阳,重五,重午,以取阳气始盛之意,也有叫蒲节,民国初年定为夏节,至十九年国府改称端午节。端午旧俗,吃粽子,龙舟竞赛,家家户户,贴天师神符,褂菖蒲艾叶,悬樟脑丸袋,飮雄黄酒,吃红蛋……,时属阳气始盛,用以驱邪、除毒、去寒湿、锻炼体魄,这对于健康上卫生上,确具有极重大的意义。据说战国时代,楚国大夫屈原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楚人哀其死,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其后相传屈原授梦于一

  • 文章戌申端午诗人节感怀(外一章)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8期  作者:姜信暄 出版时间:1968-07-02
    关键字: 端午节 感伤追忆 屈原

    戊申端午诗人节感怀姜信暄猿猴进化到今人。论属当年正戊申。从古和谈皆自误。不期美好亦天眞。兽心敢问何时绝。虎尾如临总有因。众独我淸无限恨。徒供凭吊屈灵均。复兴文化运动前人不堪囘首忆神州。天丧斯文百感忧。幸有心传十六字。诗兴正好话从头。

共136条记录 1/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