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私塾共返回3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至死尚讀別字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15期  作者:吳綿衛 出版时间:1976-04-01
    关键字: 私塾 识字 别字

    一位私塾先生,常敎学生读别字,他把「岛」字敎为「」字。(闽南话「」就是—蹲下)后来,该塾师被鄕人解聘,另请一位代替,新塾师到任后,自然不会将岛敎作,但是,学生已读惯了,每读到岛字,便脱口而出读,新塾师屡次解释,都无法更正,他自知为前师敎错,后来,严订:如果将岛读,便要处罚。可是,学生对这个字已有深刻的印象,无法一时改正。所以,大多学生受罚,由于这一问题的发生,致使塾师与家长弄成不愉快的情事,之后,该新来的塾师,仅任一个学期,便炒鱿鱼了。某一天,偶遇前任

  • 文章歲暮憶兒時同唱放假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35期  作者:牛翁  出版时间:1981-01-20
    关键字: 私塾 放假歌 学校 同学

    我生于淸光緖辛丑年七月初十日,七岁入学,已在淸廷变法维新,废止科举,创设学校以后,我先祖父及先父仍送我至本鎭秦姓老童生所设的私塾开蒙,识了几百个方块字,读了一本百家姓和三字经,还描过几个月红字,翌年就转入安东小学,读了一年后,又再进私塾继续读了五年,那时学校为春季始业,并且还是用的阴历,第二学期,记得快要过年的时候,先生敎我们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敎科书第二册最后一课「放假歌」,儿童们因为盼望的新年快到,将放寒假,大家非常高兴,都把这课书读得

  • 文章舐犢情深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85期  作者:朱新影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母亲 私塾 母爱 思念

    收到了母亲的亲笔信——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几乎从不提笔写信。在信中她尽情地倾诉着她的思念,她的牵挂。在信的最后一段,她这样写道:「作为一个母亲,当我知道你在外生活艰难,身体不适的时候,我是多么地担心啊!赶快回来吧!我养你二十多年都能把你养大,难道你现在回来我就养不活你了吗?天下哪有做母亲的会不疼爱自己的女儿的呀!回到我的身边来吧!就算生活再艰苦,只要让我天天看到你,我的心情也会平静一些。」母亲曾念过私塾,因此每一个字都是用毛笔写成的小楷,写得那么地工整。当我

  • 文章一個小兵的故事之一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76期  作者:孫錦文 出版时间:2016-06-30
    关键字: 小兵 孙锦文 私塾 学徒

    第二个大岛,居民以捕鱼晒盐为生,民情敦厚好客,教育文化并不发达,鱼产是当地居民的经济命脉,产量较多的,春天小黄鱼,夏天黄鱼、墨鱼(即乌贼),秋天鲳鱼、鳗鱼,冬天带鱼,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海鲜可吃,既新鲜,又便宜。但农产品缺乏,需大量向上海、宁波等地采购,每人都有工作,生活安定。但最近历经二次灾难,一次是一九三九年被日军占领,另一次一九四八年,军队撤退至舟山群岛,给岛民带来无限的痛苦与困境。求学时期余七岁上半年即进入私塾念书,记得在上学前一天下午,母亲给我穿

  • 文章舘東戲家教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2期  作者:吳緜衛 出版时间:1978-05-01
    关键字: 私塾 家教 馆东

    一位私塾先生,就任某舘东为家庭敎师,以当时的俗例,为求子女的学业成绩优良,必须善待敎师,俾能获得传授良好的敎育,无如该舘东吝啬非常,师已就任经年,每逢佳节,未曾盛肴款待。某一天,塾师任意大书一纸悬于壁上,书云:「鲁半内人不见久,跷腰玉印顿顿有。」(鱼肉不常见,花生豆腐每飧都有)舘东一见,知被讽刺东主,之后乃订某日备酒鱼肉相款待,及至,棹上置有鱼肉各六块并酒一瓶,既就席,舘东谓塾师曰:「对飮似感无聊,彼此说一词令,说对者,取去鱼肉各一,并酒一杯」,塾师首肯

  • 文章(往事琐忆)私塾扛斋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02期  作者:方炳桂 出版时间:1997-06-20
    关键字: 私塾扛斋 乡土民俗 孔子诞辰 私塾教育

    早年乡村、街居孩童,除了盼年望节之外,还有两件乐事,现在少有人提及。这就是扛斋和做福。扛斋是『乡下斋』先生和学童的专利,做福是大人的事,但一般孩童也可分享大人的口福,故对做福也会翘首以待。《福州方言词典》说扛斋是『旧时私塾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多在孔子诞这一天进行。我记得这一天,凡在私塾里读书的学童,都把最新的夏衣搬出来穿。新衣、新鞋、新帽,就和端午节去看赛龙舟一样。家长早为学童向老师交了份金。这一天,乡下斋里打扫得特别干净。老师不教书,雇人烹调几碗菜肴

  • 文章(悼念 刘沙玉洁女士专栏)追忆—我的母亲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 第039期  作者:長女 劉雲仙 敬撰 出版时间:2016-01-01
    关键字: 被服厂 母亲 私塾 中风 手术

    家慈于民国十一年七月十六日,生于河南省镇平县的沙家村,上有兄姊各一位,下有弟一人。家庭幸福美满,和乐融融,外祖父是读书人,村庄教私塾,热心公益,邻里称扬。母亲于民国三十一年与当时在河南省驻防的父亲刘公汉通结婚,三十三年一月生下我。民国三十八年我与母亲跟随父亲部队,从海南岛来台,最初住在宜兰罗东,母亲在被服厂上班,我小学的启蒙阶段,是就读于罗东国小,在那度过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享受到邻居的热情与温暖,更怀念善良纯朴的民风,不分你我的生活在一起,后来

  • 文章半饑半餓的職業——塾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徐潔波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私塾 郑板桥 秦桧 塾师待遇 半饥半饿

    民国前,国内各地多无学校之设立,孩童读书,除少数权贵富家子弟有能力请老师至家中设馆施教外,绝大多数人家的子弟,只有进「私塾」受教一途,也就是所谓的「村塾」。村塾的设置地点,不一而足,有的设在祠堂,有的则设在私家宅第。至于束脩(学费),多无定额,视学生家境量力酌收,所以「塾师」的待遇极低,勉可餬口。清人郑燮(板桥),是我们江苏兴化人,年轻时曾做塾师,他有一首自嘲诗:诗曰:「教馆原来是下流,傍人门户度春秋。半饥半饿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课少父兄嫌懒惰,功

  • 文章湖陽鄕的學校敎育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6期  作者:黃昇輝 出版时间:1972-09-30
    关键字: 湖阳乡 教育 私塾

    升辉曾撰「湖阳鄕槪况」一文,登载本刋第四期。当时匆促应命,竟将最关重要之敎育情形漏述,实感遗憾!兹就记忆所及,补敍梗槪如左:吾湖敎育,在旧时代祗有各角落的私塾。最大规模的,应推仙溪郑姓美坂的大书房。设有十八个小厅,可以容纳不少学童。这所大书房,是郑姓二房龙甫公的杰作,他储备产业很多,培养出若干人才,家况淸苦的郑兼三先生,就是靠生员租完成北大的学业。又如刘姓奕宝太老两子一婿同科晋了秀才,也是在金龟寨内请了塾师敎出来的。到了民国八年,奉本县劝学所的命令,各姓

  • 文章一個牧羊兒-于右任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1期  作者:楚菡  出版时间:1990-03-01
    关键字: 于右任 同盟会 辛亥革命 监察院长 毛氏私塾

    新坟,及至其亡母坟前,必哭而祝吿:「儿几岁了,读几册书了。」这样的情景,深烙在于先生心中,终身不敢稍忘,读书也不敢不勤。农忙时,他也常随伯母及诸表弟到田间拾麦,往往在舅父陇畔拾取的,又卖给舅父。这十年期间留给先生难以磨灭的印象,年长后归省杨府村外家,尙有诗追记当时情形:无母无家两岁儿,十年留养报无期。伤心诸舅坟前泪,风雨牛车送我时。记得场南折杏花,西郊枣熟射杯鸦。天荒地变孤儿老,雪涕归来省外家。十一岁后,随伯母回三原老家,依本房三叔祖过活,入毛班香先生私塾

共37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