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禅师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佛典故事——八风吹不动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56期  出版时间:2013-02-28
    关键字: 苏轼 佛印禅师 佛典故事

    宋代文人苏东坡,才华洋溢,堪称文坛上的奇葩,他有一个相知甚笃的方外之交「佛印襌师」,平时二人在佛学、文学上总不忘相互切磋,但每次老是让佛印禅师占尽上风,苏东坡心里总觉不是滋味,所以百般用心,想让佛印下不了台。一天,两人相对坐禅,苏东坡一时心血来潮,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襌坐的姿势像什么?」佛印襌师说:「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之后满怀得意。此时,佛印禅师反问苏东坡:「那你看我的坐姿像个甚么?」苏东坡毫不考虑地回答:「你看起来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微微一笑

  • 文章亦新亦舊話(十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68期  作者:桂裕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旧话 佛经 佛理 众生 禅师

    禅师云:「我等因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究竟念佛要明此一件生死大事。」生无来处,死无去处,不明也罢。以大事视生死,亦是苦也。念佛叫你心中不作生死盘算。只要一心念佛,无须废寝忘食。△以生死为事大者,不能成佛;以生死为事小者,亦不能成佛;以生死为不大不小者,亦不能成佛;以生死为亦大亦小者,亦不能成佛。佛者不生不灭,不大不小,无所在亦无无所在,无有色亦无无有色,如其来,如其去,空空如也。△念佛是叫睡梦中人醒来,自己不醒,却靠人叫,其能得之乎?△佛曰忍辱。心正而能

  • 文章紀虛雲和尚及其詩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維摩  出版时间:1986-09-20
    关键字: 虚云禅师 诗歌 简记

    在中國詩史上。有長壽詩人。可是克享遐齡。到一百一十餘歲至今還在的。可以說是少有。而自幼至老。擺脫一切。以苦行爲至樂。以一身奉佛爲至榮。百年如一日。在中國高僧歷史上。也是少有的。足跡遍中國無數名山。西入康藏。踰喜馬拉雅山。朝禮五印度。折而至南洋羣島。其平生行跡。合晉法顯。唐玄奘明徐霞客而爲一人。此亦中國地理學史上之所無。和尙願力至宏。而學力亦不可窺其涯岸。今據岑學呂所編。虛雲和尙法彙。共集詩歌偈贊凡三百九十首。其中七言最多。五言次之。讚偈亦有三言或四言者。...

  • 文章故鄕軼聞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58期  作者:定父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慈觉禅师 崇祯皇帝 陈眉公

    云间慈觉禅师诗云间慈觉禅师诗云:「飮食于人日月长,精粗随分塞饥仓,才过三寸成何物,不用将心细较量」。能作如是知,知是见,自可省口腹之欲矣;又务实野史诗云:「皮包骨肉幷尿粪,强作娇娆诳惑人,千古英雄皆坐此,百年同作一坑尘」。能作如是想,自可寡欲矣。古语云:人生唯酒、色、财、气关头,能过得皆是英雄好汉。所以俗谚说:「咬得菜根,百事可为」。此又为上述二诗进一解。明崇祯帝曾以大草书一诗,淸乾嘉年间尙藏松江某缙绅家。诗云:「随宜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未必得年

  • 文章(参:序跋)仙樂妙選自序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5期  作者:李樂俅  出版时间:1987-03-29
    关键字: 序跋 《仙学妙选》 禅师 修道 《访道语录》

    不妙」者,弃之。嗣以二师先后无暇及此,评鉴遂尔中止。既而与张慧文先生及其尊师今圆禅师偶缔文字之交,书疏往还,便乘机乞其师弟月旦。而禅宗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未荷续评,固其宜也。孙镜阳先生,道中之砥柱也。悬壶香港,曾印「仙佛正宗」及黄元吉之「乐育堂语录」与「道门语要」,分赠海内外同道。由是又将书稿倩其品评;但孙先生年事既高,业务又忙,实不忍以此不急之务,再四累之。乃日夜焦思,仅凭愚一己之浅学陋识,勉强完成,不禁怃然而已!本书体例,亦与拙编之「访道语录」相近。每篇

  • 文章湧泉祖師顯神通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82期  作者:紫雲 出版时间:1987-10-01
    关键字: 新丰院 涌泉禅师 臭头仔 农田 米筛泉

    南安金淘千金庙楼下鄕,有一座叫「新丰院」的佛寺,是宋时涌泉禅师说敎的道场,现今院里大殿上供奉的,就是涌泉禅师的「金身」,俗称「祖师公」。据说,祖师公的「金身」是用古钱叠成的,非常重,每次迎神庙会,得选八个壮汉,才能抬得起这尊佛像。涌泉禅师不知何许人,据说俗家姓薛,是个癞痢头,所以大家都叫他「臭头仔」。幼失怙恃,依其姑母过活。稍长,姑母即命他每天到莲峯鄕的石率仑顶放牛。放牛的工作,对于「臭头仔」倒很适合,每天都是游哉悠哉,无拘无束。有一天,他们几个牧童朋友

  • 文章「无用禅师」是僧人还是道士——外一篇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85期  作者:黃道蘊 出版时间:2011-05-01
    关键字: 无用禅师 全真派 黄公望 佛舍利 信徒

    信仰道教「全真派」的黄公望,晚年偕同无用禅师共游富春江时,二人同时感悟到富春山水之美,引人入胜,便升华成寄情胸怀和国运之情,二人都想把此一情景永远留住。于是黄公望历经多年完成这幅巨制《富春山居图》长卷。诗言志,画明节,画卷留存无用禅师手中多年,他逝世后画卷流落民间,转辗相传,历经劫难,终分为贰,落脚两岸,前小幅存于浙江杭州博物馆,取名《剩山图》,后长段存放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谓「无用师卷」。经查无用师是道教全真派元代著名道士「金蓬头」金志扬号野庵

  • 文章再拜普陀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華羽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普陀山 游览名胜 拜会禅师 格律诗 抒情诗

    中原文獻三十二卷二期,有一篇「拜山記」是我追述善餘老和尙的往事,拜會他的時間是民國三十八年初夏。今年是九十八年我自九江遊罷廬山,南昌滕王閣回到上海,旋即於四月十一日偕家人赴普陀山燒香還願,這與我前次拜山的時間,相距恰滿一個甲子。往上海虹穚機場搭飛機到舟山機場,搭接駁車到桃花島,再轉乘快艇到達普陀山碼頭登岸,旅館已派專車等候,我們下榻在賓館,放好行李,即往「紫竹林」禪寺上香,這裡是觀世音最早的一個道場,背山面海,濤聲不絕,香火頂盛,接著去拜大佛,大佛是最近...

  • 文章溪口三味(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83期  作者:沈瀟瀟 出版时间:2009-06-10
    关键字: 雪窦山 布袋和尚 太虚法师 雪窦寺 黄巢 智觉禅师

    答,就拔刀吓唬:「和尚,你没有看见杀人不眨眼的将军吗?」和尚答道:「你晓得不怕死的和尚吗?」说完又闭目念经。黄巢火冒三丈,举刀向和尚砍去。和尚手一轻挥,刀就弹到了禅床一角。黄巢知和尚法术非凡,忙下跪拜道:「请大师指我一条生路。」这个和尚就是唐代名僧心镜禅师。他念了四句偈语:「百万貔貅入我家,老僧不悟慢空华;挥刀三下禅床角,只为将军眼见花。」然后指点:尔好杀不忌,须日月并明,见雪即止。于是黄巢又一路向南,经过雪窦寺前,记起禅师「见雪即止」的告诫,便进寺

  • 文章虛雲和尚的養生益壽之道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1期  作者:楊曉蒼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虚云禅师 圆寂 养生益寿 佛教 诗词作品

    瑞金 楊曉蒼我國近代史上,年齡最長而有年譜可査的高僧是虛雲和尙。他俗姓蕭,湖南湘鄕人。生於公元一八四〇年八月廿七日(清道光二十年農曆七月二十九日),公元一九五九年十月十三日(農曆九月十二日)圓寂於江西省永修縣雲居山眞如寺茅蓬,享壽一二〇歲。虛雲和尙生於清末亂世,憑著他先天的秉賦和後天的修養,志大氣剛,悲深行苦,歷經九磨十難,終能達成慈悲救世的心願。他的養生益壽之道,値得後人認眞學習和探究。虛雲和尙的一生,有堅定不移的宗教信仰和艱苦卓絕的修行生涯。他自幼喜...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