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碑铭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楓朗古堡黃沙寨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1期  作者:郭善惠 羅賢漢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黄沙古寨 古寨概况 历史碑铭 名胜古迹

    翻開《廣東省大埔縣地名誌》,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一五五七年)大埔縣境圖標有黃沙社,清乾隆十年(公元一七五四年)大埔縣境圖標有蘭沙甲,地名誌楓朗地名圖上標有黃沙寨,這就是現今的楓朗鎭楓朗村的黃沙。黃沙古寨在明嘉靖五年(公元一五二六年)以前屬饒平縣清遠都黃沙社,當時的社相當於現在鄉鎭,黃沙社轄黃沙村、楓朗村、大水山、雙溪村、東船村。司衙設在黃沙寨。黃沙寨臨梅潭河而建築,河的北面叫黃沙壩(今叫溪背坪);河的南岸叫黃沙。它還有一個渡口叫司背渡,是河的南北兩岸居民...

  • 文章遊浯溪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6期  作者:釗林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浯溪 自然风景 历代碑铭 《大唐中兴颂》

    本文作者,爲大陸故鄕中學生,對寫景文章,敘述詳盡,考據翔實,文筆流暢,確屬佳作,爲鼓勵故鄕子弟投稿,特予刊登—編者

  • 文章東安縣的鄧三鳳先生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3期  作者:丁仁英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邓三凰 名贤碑铭 人物简传

    鄧三鳳先生,係湖南東安縣歷史上最大的官人,生於大廟口,死後葬於大廟口後山,縣誌中有記載。但原「東安文獻」中未見刊登。為考究其人,特將鄧三鳳墓碑文錄左,藉供參考。始祖鳳公,宋朝之秘閣學士也。其母當孕時,夢有三鳳集於樑,次日誕生,故名三鳳。三鳳賦性英爽,豐姿卓異,其為文章極佳。厥後舉於鄉,登於榜,官至禮部尚書兼侍讀學士,洵所謂「達官兼善於天下」者歟!。茲者後裔實繁,登佳城而溯盛蹟,爰勒石以垂不朽云爾。始祖鄧公諱三鳳字鳴陽享壽六十有五老大人之墓公生於宋大觀二年...

  • 文章为悟明长老碑铭揭碑法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4期  作者:釋廣元 出版时间:2012-10-01
    关键字: 悟明长老 碑铭 揭碑仪式 碑语

    悟公長老,上生週年,緇素懷恩,立碑紀念。時維中華民國一〇一年,國曆八月四日(農曆六月十九日),欣逢千霞山海明禪寺開山祖師悟明長老上生週年,該寺為感念其一生護國衛教,廣開行誼功德,敬謹立碑於明園開山紀念堂,舉行揭碑儀式,緇素雲集,人天同慶,因緣殊勝,歎為稀有。恭維悟公開山大祖師、觀音法門為天職、令眾悉發菩提心、圓滿神呪一心持。領導禮拜大悲懺、朝夕精進不間斷、無間重愆悉消除、永離惡道生佛前。弘法利生偏世界、奉獻身心不懈怠、所作功德不唐蠲、僧王榮譽青史載。度生...

  • 文章廡齋脞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宋子武  出版时间:1996-03-31
    关键字: 六榕寺 《六祖碑铭 佛教 阮玲玉 陈香梅 廖凤舒

    记广州「六榕寺」及王维「六祖碑铭」庑翁前曾写过「谈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乙文,其实宝庄严寺,就是以后的六榕寺;我国佛敎,虽由汉明帝永平十年,蔡愔偕同印僧东归而正式传入,但大盛时却在六朝,因为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法,达摩禅师也在西历五二七年,由印度东来,在广东登陆,取道陆路北上南京,和梁武帝会晤,那年正是梁武帝舍身入同泰寺为僧的时期,因为这个影响,广州的名刹,都在这时期兴建;六榕寺原址为宝庄严寺,后毁改建,名净慧寺,(现在附近还有净慧公园)唐高宗时曾重修

  • 文章陽江溪中流之火燒橋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4期  作者:陳培根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火烧桥” 古建筑物 桥名由来 历代碑铭

    火燒橋,位於我縣三河鄕之大廟口以東約十餘華里處,係靑石以五拱(或七拱)所築成(高約二丈至六丈不等,寬約丈許,長約一百五十公尺許),而橫跨陽江溪中流之兩岸,是爲我縣境內最高且最長最寬的一座極雄壯之大拱橋,然以整個湖南而言,其盛名僅次於邵陽縣境之九拱橋。況火燒橋,也屬我縣境內最宏偉古建築物之一,也是我家至紫溪鎭及白牙巿必經之處。何以此橋名爲「火燒橋」?據聞此橋建築之處,在若干年前所建築者,係屬一座較短而狹的木橋,每年都要遭天火焚燬達二次以上,但每次燒燬之後又...

  • 文章鄉故叢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6期  作者:高子昂 出版时间:1979-04-02
    关键字: 故乡风貌 公案传奇 古寺碑铭 东湖风景 芝山

    一、公案傳奇宋景祐年間范文正公知饒州,政修事舉,民安其治,其豐功偉績,嘖嘖稱賢守,史書固多記載。然民間傳奇故事,亦不復少,千載而下,猶流傳不朽。其中以饒州府公堂所設之五隻腳公案,最屬怪聞,而父老又言之確鑿,深惑之。世傳宋仁宗時鄱陽有某甲者,居城外之舘驛前村,深諳水性善于摸魚,嘗于鄱江崖壁水域中,操其業,以維生計。一日于城南月波門下水深處,潛行摸索,正驚訝時,忽發現一洞,門洞開,霞光照澈,洞底深邃,某甲爲好奇心所驅使,于不知不覺間,竟循光徐徐而入,越數百步...

  • 文章澗莊文錄

    来源期刊:《五華同鄉會卄一周年紀念特刋》 特刊  作者:陳槃 出版时间:1976-09-19
    关键字: 碑铭 墓志铭 序言 书后 艺文选粹

    国立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 硏究所同人留别李庄栗峯碑铭李庄栗峯张氏者,南溪望族。其八世祖焕玉先生,以前淸乾隆间,自鄕之宋嘴移居于此。起家耕读,致赀称钜富。哲嗣能继,堂构辉光。本所因国难播越,由首都而长沙,而桂林,而昆明,展转入川,适兹乐土,尔来五年矣。海宇沈沦,生民荼毒。同人等犹幸而有托,不废硏求。虽曰国家厚恩,然而使客至如归,从容乐居以从事于游心广意,斯仁里主人曁诸军政当道,地方明达,甚为借助,有不可忘者。今値国土重光,东迈在迩。言念别离,永怀缱绻。用是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