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碑文共返回2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荡空松山碑文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11期  作者:梁雲龍 出版时间:1980-06-29
    关键字: 碑文 重修谱牒 塞上曲

    始遁沙滩。戎心叵测。恋栈复还。乃乘秋杪。大出捜山。犁空腥窟。修筑边垣。西起泗水。东徂河岸。四百余里。为陵为汉。汉唐故疆。吃然天崭。且屯且守。甸奴臂断。以若奇勋。问谁定计。田公造谋。李公持议。贾公矢宣。徐公保又。许唐二公。持斧策励。后先露布。懂动九重。诸臣口嘻。天子之功。天子曰兪。诸臣之庸。君臣未有。归之太空。功在山河。何以称空。松故无虏。原是眞空。逐尽松虏。适返元空。安攘掀揭。浮云过空。敛郤寂若。是谓太空。右碑文乃缘塘支之元公随姐兄探花张瀚山督学陕甘于到

  • 文章蒙陰「狗刨泉」的故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丁筮宜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蒙阴 狗刨泉 碑文 乡野趣闻

    经过该处休息时所发现,仅采于碑文记载之槪略。其余临时得自当地居民传说之片断的敍述,况距今已近五十载,记载自难详确,倘有错误不详之处,尙望旅台鄕长赐予匡正为盼。

  • 文章開平縣司徒氏抗日七烈士碑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李鑄靈 出版时间:1986-09-30
    关键字: 抗日七烈士 开平县 纪念碑 碑文

    侨鄕四邑,在抗日作战期间,各县各鄕英勇抵抗之表现,实居其首,而在不断抵抗过程中,在时间亦最长,开平腾蛟司徒煦等七烈士,其尽忠殉难事蹟,更为惊天地而泣鬼神,此碑记为从化张镜黎先生所撰,详述当地形势,与作战始末,诚可读之作也。尤以现今日本纂改历史,否认屠杀,故特录此碑文,以确证日军之丑恶暴行,于面临败降前夕,仍用野蛮手段,背违国际公法,擅放毒气,致七烈士被毒烟薰晕,惨被戮刑碎尸弃野之经过。缘我国抗日作战,自民国廿六年七月七日爆发而展开,当时粤省部队,仅有五个

  • 文章豫省文史參考資料新記三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7期  作者:陳祚龍 出版时间:1974-07-25
    关键字: 吕坤 好人歌 嵩岳寺 会善寺 碑文

    说盗。日在却来归。寻思也大好。我劝世间人。但依严父敎。君子有固穷。小人贫窃盗。三乞胜一偸。寻思也大好。酒后触迕人。不知有亲老。过后却来归。好个燃懅懊。记取严父言。寻思也大好。二、登封嵩岳寺的大证禅师碑就在金石萃编(卷九十五)之中,王昶实际已将唐代王缙所撰的「大证禅师碑」加以收载。此碑文字固属漶漫阙脱甚多,但幸文苑英华所刋的碑文,可资我们去作「校补」。由于此碑所包括的一些「消息」,既可用作考窍大证禅师昙眞的行谊,王缙的事佛【参看拙作「云楼简策」(原载

  • 文章抗战胜利纪功碑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5期  作者:張篤倫 出版时间:1965-07-01
    关键字: 重庆 抗战胜利纪功碑 碑文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伟续丰功,全民广被。瑞霭阳春,庆逢周甲,嵩祝遐龄,衢歌大业。猗欤盛哉,中兴领袖,华夏腾欢,普天同寿!重庆市市长张笃伦率同全体市民敬立。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谷旦。编者按:重庆抗战胜利纪功碑,共镌有碑文五篇:其一为国民政府民国二十九年九月六日明定重庆为陪都的令文;其二为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撰「抗战胜利纪功碑铭」;其三为国民政府主席重庆行辕兼代主任张羣所撰碑文;其四为陪都各界庆祝国府胜利还都颂词;其五为重庆市市长张笃伦撰碑文。以上前四文,已分载

  • 文章重修鄧氏始祖禹公墓紀實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26期  作者:鄧超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邓氏始祖 禹公墓 重修纪实 纪念碑文

    上塡土,直达禹公墓前,以巩固其墓基。另修阶梯四十一级,一以固墓;一可扶梯而上,以利子孙朝拜及地方人士观赏。复看竹子树木遮住禹公墓前视线,有碍风水,乃出资收购加以砍伐。因禹公墓位居高阳,从此墓前视线开展,放眼远眺,一片平原,诚龙蟠虎踞之福地,邓氏子孙兴旺发达之所赖!因此,民国八十六年,复蒙邓氏世界总会之嘉许(图文如附件三)。超预定于民国八十九年(二〇〇〇)再返湘原籍,刻制纪念碑立于禹公墓前,以完成最后之心愿。现碑文已硏拟完成,特一并披露于后,以飨邓氏宗亲及鄕贤

  • 文章郭公思亨紀念碑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5期  出版时间:1978-12-01
    关键字: 郭思亨 华侨归国安葬 纪念碑文

    郭公思亨廣東省大埔縣義留鄕人,在印尼僑商五十餘載,有子女九人。民國六十七年八月十九日病逝於雅加達,時年七十有四。臨終,囑其長男博昌由台奔印尼,遵遺囑將遺體火化,骨灰帶囘祖國,暫安厝於台灣中壢,光復大陸之日,携囘故鄕安葬,其愛國愛鄕充分表現中華民族傳統之精神,誠足令人起敬。墓已成,爰爲之立碑,以誌紀念!並彰其子博昌之孝思不匱,足爲今世式。前廣東省湛江市市長郭壽華撰並書

  • 文章清代台東直隸州知州胡公鐵花紀念碑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22期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胡傅 名贤传记 纪念碑文

    胡公諱傳,字鐵花,號鈍夫,安徽績谿人。生於道光廿一年(公元一八四一年)二月十九日;光緖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七月初三日病逝於廈門;享年五十有五。公生四子,其最幼者爲胡適博士。公天資聰穎,幼習詩文,比長入上海龍門書院,學業精進,尤擅繪圖;早歲因受匪亂,嘗習技擊,允稱文武兼備。同治四年,歲科試列優等,入郡庠,食廩餼。公誠樸謙廉,服官勤謹,迭受知於太僕吳大澂,蘇撫剛子良,台撫邵友濂,藩台唐景崧,道台顧肇熙諸顯要;自光緖七年迄廿一年止,宦遊幾遍全國,政聲遠播...

  • 文章成都惠陵·昭烈廟·武侯祠考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5期  作者:吳鼎南 出版时间:1974-09-01
    关键字: 武侯祠 惠陵 昭烈庙 碑文

    惠陵——昭烈廟——武侯祠——昭烈武侯兩祠之分合——武侯祠古柏——昭烈廟亭院——惠陵外之武侯祠——武侯宅——讀書臺——諸葛井——關張祠墓。三、武侯祠·昭烈武侯兩祠之分合武侯祠在惠陵與先主廟而稍南。祠已廢於明初。今所稱武侯祠,乃古先主廟,武侯與昭烈合祠,非其舊也。武侯初亡,所在各求爲立廟,巷祭野祀者,環梁益皆是。景耀六年春,詔爲亮立廟沔陽,而成都未聞焉。蜀漢亡後約四十年,李雄據蜀,始爲廟於少城,爲成都武侯祠之最早者。(少城祠詳第七節)惠陵有武侯祠,當在齊高帝...

  • 文章新紹興神祕的大禹岣嶁碑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4期  作者:徐正冶 出版时间:1999-04-10
    关键字: 大禹庙 古碑 碑文 岣嵝亭

    的蛟螭,又像披叶的薤菜和飘摇的鸾凤。」这些青色的古怪文字刻在一块红色的石碑上,不要说人,连鬼恐也识不透碑文上到底说些什么?韩愈没有说他看懂了碑文,但他记述寻碑的过程以及碑文的形状却很详尽,似乎不是亲眼所见,很难写得这样生动逼眞。可是后世的文人大都怀疑这是不是眞的,他们推测诗文可能是出于韩老先生的文学想像,因为在之后,经过了数百年,再无人见过这块碑了。物换星移,岁月悠悠,过了四百多年,又有人声称发现了这块碑。据记载:「西元一二一二年,一个叫何致的人在樵夫的指引

共26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