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碑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閩縣、侯官一度合爲:閩侯府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3期  作者:林國清 出版时间:1996-06-30
    关键字: 林森 碑刻 石碑

    一九一三年)三月,闽县和侯官县再次被撤销,合并为闽侯县,隶属东路道。县知事刘煦。闽侯府的建制只有五个多月时间,历史上多被人忽略,今凤港村发现的林森题刻正是这一段历史的佐证。作者林国清在凤港村「闽侯府」石碑

  • 文章立碑有感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4期  出版时间:1997-04-03
    关键字: 故里 石碑 草帽 牡丹

    一)三返故里留美,石碑鎭下草青青,将军头上戴草帽,也显一姓有威名。(二)牡丹花中王,蒋字姓中强,石碑高耸起,闻见也清香。

  • 文章花蓮最早的古蹟之一 菁華橋畔石敢當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8期  作者:陳香 阿德 出版时间:1981-04-01
    关键字: 石敢当 闽南 风水 石碑

    城内街头巷尾,几乎到处都可以看见,因为泉州人有迷信「风水」的浓厚习俗,凡「挡伤不胜」,或为「厌■不祥」往往皆于壁间路侧,竖立一块「石敢当」的石碑;漳州人则否。足证垦殖时竖石「厌■」的,应系闽南的泉州人。「石敢当」由来很早,始见于汉时宋游的急就篇。颜师古注「石敢当」云:「卫有石碏、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亦以命族。敢当,言其所向无敌也。」惟以「石」冠首,而认为是取「强族」之姓,仍令人存疑,盖石自有强质,「石敢当」者,本可

  • 文章风雨竹石碑续后记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6卷 第1期  作者:尹德民  出版时间:1980-06-20
    关键字: 风雨竹石碑 读后记 档案资料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肥城尹德民风雨竹石碑,嵌于肥城县城内文庙大成殿东壁外侧。与吾邑八景之一「鸾台夜月」,相距不过百公尺,石碑共有两方,每方长约二尺,宽约二尺五寸,为横长方形。右一方石上绘刻风雨竹两枝,以修竹之枝叶组成前面五言诗四句,除此诗中之二十个字之笔画竹叶外,别无闲杂竹叶混托其中,气韵生动,出于自然,眞是天衣无缝。诗的前面两句:「不谢东君意,丹靑独立名」,十个字计八十八笔画,组成风竹一枝。风竹枝叶为自右向左方吹势,极富

  • 文章洛陽故鄕潘寨鎭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0期  作者:史梅岑 出版时间:1986-04-03
    关键字: 潘寨镇 古金钟寺 关帝庙 石碑

    团体,如狮子社、海神社、鼓乐社、民俗技艺社、杂耍会社,等名目繁多的游艺团体,依序轮流献艺表演,人人各尽所能,个个表达所长,虔诚祭奠神祇而外,洵为农隙的民俗最佳娱乐。到处扶老携幼,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片和谐同乐之声,洋溢于庙内外的每个角落。庙南有焦家寨、五郞庙、二郞庙,庙东有穆家庄,东西马庄及东、西石罢等村,居民颇为稠密。该鎭西邻,有太平庄,去名胡庄,系苏秦故里,因年代久远,古迹淹殁,仅有小石碑一座,供人凭吊而已。再西有齐家门,呼家庄、李家楼、桃园

  • 文章憶觀奕爛柯與江郞化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9期  作者:王杰謀 出版时间:1971-09-30
    关键字: 烂柯山 江郞山 化石 石室 石碑

    爛柯山在浙江省衢縣南門外。筆者昔年因從杭州奉差前往衢縣公幹,常利用休閒之暇日,朝往暮歸,作竟日之遊。時約三五知己,出城步行二十里,沿途通過好幾個茅亭農村,進入峰巒聳翠的羣山之中,那最突出的高峰便是爛柯山。山麓處有石橋寺,爲南北朝時梁文帝大同七年(公元五四一年)所建造,宋眞宗景德年間曾賜額曰:「竇巖寺」,但今已香火寥落,棟宇陳舊。寺外有虬松數株,名戰龍松,皆千餘年之物。循寺右拾級而上,但見巨石橫空,狀如飛橋,南連削壁,北接羣峰。石橋下天然石室,空洞弘敞,高...

  • 文章(肆、民間風尚:)蕭奭軒與雙淸橋神話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2期  作者:楊遠爊 出版时间:1977-01-31
    关键字: 萧奭轩 双清桥 乡贤 石碑 工程建设

    吾鄕縣城北門外,橫跨於綿水之上,有大石橋一座曰「雙淸橋」,橋長七拱,每拱約二丈,寬一丈餘。每一橋墩之建築,取三角形鵝墩式,以防水勢之冲擊。橋之兩端各建廟一座,西曰「延淸廟」,東曰「將軍廟」,廟後樹立碑亭祠,勒石立碑,刻建橋有功之鄕賢蕭公奭軒及楊、黃、劉三姓之助理碑位,以爲紀念。其子孫曾組成一會曰「碑亭會」,置有資產,每年定期擧行祭典。雙淸橋直通本縣東區壬田市等處,亦爲前往石城縣及福建省長汀之要道。站立橋上觀看兩岸,古木參天,垂柳成蔭,鶯歌燕語;橋下鴛鴦成...

  • 文章讚李一榮先生的一篇好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葛智昌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字: 李一荣 石龟 无字石碑 石乾妈妈 龟年

    拜读李先生发表于《海州文献》第二十卷第二期第四十六页的「沭阳四老巷石龟的传说」一文,不禁拍手叫好。先生为「满眼是相思,无说相思处」,独居于沭阳县城,历时约三百年的雄性石龟,解脱了离愁别恨。其实它的「太太」就在海州原西城门里,同样用作一块一米多高的无字石碑之砆。终日负重,默默瞠目南向,似有企盼。当地人普遍称其为「石干妈妈」。传说是一次洪水冲流而来。与李先生文中所言吻合。因西门地势较东门(即海州钟鼓楼以东)落差很大而置于此,是雌性无疑。海州人多于春节期间

  • 文章(文字)一百廿年前宁波先贤的国民外交 华盛顿纪念塔里的一块中文石碑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70期  作者:陳如一 出版时间:1973-08-01
    关键字: 宁波 先贤 华盛顿纪念塔 石碑 国民外交

    两度出国记得五十四年八月,我应联敎组织之邀,曾奉派访问印度,为期四月,对这一文明的古国,作了一番巡礼。到了五十六年十二月间,我又在美国国际开发署计划之下,奉派到新大陆,在安娜堡(Ann Arbor)的密西根大学,进修了一个冬季学期,并以九周的时间,访问了十二州的廿余城市。即使在海外,我也曾遇见了不少同鄕前辈和靑年。然而,不论从交流国际文化说,或从发扬四明文献说,我在华府先后登临华盛顿纪念塔三次,所见到的唯一中文石碑,却是一百二十年前宁波耶稣敎徒所献赠的,实有

  • 文章白泉崇聖宮碑記與定海八莊農民暴動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55期  作者:方長生 出版时间:1996-02-15
    关键字: 白泉 崇圣宫 定海 农民暴动 石碑

    最近,为编纂《白泉鎭志》,与鄕人同访白泉各庄名胜古蹟遗址。在察访颇有名气的白泉崇圣宫遗址时,从土丘中发现一块淸代石碑。原以为是古人为建造崇圣宫而立,因崇圣宫旧时为定海东鄕诸庄迎神赛会之所,在民间颇有影响。待挖出来洗淸一看,却是淸光緖年间定海厅知事杨小荔(字志濂)为革除庄书弊病而勒。据报载,当年为勒此碑,曾引发了定海八庄农民进城捣毁厅衙、城厢内外店铺一律闭户罢市,浙江提督军门派出十队防军驰往弹压,暴动风潮震惊沪杭甬。上海《申报》为此连发十五期专访,报导这次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