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白话诗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邵康节先生的白话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5期  作者:李霖燦 出版时间:1969-07-01
    关键字: 邵雍 白话诗 儿歌

    静聆之余,令人心胸澄澈,脱尽尘染,予我的童年记忆最深。迄今犹能朗朗上口,可以说是我最喜爱的「儿歌」:安乐窝歌 邵 雍 尧夫 諡康节春花开得早,[2]夏蝉枝闹头。[3]黄叶飘飘秋来了,白雪纷纷冬又到。——叹人生,容易老,总不如,盖一座,安乐窝。上挂着,渔、读、耕、樵。****闷来河边钓,闲来把琴敲,吃一杯,乐陶陶,我,只把愁山推倒了!****这首「儿歌」,似词非词,似小令非小令,眞是最口语化的一首白话诗,在辉县百泉一带流传甚广,而不见于击壤集中,想是康节先生

  • 文章还乡吟(白话诗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作者:何堯載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还乡 白话诗 离家 思亲 团圆

    一、離家兵荒馬亂離家園,槍林彈雨倖重生,浪跡萍棕居寶島,千錘百鍊度華年。二、奮鬥瞻望前途命多艱,難伸壯志憶當年,街坊書店權映雪,撥開雲霧上青天。三、成家成家立業賴空拳,天涯海角缔姻緣,鰈鶼相依兒乖巧,只羨鴛鴦不羨仙。四、思親西望鄉邦年復年,思念慈容夢縈牽,海峽忽傳初解凍,遊子束裝返家園。五、團圓骨肉離散四十年,深圳布吉慶團圓,母子喜極相擁泣,生平苦難化雲煙。六、還鄉母子相偕返鄉間,親朋好友齊寒暄,粗茶淡飯同話舊,祭拜祖德報親恩。(1988年7月12日於廣東大埔...

  • 文章雪廬白話詩鈔序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54期  出版时间:1975-06-15
    关键字: 毛雪如 白话诗 钞序 台湾 追悼词

    毛子雪如,爲余少時文友;其爲人也瀟洒俊逸,其爲文也豪放淸穎,其時(民國十年先後)吾邑東北鄕稱三才子者,周氏浩如,(號瘦竹)劉氏子波,(號瘦珠)與毛氏雪如也。(號瘦鶴)惜値民初,風氣未開,未能遊學深究爲憾!然嘗以文會友,不値時文範疇,而崇尚古文體裁,一葉文稿,多爲文友傳賞,至其詩詞造詣,更有多焉。曩曾得閱其新舊作,迨余離鄕從戎,此調不彈久矣,卽與故友亦難得謀面,况大陸變色,僑遷海隅乎?詎知酷愛自由生活之毛子,亦相率兒輩避秦來臺,値此離亂之時,他鄕遇故知,亦...

  • 文章有關「夢見媽媽」文的補充資料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3卷 第2期  作者:袁錫珪 出版时间:1985-04-15
    关键字: 《梦见妈妈》 白话诗 作者 相关文章

    一文(后载三民文库「遯园杂忆」),我接着写了「汉口中央日报补遗」,加以补充,提到了毛盛烱。那时我任中央日报编辑,耐安和盛烱都是同事。就我同耐安的记忆,那是以一首白话诗的形式发表在民国十六年的汉口中央日报上的。所以这首诗的背景,不是抗日时期,而是北伐时期。关于盛烱的生平,我和耐安都略有记载。我在「补遗」一文中说:「毛盛烱与我年龄差不多,是那时中央日报编辑部同仁较年轻的三人之一(另一人是四川籍的田倬之)。盛烱风神秀朗,长于写作。他在『中副』上发表过一篇『梦见妈妈

  • 文章廿一世紀詩的展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7期  作者:王心均 出版时间:1987-07-30
    关键字: 二十一世纪诗的展望 中国的诗 白话诗 学者观点

    以主宰者自居,对自然界采取和谐相处的态度,对于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把它当作有人性的东西来加以爱护、同情,在中国的伟大诗作中,很少见到剑拔弩张的作品,也很少见到尖酸刻薄的词句,讲究的是乐而不淫,哀而不怨,温柔敦厚,这是传统诗的优点。廿世纪初页,中国白话诗(新诗)兴起,放弃了传统诗严格的格律,诗的写作领域扩大了,表现方式也比较活泼自由,但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改变,诗人悲天悯人的胸襟,温柔敦厚之志,并没有两样。将来廿一世纪,相信全世界的诗人,必然会重视中国诗的优美传统

  • 文章于右老平凡中之偉大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期  作者:馬千里  出版时间:1985-04-01
    关键字: 于右任 人物事略 黄花岗起义 白话诗 诗词书法

    高洁宏伟心灵的泉源。黄季陆先生曾引述美国前总统甘迺廸在一次诗人节集会上发表的演说:「权力容易使人腐化,文学诗歌、艺术才能使人净化,美国国家的成就与进步不单是几个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而是文学家、诗人、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的共同贡献,特别是文学家、诗人,他们所发的呼唤,是时代的心声、是纯眞感情的流露,是在无形无影之中,会把人们陶冶,推进到另一眞、善、美、圣的人生境界里,顺理成章的使国家社会加速了进步!」我们现在且先共享右老来台后所撰之左列两首白话诗,即知其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