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甲骨文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甲骨文 书法艺术家——忆故友冯学炎兄(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1期  作者:王會均  出版时间:2008-01-31
    关键字: 冯学炎 甲骨文 书法家

    三、作品冯学炎氏于退休后,更致力蒐集先贤诸家钟铭文、金文古鉴释录。勤习甲骨文、铭文(金文)书法技巧,及其绘画艺术,以美化人生,充实休闲生活。并积极参与诸社团,暨书画作品参展活动。曾任桃园县书法学会常务监事、理事,中华民国丘海学会理事、编辑委员,中华甲骨文学会、中国标准草书学会、中国艺术协会、中华艺文交流协会委员。冯氏之书画作品,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交流展,曾获日本国际大日本书艺院特选数次,加拿大枫叶奖、中国国际文学艺术作品博览会评鉴书法特别等级作品、马尼拉

  • 文章踩在腳下的王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葛昌永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传说 《红楼梦》 甲骨文 战国楚墓 考古发掘

    我们走在文明深藏的土地上,不知道哪一脚之下,就有一个感天动地豪壮悲切,令人叹止的历史故事。在故乡长安,我曾经感慨,感慨那厚厚旳黄土地里,也许一棵葡萄树下就种有一个王国的历史。在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地方,一看到檐帷高耸的市曹街井,那图上的人物似乎就在眼前生蹦鲜活地显现出来。在沽沽地流过龙门石窟的伊河里,随便拣一块石头也许就有一串离奇的经历。这些且不待说,不待说朝歌,不待说牧野,不待说十里长安街,也不待说一锄头就能刨出几块甲骨文的殷都安阳,但说枣阳,偏处

  • 文章中國文字發展史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2期  作者:朱思光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中国文字 发展史 方块字 甲骨文 仓颉

    〇—四、〇〇〇年之间,有了横三竖四的刻划符号(如附图表)。经过五百多年,符号的笔划多了,但不算是文字,说是卜卦用的,逐渐就似甲骨文的型象了。又经过数百年到纪元三、三〇〇(商代晩期)。看出来象文字了,商代末期已形成全文体了(也称钟文、钟鼎文)。周宣王(纪元前八二五年)史官籀,创造籀文,就是大篆文,由此又经过五八〇年到战国末期,由大篆缩写刻划转变成小篆,大小之差异,减少笔划而已。纪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一个大帝国,程邈者创造隶书体型,也就是减少笔划截弯取直

  • 文章董作賓先生甲骨聯一幅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2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90-07-01
    关键字: 甲骨文 对联 董作宾 笔墨真迹

    注:甲骨文大师董作宾先生墨寳)

  • 文章父親你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6期  作者:董玉京 出版时间:1983-06-30
    关键字: 父亲 悼念 追忆 甲骨文 考古学家

    父亲:为了你九十诞辰的纪念,我们要再向你禀报一次这里的讯息和对你的深思。父亲:你一定知息:从你离开我们远去到今日,朋友们曾开过纪念会,作过专题讲演:印发过你的甲骨文与画像,编印过纪念书刋;中央硏究院设立了「董作宾先生纪念室」,永远纪念你在甲骨绝学方面的丰功,敎育部也表扬了你推展中华民族信史的伟绩;在印度召开一次汉学会议上,世界汉学家们也曾为你默祷与哀伤;如今朋友们仍不断在报章、杂志、广播或电视里提起你那些功绩,对你怀念与追思。父亲:你曾告诉我:「为了澈底

  • 文章

    来源期刊:《連聲》 第15期  作者:江舉謙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筵席 杜康 甲骨文 李白 王安石

    什么时候出现?实难考索。战国策谓:「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这是根据孟子「禹恶旨酒」的意思加以渲染,并不可信。因为人类文明制作都是「渐进」,「作酒而美」,那是高度成熟技术的产物,至于博物志径断:「杜康造酒」更是自我作古,凭空捏造。不值一笑。到底,「酒」何时出现,绝对不能确指。根据甲骨文已普遍使用「酒」字,则必在殷商以前就已进入人们生活领域。不过,许慎说文解字并未能追溯本始。「酉」部「酉 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又:「酒 就也

  • 文章書法

    来源期刊:《連聲》 第10期  出版时间:1990-02-01
    关键字: 张福滨 甲骨文 留念 书法名家

    名誉理事长张福滨乡长写得一手好字,尤其善书魏碑体及钟鼎文,对甲骨文亦有深入硏究,张老今己八七高龄,精神矍铄,尚能执笔挥毫,令人称赞不已,右联「车马不相识,矢石自无休」甲骨文对联一副,赠送本会作为旅台同乡春节团拜联欢大会摸彩之奖品,至为珍贵。罗常务理事泉开返乡探亲,罗诚纯(字新愚)乡长撰联赠送留念,罗乡长曾任大田县长,文学渊博,写诗作词,堪称名家。罗松青(名金应)乡长为我邑有名中医,行医几十年,救人无数,对书法颇有兴趣,特写「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

  • 文章咬文嚼字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9期  作者:吳劍豪 出版时间:2012-11-15
    关键字: 中国汉字 字义 汉字由来 甲骨文 历史发展

    中国汉字的由来要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商代初期的甲骨文。一个叫仓颉的人,为了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在兽骨或龟壳上刻上符号,如象形字「日」写成⊙,「月」写成;会意字「明」写成,「旦」写成⊙(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形声字,如「爸」的发音是「巴」和表形字「父」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汉字越来越繁杂,到了秦朝时期才统一了文字,发展到今天的定型汉字,创造了几千年来中国的灿烂文化。但在汉字发展

  • 文章約庵吾兄七秩大慶民國五十九年之春集甲骨文字為壽歌以祝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2期  作者:劉峙 出版时间:1970-07-02
    关键字: 七秩大庆 甲骨文 知行合一 贺寿诗

    四方多事 安命樂天知行合一 有德有言爲學從政 一往無前多福多壽 萬八千年

  • 文章明代書法家吳從正世居山陽淮安府志證明沭陽爲其祖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洪徽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书法家 明代 罗振玉 甲骨文 敦煌文史

    拜读海州文献季刊总七八号,赵梅林先生大作,「淮安城东乡,发现明代杨淮之妻周氏墓志铭,山阳吴承恩撰文,沭阳厚丘吴从正书丹并篆盖。……吴承恩为西游记作者,吴从正生卒无考。……该志对于研究沭阳明代书法家,提供珍贵史料。」下走幼读史书,获知墨客雅士,署名尝有从其祖贯者;例如:清末民初(一八六六—一九四〇)罗振玉,字式如,号雪堂,先世为浙江上虞,其曾祖游幕江淮,定居山阳(淮安),振玉于清同治五年生于淮安,著作等身,对于保存明清史料,甲骨文之考订,卜辞研究,敦煌文史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