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生平家世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一位少爲人知的忠黨愛國志士——韓衆衡先生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孟憲藴 出版时间:1994-03-20
    关键字: 韩众衡 生平家世 革命运动

    一、淸末監生淸朝末年,政治腐敗,官吏貪瀆,加之外交失敗,關稅鹽稅均被外國人操縱,因之政府財源枯竭,不得已遂以賣官鬻爵,以增加財政收入,如道臺需輸銀若干,監生需輸銀若干,百戶需輸銀若干,捐銀卽可買官,眾衡先生世代書香,家學淵源,早年讀書過目成誦,才華橫溢,未參院考,卽輸銀捐監,監生與秀才同等。並可同樣參加鄕試,或膺地方公職。二、家世眾衡先生名汝鈞,眾衡其字也,以字行,世居山東省臨沂縣,城南三十五華里,傅家莊鎭。其父履貞公,行二,爲吾邑名醫,在該鎭自設保和堂...

  • 文章寒山子與天台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6期  作者:孫靜江  出版时间:1975-06-30
    关键字: 寒山子 天台县 《寒山子诗集》 翠屏山 生平家世

    寒山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最神秘、最奇特的人物,他是一個沒名沒姓的人物。儒家稱他是詩人,佛家說他是文殊菩薩化身,道家尊他爲道情,一般人說他是隱士、是風人、是高僧。他確實是一身兼備儒生、道情、詩人、高僧氣質的偉大人物。「寒山子」這一詞,是因他隱居寒山的稱號。寒山、是翠屛山的別稱,又名寒石山,也叫寒岩。(寒岩實非山名,是那山上的巨石也),山在天台大西鄕,距縣城七十里。天台,雖不是寒山子的故鄕,但她與他的關係,却勝過他那長安近畿的老家。天台,漢代稱章安縣、三國時...

  • 文章周樹聲先生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7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1981-07-30
    关键字: 周树声 博学多才 生平家世 焦作 中原煤矿 医学讲座 《健康月刊》

    周樹聲先生,別號澹盧居士,河南省開封縣人,民國前二十二年生於汴梁,時爲淸光諸己丑年。父牧庵公長河南信陽州裕州,淸正有聲。母劉氏孝慈仁愛,尤備至德。兄儀君歷官山東要邑,以卓異擢觀察使。姊韻仙聰頴絕頂,目下十行,著有漪蘭館詩稿,極負盛名,革命先烈秋瑾女士慕其名,自日本馳函訂交。先生在此家世中之所受董陶,固已異於常人者矣。先生幼從名師,於十三經、廿四史,及諸子百家之書,無所不讀,嗣入河南法政學堂,專攻法律。畢業後應高等司法官考試,名列前茅,任司法官。民國四年,...

  • 文章宋代開封詞人孫季蕃事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7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1-07-30
    关键字: 孙季蕃 生平家世 花翁集 墓志铭 绝妙好词

    孫惟信字季蕃,號花翁,開封人。在江湖頗有標致,多見前輩,多聞舊事,善雅談,工詩詞,名重東南。曾居官,非其所喜,棄官不仕,著有花翁集一卷。沈伯時曾曰:『孫花翁有好詞,雅正而善運意』。周密字公謹,號草窓,宋末弁陽人,選集宋南渡以後諸人詩餘(詞)凡七卷,名曰『絕妙好詞』行世,約四百闋,皆『披沙揀金』之選,亦云精矣。作者凡一百三十二人。其中河南人有韓元吉、吳琚、岳珂、張良臣、孫惟信、史達祖等。集中選有孫惟信詞五闋,曰晝錦堂、夜合花、燭影搖紅、醉思凡及南鄕子。其中...

  • 文章杭州兪樓述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7卷 第7期  作者:阮毅成 出版时间:1975-07-30
    关键字: 俞楼 学术大师 俞曲园 生平家世 春在堂 讲学 紫阳书院 诂经精舍 著书

    兪樓在杭州外西湖,係紀念洪楊亂後,浙江省的第一位學術大師,兪曲園(樾)先生者。兪原子蔭甫,於道光元年(辛己)十二月二日,生於德淸縣東門外烏巾山陽南棣的喜鵲樓。祖父廷鑣(南莊)公,是乾隆五十九年(甲寅)恩科欽賜副貢生。父親鴻漸(儀伯)公,是嘉慶丙午科擧人。曲園六歲從母親讀書,就能過目不忘。七歳,與其舅父的第四女姚氏訂婚。十六歲,初應試補縣學生。二十四歲,中恩科擧人。三十歲,賜進士出身,改庶吉士,可以說是少年得志。他在應禮部試的時候,詩題爲「淡煙疏雨落花天。...

  • 文章金元之際元好問對於保全中原傳統文化的貢獻(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7期  作者:姚從吾 出版时间:1981-07-30
    关键字: 元好问 中原传统文化 以汉治汉 生平家世 封龙山 孔子文化

    三、忽必烈與元好問:他曾傾心於張德輝元好問「金非因用儒而亡」的名論,接受了儒敎大宗師的尊號。十三世紀蒙古族在世界歷史上的事業與成就,可以說始創於成吉思汗,完成於忽必烈汗(元世祖)尤其値得稱道的是忽必烈在久亂思治的金元之際,認淸楚當時撥亂反治的機運,招納中國與西域學者、商討如何安定中國的大計,採取了與漢地學者合作,以漢治漢的兩元政策,忽必烈這一轉變與這一事業的奠定,也與我們的大詩人元好問有關。舊元史(四卷)對於忽必烈這一行動有很明白的記述,至可寶貴,茲選錄...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