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灌溉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國民間的水車詩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5卷 第11期  作者:洪以瑞 出版时间:2003-11-10
    关键字: 水车 诗句 民俗文化 农具 灌溉 劳动

    水車是我國古代農民提水灌田的農具。江南水鄕,入春以後天氣晴雨無定,晴則抗旱,雨則排澇,車水之聲遍地。在同旱澇抗爭中,農民與水車世代相伴,視水車爲木龍,是龍的化身,能代龍施雨。農民爲頌揚水車的功能,常請鄕村中書法上等的文人或藝師創作出美妙的詩句提寫在水車上,這些反映勞動人民與大自然作鬥爭和企盼糧食豐收的水車詩,深受農民的歡迎。因而水車詩在民間廣泛流傳,成了我國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水車詩根植與我國民間,純屬土生土長的地方文學作品,它不受一般詩詞格律的...

  • 文章話我故鄉情

    来源期刊:《浦東》 第52期  作者:畢加 出版时间:1988-04-15
    关键字: 水车 灌溉 乡村 童年记忆 水塘

    那依呀依呀的水车水车,在我们绿苗遍地的鄕村,是可常见的;如你到鄕村里来,水车就会依呀依呀的在溪流上转动,恒常的招唤着你,引你瞩目。水车,有的也设在不算高的陡斜小堤处,但空旷的工地上比较多。平原的溪流较为活泼,走起路来,匆匆疾疾,任何转弯抹角也可以行之若素,唯一不能走的是高处,原因是它们的天赋身子软,不能直起身体来爬坡,于是,在高处的农耕地,村人们使想法子架设了水车,至于水车的数量,则全视需要灌溉高地的面积而定。转动不停的水车靠流水去推动,它们一向配合

  • 文章故鄕憶往戽水與「喊桑」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4期  作者:秋心  出版时间:1972-08-20
    关键字: 故乡 农田灌溉 水车戽水 桑歌 一筹满了

    故鄕的农田灌溉,在没有戽水机器船以前,都是用水车戽水的;水车有用牛拖转的,有用人力脚踏的;现在但谈用人力脚踏的,这种水车有一个用木板拼合制成的水槽,长短不等,视河水与田岸的距离而定,岸高用长槽,岸低用短槽,所以有三、四丈长的,也有一、二丈长的,槽中装以木制戽斗,戽斗一个个用硬木做的活络绞链(俗称凹公头)连起,一端环绕在车轴中心的轮齿上,车轴两端搁以尺多高的架子,装设在沿河边的田岸上,名为「车垜」,车轴两边,各装踏脚二,三具,或三、四具,一具踏脚,就是装

  • 文章(山水簡介)香草河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29期  出版时间:1973-05-15
    关键字: 香草河 农田灌溉 香草 水患 故乡风光

    草淹南门外,有河名香草,在简桥以西,经观庄桥,皇甫庄桥、大里桥、旧县桥通震泽湖。又经雁北桥,景家渡入丹徒(今鎭江)界。又经张家桥,直溪桥入金坛界。沿河涵闸林立,农田资灌溉者十数万亩。夏秋水盛时,并可通舟楫,便利行旅及货运者,实非浅鲜。但地居长山,句曲山之下游,山洪暴发时,宣泄不易,河流漫溢,易成水患。两岸农田虽加高河埂,预为堤防,而大水之年,此决彼汰,动被淹没。延陵以下河流两侧,出香草,气味馥郁,历久不散、置诸衣箱,可避蛀虫,其价甚廉,为茅山香客馈赠亲友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