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游子吟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母親節與孟郊詩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74期  作者:鼎新 出版时间:1994-05-31
    关键字: 母亲节 孟郊 游子吟

    思之而不暇。复依西俗以康乃馨花为敬亲之象征,更因亲之存亡而以红白区别之。其实,植物中之萱草,早经我国悠久文化所认定为代表母亲者,因萱草又称忘忧草、宜男草,具有母性之象征然。中国人自幼,父兄师长即灌输以「寸草春晖」的故事,这首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流传千古,最足以表达游子思亲之情,遍求古人类此之作无出其右者,即白云亲舍亦难与同日语也。考孟郊字东野,唐武康人,五十岁登进士第。其诗颇蹇涩难读。自谓

  • 文章江津詩壇

    来源期刊:《江津》 第36期  出版时间:1987-01-30
    关键字: 山居 渔隐 惊秋 迁居 游子吟

    孙好舞歌童曲,儿媳当炉献素馐。淡薄襟怀多雅兴,瑜园圃里任淹留。游子吟朱运良一、画梅吟少校壁山云汉生,公余辛勤习丹靑,专学寒梅练气骨,挥毫疾走写坚贞;一笔巨干陈苍劲,再笔枒槎横竖伸,三笔伤疤万刼痕,四笔傲岸吐红英,香飘丹心凌穹隆,色凝长虹贯岳津,风刀霜剑不为动,驱冰逐雪战酷冬,穆穆威仪护国魂,浩浩正气沛乾坤,淸操凛烈昭典范,义魄孕育万家春!我钦梅品感歉仄,『以寡击众』少心得,靑衫易失貂袤旧,那堪古道照颜色。二、登观音山志感观音山,沉默的老人,你在凝神遐思

  • 文章葉落歸根—記宋公時選歸葬及雜感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01期  作者:周子正 出版时间:2010-12-10
    关键字: 落叶归根 宋公 游子吟 回乡扫墓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首游子吟传唱千古,醇厚质朴的诗句一直是叙述母爱的典范,那其中蕴含的真挚感情引起了古今多少人的共鸣,历久不衰。自二〇〇〇年清明起,宋公在世时多次回家乡,作为同乡和世交,我曾也多次陪同。那时,每次同他一起去家乡祭扫宋公父母墓时,他便一再表达这样的强烈愿望:生前五十多年生活在台湾,没能尽好孝道,希望死后能陪伴父母,葬在其父母坟前。宋公生前走过世界很多地方,但只有回到家乡他才会露出

  • 文章游子吟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6期  作者:周子豐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母子情深 游子吟 诗意情怀

    髫年別母時,恍惚木如雞。流落東隅久,低迴北地思。最難生死隔,尤切血親離。悵望慈暉杳,茫然無盡期。

  • 文章血淚史·老心曲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5卷 第1~4期  作者:張亦萍  出版时间:2013-12-01
    关键字: 游子吟 人物书怀 诉衷情

    游子吟身怀书剑走天涯,游子飘零处处家。两脚踏翻尘世浪,一心系念是中华。征衫已卸还自我,唯有字照思年华。一字一照血泪史,岁月无情雨鬓花。路平梦中尚能到,休羨文王访子牙。【注】:中华,指的是中华民族。字,指的是本人所写文字作品。照,指的是本人年轻时的照片。诉衷情—调寄贺新郎霜露滋华菊,正舒涵,金风畅目,艳妍馥郁,骤何期,摧复辱,孤傲芳心犹独。痛蕊瓣,摇曳踌躇,莫让韶光偷裹换,奈凌冰,曾几肯迟足,倩影逝,何窘酷。当年素手纤纤握,难忘怀,相知相识,天造云台仙境体

  • 文章慈母恩情深似海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86期  作者:任世璜 出版时间:2001-06-20
    关键字: 游子吟 三代合葬 探亲祭祖 春望 母亲陈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答三春晖。游子吟——孟东野——民国七十六年十一月政府开放探亲以后,未能即时回去原因有三。其一,服务军旅生涯,未解除职务前,不能破例违规,只好忍耐。其二,离开故鄕达四十年之久,我函吿岱山敎书的外甥女——赛清,请她把任氏家族三代的名字、辈份,代劳提供基本资料后(当时人数是一九六人),亲自编妥简谱,作为探亲认人的参考。其三,函请世宏大哥,代为规划,祖父母、双亲大人、兄嫂,三代合葬的墓园要先完成(所需

  • 文章游子吟——第二次探亲扫墓观感——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刋》 第6期  作者:李嶽松 出版时间:1996-12-3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散文诗联 探亲行程 游子吟

    到达家中,一场探亲,扫墓,游览的快乐之旅,圆满完成。回忆此行:见到应见的人,到达应到的地方,做到应做的事,感触良多,乃作「游子吟」,以资纪念。游子吟离乡背井事纪元,天涯游子感亲恩。愧对双亲未尽孝,辗转反侧难成眠。探亲梦,梦难圆,上坟扫墓备维艰。信心超越关山阻,夫妻二度返家园。昔日山川非故色,几多沧海变桑田。亲情处处有温暖,喜见我家子孙贤。何惧路滑雷雨急,浩浩荡荡上坟前。焚香祷告三叩首,完成心愿祭祖先。归途雨歇阳光丽,莫非孝行感云天?祈求双亲多庇佑,祖德流芳

  • 文章遊子孟郊之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5卷 第11期  作者:朱惠勇 出版时间:2013-11-10
    关键字: 孟郊 武康 游子吟 仕宦不达 游子生涯 孤傲

    皇帝审核后签上「钦定」两个大字,决定了进士们的命运。状元、探花、榜眼者多见任职于翰林学士、校书郎等职务,孟郊自信会被朝廷器重。贞元十六(八〇〇)年,五十岁的孟郊奉诏去陪都洛阳始应铨选,被任命为江苏溧阳县尉;满腔热情的希望化作泡沫,仿佛被人泼了一盆冷水,骨冰心寒。不久,亲自赴故乡接母亲来溧阳,侍养尽孝;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游子吟〉。他上任后有若不释然的心情,却难以那班庸俗的官僚协调相处,在金濑平陵城,内有湖泊,湖岸树木参天。他坐在湖边的石凉亭,饮酒弹琴

  • 文章我的母親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2卷 第7期  作者:朱耀庚 出版时间:1990-07-10
    关键字: 母亲 痛失二子 游子吟 赶制布鞋 临终遗言

    不知死活的奋不顾身跳下水去抢救我,即是最好的诠释,也是铁证。又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果多子多孙亦算有福,则此话验矣。盖余今马齿八十,育有三男六女均已成家立业,其中有博士一、硕士四、现有内孙子女四,外孙子女十八,个个聪明活泼,且有大专毕业,服务于社会者,后生可爱,前程似锦,凡此聊以自慰,父母有知,当亦含笑地下。三、游子吟我于民国二十二年春应邀赴南京任职,母亲连夜为我赶制布鞋、内衣等,辛劳中充满着慈爱。记得唐朝诗人孟郊赴任溧阳县尉时作了一首「游子吟」。词曰

  • 文章綠樹靑山白馬湖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3期  作者:胡國樞 出版时间:1999-03-10
    关键字: 春晖中学 校风 培养人格 唐朝 孟郊 游子吟

    同学们还参加公益劳动,擧办农人夜校。靑少年一踏进春晖中学,如进入一个新的天地,来到了一个爱的熔炉。年幼同学,开始不会自理生活,老师深更半夜巡视宿舍,替学生盖棉被,为病员倒茶水。学校的环境与老师的言行,使学生感到无比的温暖,从而转化为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学校选定唐朝孟郊的名诗《游子吟》作为校歌歌词,由音乐老师丰子恺谱曲,委婉细腻惟妙惟肖,恰当极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春晖中学办出了特色,五四新文化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