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海峡两岸共返回19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訪親(已未十一月)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6期  作者:劉本厚 出版时间:1980-02-15
    关键字: 探亲 海峡两岸 访问

    五百年前是一家,達虜戰亂走天涯,遼金飛揚今何在,依然河山大中華。簡序:臺灣省敎育廳督學徐秉琰先生,發現彰化竹塘鄕詹族臺胞祖先,來自大陸河北省河間縣。介紹於臺北市河北同鄕會理事長吳延環派總幹事劉本厚,駐會理事馮著唐,偕中廣記者馮小龍,於十一月廿七日南下訪親,道經臺中明道中學校長汪廣平鄕長及其夫人招待。徐秉琰先生嚮導,一同到達竹塘國中,由呂春福校長引至長安國校,蒙莊校長及詹老師天賜率同若干鄕長歡迎,並有聯合報記者先生,相聚一堂,除報告「訪親」意義及今後一家人...

  • 文章棗花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王孝松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海峡两岸 思乡小说

    她亲手栽培的那棵枣树结了一荏又一荏,她一粒也舍不得吃,晒干后放在箱子里留结丈夫,表现了一位爱妻一片温馨的爱心。天长日久,不见丈夫归来。这时,本村和附近村庄的一些光棍想娶她,她不嫁,一位小叔想与她成婚,她不肯,娘家人劝她另选门庭,她不允。她说:「俺活着是她家的人,死了是他家的鬼。」就这样,月月年年,年年月月,风里雨里,仍厮守着那棵枣树。她也眞死心眼儿,当初,向她求爱的人很多,有农民、有工人、有军人、还有学生,随便跟谁,还能受那种活寡的洋罪。海峡两岸在这漫长

  • 文章送禮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2期  作者:鄧越南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送礼 探亲 海峡两岸

    鄧越南寄自上海親朋之間,多年不見,互贈禮品,極其自然,俗語道:紅粉送知己,寶劍贈英雄,即使是君子之交談如水,也會有半張紙的書信往來交誼。但,送禮是一門複雜藝術,稍有不慎,或一時考慮不周,豈止效果適得其反,受責挨罵有份,君若不信,略舉幾例供親朋思之。台北有位高老先生,排行老大,首次回大陸探親,會聚家族中的七大姑,八大姨,姨的姑,姑的姨,共卅多位。高老先生自以爲心細,爲的是一碗水端平,贈送人民幣小紅包各一袋,暗喜,這該皆大歡喜了吧!而今社會上,往往會有說怪而...

  • 文章海峽兩岸通郵問題面面觀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88期  作者:俞敏曾 出版时间:1993-03-01
    关键字: 海峡两岸 通邮 包裹

    层面谁是正统的争执。中共的对我策略除软硬兼施不排除使用武力恫吓外,企图「以民促官」迂回渗透方式,达成倂吞台湾的阴谋。此种共产主义的错误敎条,在情绪化的前提下开倒车,形成如今的僵化而昧于事实的对台政策。用法律的主观道理来看政治的客观现实,海峡两岸绝对没有相互进一步交流的空间。通邮问题对两岸人民有密切的生活利害关系,可在我方全部掌握之中,不同于通航与通商有国家安全上顾虑。当前大陆政策防范性多于开创性,也就是政策惰性远超过政策弹性,形成极为分歧的看法想法,动作迟钝

  • 文章懷故國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3期  作者:薛仰三  出版时间:1997-10-30
    关键字: 思乡 海峡两岸 抒情诗文

    山後有青山,擾攘風塵怕見聞。天外有雲天,人間何事動刀紛。茫茫彼神州,澄平有志春秋晩。復會在何年,海國偷生愧對君。

  • 文章/家的定義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20期  作者:葉海煙 出版时间:1985-09-01
    关键字: 海峡两岸 爱国精神

    所謂的家的定義不應是狹義的。人與人的結合,不能只是家的結合。家的向心力使中國人血脈不斷,但其排他性也使中國人的大團結難以很迅速的達成。家使中國人十分入世,連宗敎也不得漠視家的存在;而如果說中國人有時欠缺瀟洒豪放的作風,便是家的門檻橫梗在前,使他們放不開脚步。因此,宣揚廣義的家——人類的大家庭,對溺於兒女私情的一些中國人應有棒喝的作用。中國人到地球的各個角落去組織一個家,但却少有中國人如同西洋傳敎士般,獨自一人老死異鄕。飮慣了家的溫馨,似乎較難耐得住家門外...

  • 文章我從金門來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3期  作者:余思宙  出版时间:1984-07-01
    关键字: 金门 演出 人物回忆 海峡两岸

    (注:金門戰地靑年訪問團演出「太武雄風」)「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原是句戲話。沒想到四月底金門二日行,眞的發生了這情形,雷雨把我們覊留在金門,多住了一宵。我們這批「惡客」十分感謝天意,使我們有更多的時間體驗戰地生活,更有機會前往小金門參觀,的確是意外的收穫。從大學時候參加戰鬥營初次踏上金門以來,過去十餘年因爲工作的關係曾經先後訪問金門多次。雖然每次訪問的目的不同,同伴不同,逗留的時間也不同,甚至金門的外貌也日有變化,但惟一不變的是前線官兵的英勇、...

  • 文章兩岸詩鈔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1期  作者:蘇步青 木魚 楊奔 馬星野 南懷瑾 張桂生 游壽澄 出版时间:1991-02-10
    关键字: 海峡两岸 诗词 风景

    遊普陀山寄懷台澎戚友蘇步青平生未禮佛,老始訪名山列島屏千翠,怒濤響萬灘瀛洲出日麗,野寺晚鐘間寄語台澎友,歸來風一帆清平樂 勉鄉族諸晚輩木魚奇峰險處,自有攀登路;只要雄心沖上去,莫被畏難擋住。青山碧海蓝天,由來光景無邊。努力尋求探索,搜羅裝點當前。錦堂春慢 太姥山傷心岩楊奔云水無猜,星霜幾易,居然有石點頭。萬壑千岩,皆非鳳侶鸞儔。極目楚天。凝佇,浪擲红豆誰收?惜鬢眉疊翠,黯盡明眸,清淚長。問君傷心何事,豈夫離子散,含垢蒙羞?災後抛鄕背井,父母難留?抑或鴛盟中...

  • 文章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18期  作者:李宗英 出版时间:2008-12-01
    关键字: 海峡两岸 艺文选萃 咏桥散文

    我對橋有感情,她常令我深思。我曾做詩以讚曰:長臥江河任踏行,無私無怨且無聲。不辭負重為人眾,應是英雄不出名!你經過千人萬人踐踏,貌似卑賤;但,你承受了人們前進的千斤重擔,實在偉大!人生也是橋,從知識未開的遠古,到科學昌明的現代;從短暫易朽的獨木橋,到堅固耐久的石鐵橋,從貢獻微薄的小民,到影響深遠的哲人,我們都在扮演橋的角色。上一代的橋毀了。下一代的橋又跟上來了。只要有人存在的一天,便不能沒有橋,千年萬年,人們就是藉由這橋將歷史文化的種子傳遞下來。時代是洪...

  • 文章何雲老致弟侄函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6卷 第1期  作者:何雲凌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郑孟津 林成章 海峡两岸 追思悼念

    葉青表弟、崇文賢侄:如晤。年關將屆,又是新的一年開始。我在今年歲首,曾偕萬里兒,參加旅行團,渡海至廈門、泉州、湄州(媽祖廟)、福州,武夷山、漳州等地觀光。五月間、又與萬里有溫(州)杭(州)「探親之旅」。眼見錦繡河山,繁榮進步,各親友事業有成,至感欣慰。在溫州;由青弟陪同,首訪少年老友鄭嘉言、慎麗君之快婿—克成、若麗賢侄。偎承招待午飯。小睡片刻,一同往訪孟津兄嫂、恭聽「養生之道」,錄影錄音後,親筆簽名,惠贈新著「西邨窗稿」三冊。(已送逝江、溫州同鄉會各一存...

共191条记录 1/2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