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洛阳共返回4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詠牡丹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12期  作者:何志浩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牡丹 洛阳

    国色无双第一香,绝尘超俗隐红妆。名花自有倾城美,艳质芳容满洛阳。造句亦美艳如花 景德注

  • 文章洛阳文献赠订献言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48期  作者:郭子彬口述 孟祥龍筆記  出版时间:1985-10-03
    关键字: 洛阳 洛阳 洛神赋 古物

    语云:「立言难,述说亦不易。」吾人只须秉公正态度,客观情怀直书,虽非尽合绳墨,亦不至有重大纰缪,此洛阳同鄕赠订地方文献之最要旨归,略抒管见如左,以供从事赠订同人取舍。一、河洛文化:河出图,伏牺依之而画八卦,启发人类之文明和智慧。洛出书,大禹据之而书八政奠定人类政治组织之规范,数千载百变不离其宗使人有神奇之感。二、大禹治水:禹王为开拓人类生活空间,在河洛境内,开凿龙门,水泉、紫罗、邙山四大山口,使后世在创造人类生存层面上不能与之等量齐观。孔子朝洛,所谓「无

  • 文章傳記——致瘂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7期  作者:新梅 出版时间:1977-07-25
    关键字: 洛阳 台北 诗歌

    洛阳写到台北一路写一路修正一半撕去擦枪擦剌刀一半誊到文学史里的传记是上册下半部起笔就已经很不坏幼狮文艺的一个年靑读者发现书里有你的一根白发宛如孩子们在饭菜里常会发现母亲的头发在威斯康辛敎室里邻座的同学数次弯腰检你的老花眼镜每次你都是将它接过来在胸前擦上几下继续戴上完成你未完成的考卷六五、四月定稿读者作者编者主编先生:梅新的「传记——致痖弦」,首句「从洛阳写到台北」,可能是「从南阳写到台北」之误。痖弦是南阳府人。事关大诗人的历史,应予更正,免得两千

  • 文章洛阳名园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李格非 出版时间:1973-02-25
    关键字: 洛阳 园林 风景名胜

    宋 李格非富郑公园洛阳园池。多因隋唐之旧。独富郑公园。最为近辟。而景物最胜。游者自其第东出探春亭。登四景堂。则一园之景胜。可顾览而得。南渡通津桥上方流亭。望紫筠堂而还。右旋花木中。有百余步。走荫樾亭赏幽台。抵重波轩而止。直北走土筠洞。自此入大竹中。凡谓之洞者。皆斩竹丈许。引流穿之。而径其上。横为洞一。曰土筠。纵为洞三。曰水筠。曰石筠。曰榭筠。历四洞之北。有亭五。错列竹中。曰丛玉。曰披风。曰漪岚。曰夹竹。曰兼山。稍南有梅台。又南有天光台。台出竹木之杪。遵洞

  • 文章洛阳·牡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濤南 出版时间:1970-02-01
    关键字: 洛阳 牡丹 名胜古迹 名花

    洛阳属河南省,民国后以县治,位于陇海铁路线,交通称便,依山临水,土地肥沃,农产丰富,商业辐辏,在我国历史上有光辉的一页。洛阳是帝王的故都,也是文化的古都,在抗战前也曾作过我们政府的陪都。水秀山明古蹟胜地洛阳南依嵩山,北临黄河,近郊有靑山,有绿水,也有广大的平原,山明水秀,阡陌相连,山林田野靑翠明媚,自商周秦汉魏晋五代以迄于唐宋等朝代之古蹟,史籍斑斑可考,古刹寳寺、牌楼石坊等建筑,多有其辉煌之历史,断碑残碣皆含我古老深远文化,魏碑唐书,摭拾皆是,有帝王

  • 文章洛阳·牡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7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0-07-01
    关键字: 洛阳 牡丹 诗词 赏花

    牡丹为音译观赏花之名称。原产中南半岛,唐初始移植东西京培养。取名「木芍药」。与洛阳北邙所产之牡丹同科而不同种。藉供皇室贵族观赏,寺庙佛尊拈笑,红门士女悦目之用。为慰安身心极高享受,奢侈生活最大糜费,且不幸亦为仁心仁术的诗人克星,爱国保种的骚客凶神。属落叶灌木之毛苌科。高约二三尺。叶成二回羽复状。其色淡绿,春末开花。花色随杂交而颜色变化不一,品种不胜枚举。雄蕊甚多,雌蕊周围有囊状之盘,果实为蓇葖类之一种,生密毛。蕃殖大约是分根与播种。播种成长较慢,但可

  • 文章西安碑林禇书拓本兼谈洛阳石经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6期  作者:王世成  出版时间:1987-01-25
    关键字: 碑林 文物 洛阳经 考古

    后学,乃与光禄大夫杨赐等,奏准定正六经文字,邕并自书册于碑,使工镌刻,历时九年,从熹平四年至光和六年(一八三年)大功告成,立于洛阳门阳门外太学前。及碑既立,后儒晚学,咸往取正。可见当时对印刷未发达之时,以拓摹之重视。惜至汉献帝初平元年(纪元一九〇年),遭董卓之乱,石碑损毁大半,其后永嘉之祸(三一一)前赵刘曜王弥入洛,「焚毁二学」经石再毁,元魏百余年,任意破坏,遂大致颓落,所存者委于榛莾,道俗随意取之,其后虽有修葺之议,而成罕覩。至于石经之迁徙,始于东魏帝武定

  • 文章洛阳桥畔朔风吟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1  作者:龔書綿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洛阳桥 思乡 家乡景物

    记得若干年前,曾写下这样的几句:「水曲晋溪如带,温陵已入淸秋,江荻刺桐远接,洛阳桥下归舟」,这是怀念故鄕的纪实,是白描的心声,也是当时我追忆梦境中的情况!经常,泉州湾里,笋江沿岸的芦花、城里城外环绕着的刺桐树,以及洛阳江上点点的风帆,也不止一次,是我梦中的景象——自己感到身轻如燕,浮空飞翔,越过那千里的长岸,帆影像白莲,朶朶飘动在海面,澄碧的天空,浮游著像绵絮的云层。陡然下凡,啊!是故鄕,是小时候旧游之地,是梦幻中的殿堂。自从海峡开放以来,美梦成眞,我曾

  • 文章中原古都尋根遊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0期  作者:王文 出版时间:2000-12-25
    关键字: 中原古都 游记 郑州 洛阳 开封

    至盘庚,迁都于殷(亦改国号为殷),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部;嗣传至武乙迁都朝歌,在今河南省淇县东北;再传至纣为周所灭(时为公元前一七六六年,至公元前一一二三年)。迄周武王崩,子周成王幼,叔父周公(旦)摄政,又营建洛邑为东都,至战国时更名为洛阳,在今河南省偃师市之西方;再传至幽王,为犬戎所灭,是为西周。其后幽王之子平王接帝位于洛阳,传至赧王为秦所灭,是为东周(起自公元前一一二三年,迄至公元二四九年)。自此以降,历汉、曹魏、晋、元、魏、隋、唐、梁、后唐等朝,均曾

  • 文章洛阳牡丹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0期  作者:賈星源 出版时间:1976-10-25
    关键字: 白居易 欧阳修 洛阳 牡丹

    古人云:「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此已道出它的高华气质;被评为「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乃是中外驰名,妇孺皆知。其中有「魏紫」,是近于黑色的,「二乔」,是半紫半红的,另有彩色品种,如「姚黄」、「胡红」、「赵粉」、「洛阳春」、「洛阳红」、「玛瑙红」、「夜光白」、「玉壶春」、「豆绿」等,不一而足。谚云:「天下有九福,洛阳为花福。」洛阳同胞,生长于花福之中,胸怀舒畅,心神荡漾,幸何如之,快何如之!洛阳人爱花成俗,自古已然。唐代白乐天,久居洛阳,他所写的「牡丹芳」乐府

共42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