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法雨寺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普陀山組詩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30期  作者:周榮夫 出版时间:2008-10-31
    关键字: 普陀山 组诗 《露天观音》 《西天二龟听

    露天观音足踏莲花手托轮,妙相庄重矗金身。参天佛像高千尺,苦海慈航渡万尘。紫竹林中明后果,白莲台上了前因。甘霖遍洒虔诚客,不计来人富与贫。法雨寺法雨天华古刹桓,灵峰绿掩殿台宽。弥陀菩萨开怀笑,四大金刚瞪目观。显见新雕九龙壁,难寻旧立活旗杆。依山页上禅林叠,佛像尊尊礼不完。西天二龟听二龟听石传奇,胜景悠然客入迷。怪石峣峰争险秀,层林峡峪竞高低。云亭挤翠溪流澈,古寺沉春丹洞凄。曲径通幽山海阔,乘风直上到天西。观音洞面壁千回合掌齐,阁楼高处接云霓。山生一洞

  • 文章普陀山法雨寺的两棵圣树—银杏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45期  作者:車鴻雲 出版时间:1994-06-10
    关键字: 普陀山 圣树 银杏

    在普陀山法雨寺的九龙殿前,有两株粗而高大的银杏树分列在大殿两侧,左面那株粗而壮大的为雄树,右面那株细而长的为雌树。这两株高大的银杏树已列为国家保护树种,常常吸引着不少游客。银杏通称白果,它那魁伟的身躯,坚韧的枝条,浓郁的树冠,以及奇特而古雅的扇形叶片,既美丽又壮观。银杏和恐龙同时诞生,恐龙经不起冰川严寒的摧残,在地球上早已绝灭了。银杏大家族中的其它成员,也因不能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先后被淘汰。独有银杏饱经沧桑在中国土地上幸存下来。银杏的隐芽寿命很长

  • 文章普陀山二十四孝图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8卷 第3期  作者:張明華 出版时间:2006-03-10
    关键字: 普陀山 二十四孝图

    日前,笔者陪客人游览普陀山法雨寺时,发现有不少香游客因时间匆忙,或许未发现而忽略观赏了法雨寺「圆通宝殿」,即九龙殿前月台边用青石雕刻成的二十四幅图案。有些香游客虽简略观赏过,但不知图中其意,其实这二十四幅图案画的就是儒家的「二十四孝图」,它既有观赏价値,又能起到教育今人的作用。儒家思想学说对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孝悌观念又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千百年来,「孝」是传承生命的纽带,是社会道德标准,更是做人

  • 文章康有爲普陀留墨寶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44期  作者:車鴻雲 出版时间:1984-04-01
    关键字: 康有为 普陀 印章 墨宝

    法雨寺时,住持开如和尙请康有为题对联一副,联语「锦屛临海浪,法雨飞天花」。锦屛即法雨寺后面山峰。康有为每题一处,落款下面都盖着同样的二方印章:一方白文,篆「康有为印」;另一方朱文,四公分见方,文曰:「维新百日,出己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我国明淸以来,闲章盛行,但像康有为那样把自己一生中最主要的经历和业绩记下来刻在印章中的却不多见。康有为出亡后,他的女儿只身去寻父‘囘来刻了一方大印章,文曰「若论女子西游者,吾是支那第一人

  • 文章普陀山的傳説——三世圖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39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3-03-15
    关键字: 普陀山 传说 三世图 老和尚

    「抛掉吧,老头子,我们今世作孽,来世要做残疾讨饭的。」钱老太把自己看来世的情况吿诉老头子,老头子吓得直发抖。不几天,他们关掉了米行。为维持生计,钱老头又张罗着开了一爿布店。三年后,钱老太又上普陀山,募化给法雨寺纹银五十两。老和尙又来给她看「来世」。这一次,画上是一个汗流浃背的农夫在垦地。钱老太轻轻舒了口气,但脸上的愁云未能消散:「师父,我的命眞是这样苦吗?」她央求老和尙替她想想办法。「抛弃妳的小儿子吧。」老和尙只说了一句,就囘头走了。钱老太囘家后才想到,她家

  • 文章普陀山吟草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58期  作者:方牧 出版时间:1996-08-20
    关键字: 普陀山 梅福庵 杨枝观音像 景观

    法雨寺岚气侵晴色,潮气天上来。重门森法雨,层殿拥莲台。盛世主宾雅,清游佛国恢。九龙捧日处,碧海溢金罍。梅福庵儒衫脱却著黄冠,乱世唯求心地安。梅岭多情迎倦鸟,杏坛寡禄弃加官。灵泉凤哕神仙水,古洞龙藏紫府丹。为问惶惶名利客,去来何事作旁观?杨枝观音像宫妆宝相见雍容,缨络飘帔妙袒胸。净水慈悲天竺,杨枝披拂大唐风。传神刀笔铭金石,写意诗词入书工。洒向人间都是爱,为谁跣足驻芳踪。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