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治学共返回2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談爲學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期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为学 学问 治学态度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又曰「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由此,吾人可窺知,求學是不問時間,不論地點的,所謂「活到走,學到老」就是最好的印證。環境給予人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似乎是不變的道理,然却仍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這只能說蓮它有高超的操守和堅毅的意志,而「人」却也是如此,若我們能堅定自己的志向,不受外界的誘惑,不是和蓮一樣嗎?但要做至此境地,却要憑藉「求學」,學然後能辨是非,明善惡,荀子在「勸學」一文中,不是也曾說:「干越夷貉之子,...

  • 文章讀書方法略述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鍾克超  出版时间:1987-01-15
    关键字: 重要性 研读法则 治学精神 治学遗训 名贤圣人治学方法

    讨学术,谦虚客观,好学力行,故能成其博大。2谨严专一国父治学于渊博外,更重谨严专一,而于著述,尤为谨愼严格,考证切实,故能垂范万世。民国八年冬邵元冲将赴美留学,晋谒 国父,请示治学门径,即以「专一」相勉。对其他朋友同志治学,亦同样要求严格,反对率尔操觚。国父在上海著书时,其「专一」精神,尤为世人敬佩!对往来函札,除特殊重要者外,常批答:「现时一切时事皆不问,祇从事于著书。」(批赵泰纪函)「近日闭户著书,不问外事。」(批马逢伯函)国父对于著述,实地求证

  • 文章嚴立三先生傳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8期  作者:袁守謙  出版时间:1981-01-10
    关键字: 严立三 人物生平 教育 治学

    未能献身此一战役,深深感到不安,然又不欲立即中辍其正在草拟「道学宣言」之写作课程,心情非常徬徨,旋以校长 蒋公、党代表廖仲凯先生叠致函电驰召先生,乃摒挡再至广州,时第一次东征战争已告结束。六月,先生奉命仍任学生队总队长,时二、三期学生均在施敎,九月,二期学生毕业,十五年一月,三期学生毕业。是月,军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四期学生在校,调先生为训练部主任,五月,调任敎授部主任,六月,调任北伐总司令部训练处长,先生从事之军校敎育任务,终止于此。综观先生施敎态度

  • 文章「博學之道」粗議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1期  作者:易烈相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博学之道 治学方法 博学原因 态度精神

    博古通今之壮志。若能穷究天人之际,了解万物之情;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则可谓博学者矣。我往古圣哲先贤,对于博学,大有其人,如孔圣博学,是举世公认者。不宁惟是,其门下七十二贤弟子,乃后辈大儒,孟子、荀子、韩愈、欧阳修、三苏(洵、轼、辙)、二程(颢、颐)、朱熹、陆九渊等;实不胜枚举。经纶满腹,学富五车,其言其行,皆足为吾人之圭臬。兹就先圣先贤,如何治学,以达于渊博,藉资效法,与借镜者。并举为何要博学?及应具有治学之精神、态度、方法;略述

  • 文章訪國寶級大師——中硏院院士錢穆鄉長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特刊  作者:馮俊華  出版时间:1990-07-06
    关键字: 钱穆 身体状况 治学严谨 衣食住行

    本文作者馮俊華鄉長,為本會青年勵進社社員目前擔任台灣廣播公司企劃部主任、及「電信之聲」「美好時光」「電的世界」「投資講座」等節目主持人,曾獲頒廣播金鐘奬,是一位傑出的廣播工作者。—編者按

  • 文章汪家鈺風範永存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2期  作者:本刊資料組 出版时间:1970-01-25
    关键字: 汪家钰 追思祷文 镒老 教育工作 治学

    好暂时囘不了家,能为家鄕人服务,能常常听到鄕音也是好的」。这种退而不休服务精神,博得旅台人士一致的崇敬。谈到治学,这位对敎育工作颇有心得的长者说:学必专始成,要博采融贯才可」。对孩子汪氏认为:「好学校有坏学生,差的学校也能作育出好的学生,敎孩子要启发他的志向,家长们不要拼命勉强孩子们读死书。」此语可谓切中时弊。在镒老一生的公职中,有一点足以叙述:一是他在抗战时为奉 蒋夫人号召离开服务廿多年的财政部,到川东担任五通桥保育院院长好几年,朝夕奔波,与无数难童同眠共

  • 文章四書導讀及莊子探微讀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06期  作者:姚廣圻  出版时间:2002-08-15
    关键字: 四书 治学态度 导读 读后感 评述

    ,对「耳」字之有无,不必刻意求甚解。等等。)但作者治学随处可见谨严。如孔子「一以贯之」在《论语》凡两见,作者认为一属道德范畴,应贯以仁;一属求知范畴,应贯之以会通(仝上书第四十五页)。有人认为「乐本无经」,作者对乐深加研究,并于《乐记》中找出《乐经》印痕(同上第八页)。又如辨别「恭敬」之异同,査出《论语》中从未「恭敬」连用,只有对举。可谓辨析入微(同上书第十三页)。书中每述一义,数说并引,而对精辟或平允之说,作者情有独钟,或特为指出,或用証己论,读者比较

  • 文章丁公佛言治学之精神与成就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魏懋傑  出版时间:1984-09-20
    关键字: 丁佛言 治学精神 学术成就 《还仓室遗珍》 先贤行谊

    特就所知,略陈一二,俾供文人雅士参考之门径,而幸勿以凡品漠视之也。呜呼!公之墨宝篆刻遗珍,以公而言,仅系治学余事,遣兴之作耳,视为小道,未尝自以为学术上之代表也。然由硏究古籀之创见,整理文化遗产之成就,已深具传世不朽之价値矣!由此亦可想见公治学谨严之态度,及锲而不舍之精神,如谓为又一卓然不朽之事蹟,其孰曰不宜!

  • 文章申故教授慶璧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9期  出版时间:2009-12-25
    关键字: 申庆璧 人物事略 献身教育 编纂方志 治学著作

    兴建南广学园,将理论与实务结合,嘉惠桑梓,有甘棠之咏,荣获地方首长赞扬。先生为充实台湾方志文化,推动学校建教合作,曾领导淡江大学教授,编纂《花莲县志》及《淡水鎭志》,卷帙浩繁,颇获地方贤达好评。先生治学严谨,凡事力行实践,剑及履及,尝以毛笔楷书十三经全文,分赠淡江大学、佛光大学,及其子女,其毅力之坚强,爱心之笃厚如此。先生平日茹素,生活淡泊,以述作为志业,黾勉从事,夜以继日,退休后迄近百高龄,仍笔耕不辍,不知老之已至,今年六月上旬,因感肠胃不适,就诊于国泰医院

  • 文章幼年橫塘 槎尹夫子門下受業憶往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6期  作者:唐匀剛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周晋均 授业门徒 治学之道 对对联 作诗词

    夫子晚年,與人題字,或應酬函箋,落款署名,常用周晉均、周槎尹,兩個名字。晉均,因其兄名晉壎,以壎均二字而論,當與子瞻子由一樣,皆出其先人之手。至於槎尹之義何在?槎是木筏,或神祕仙舟。杜甫詩:奉使虛隨八月槎。尹是嗇夫版尹之尹,(字見古文魏徵諫太宗十思篇)猶民,猶夫也。則槎尹,即是船夫。這可能是夫子自取之名號。槎尹老夫子設帳授徒,其琢磨打造門人學業方法,益有三焉:一、每日反覆熟讀左傳、上孟、及三蘇文章。二、每日博覽群籍。(任何書都要瀏覽,但最重要者,當是易知...

共20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