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永康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在台湾永康人及其世代传承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8卷 第12期  作者:王時鼎 出版时间:2006-12-10
    关键字: 世代传承 永康名贤 永康

    是后来与王茂忠在台北市重庆南路不经意到才知道的)。还有倪荣禄,是我弟弟同学,章成蔚是我表姪,及周纯仓、徐文康。当时我认识的老乡,亦仅上述十多人而已。要说来,除翁显康与徐文康乡长外,都应算是来台湾,当时二十多岁、尚未成家的应属于「第二代」人。一九五四年,楼桐孙乡长(立法委员,在孙科做院长时,曾做过立法院秘书长)等,在中央日报刊登发起成立永康同乡会。首次大会在台北市济南路华侨会堂,就在空军总部后门过去一、二公里。那时我是军人,按规定不得参加同乡会等社会团体。但因

  • 文章简介永康县和永康胜景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5卷 第4期  作者:應雨金 出版时间:1983-04-06
    关键字: 永康历史 永康文风 永康胜景赋》 县名历史

    永康县位于浙省中心,面积一千四十四平方公里,人口约四十八万,地势四周环山,中部为一盆地,俗称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川景色奇伟,气候四季分明,民情纯朴。永康建县甚早,据史料记载,始建县于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二四五年)。南北朝梁代曾一度升为缙州。领过东阳郡,后废州复称永康,仍属东阳郡管辖:唐武德中又升为丽州,隶江南东道,故永康又称丽州。永康县名来历,传说纷云,古老相传东吴孙权之母,即国剧龙凤呈祥中之吴国太,病愈后曾来永康上封寺进香还愿,永保安康故名。又云古之猎者

  • 文章紫微坝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8卷 第3期  作者:應彰乾 出版时间:2006-03-10
    关键字: 紫微坝 永康市 竣工仪式

    永康历史悠久,黄帝南巡石城山,建天子都,铸鼎炼丹,为神州五金之始祖;吴赤乌八年置县,唐武德四年升丽州,八年复为永康县,盖遐迩闻名之古邑也。位居浙中,山川秀丽;人杰地灵,辈出贤哲。胡则读书方岩,科开八婺,勤政爱民,毛泽东赞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五指泻水,龙川奔腾,拍岸惊涛归大海;十峰眠牛,文德隐逸,著文立论集松溪。良辰美景,旭日冉冉托首像;举世无双,石翁悠悠现佛光。四愿山环郁秀,两溪交汇丽城。望一轮明月,流月双溪下;指两道金波,合波一江间。洞口浮花,漩翻彩

  • 文章大陸探親紀行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4卷 第9期  作者:應雨金 出版时间:1992-09-10
    关键字: 永康 亳塘 承德 长城 故宫

    一、送骨灰到杭州七十九年八月第一次到大陆,是探望姑丈骆振韶将军的病情,曾写了一篇「大陆探病记行」。今年五月份退休,六月份作第二次大陆探亲之旅,伟达旅行社安排六月二十二日去,七月十五日返,全程二十三天。这次主要是把姑妈的骨灰携囘故里,所以事先要申办除户证明,以便挖坟、检骨、火化,然后封坛携带,还要到衞生署检疫总所申报通关证件,一切手续亲自参与,顺利踏上旅途,安全抵达杭州后亲自把灵骨交给表妹,表妹要供奉在家里一段时间,然后携囘永康故里安葬。记得三十五年春天

  • 文章永康登夏树岭口占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18期  作者:前人 出版时间:1995-09-10
    关键字: 永康 夏树岭 山路 村外桥 风景

    山路泥封雪未消,雪消我已别家遙。無情最是溪邊樹,回首頻遮村外橋。

  • 文章在黄龍悠然村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67期  作者:何信峰 出版时间:2014-12-31
    关键字: 黄龙岛 悠然村 永康 元宝石 文人墨客

    也不在乎。不久,一块一百余平方米的庄院突兀出现了。庄院四周长满月月红、西洋牡丹、芙蓉、雪球、金针花等,红、白、黄……色泽鲜艳,再加上青松翠柏衬托,构成一幅幽雅美丽的山里人家;庄院正门的横匾「悠然村」三个大字雄浑遒劲、赫然醒目,门旁「东方诗词协会黄龙分会」的招牌不同凡响。来到这里,只觉得生意盎然,自有一片境界,人文景观,令人品味不穷。「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今始为君开」,我进门见屋舍轩敞,落落大方,古雅洁净,室内笔墨超逸韵味悠长。在我面前的是渔民诗人许永康,他那年近六十

  • 文章浙東各縣的地方行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3期  作者:方鳳揚 出版时间:1968-09-15
    关键字: 地方行业 临海人卖灯心草 乐淸人卖糖 永康人打小铁 绍兴戏 金华火腿出东阳 游人卖小猪 仙居人卖虎骨膏和东洋参 黄岩人卖草帽 绍兴师爷

    的足迹,他们最特别的一点,是他们那根扁担特别的软,担起来一顚一顚,令人有一种「舞之蹈之」的感觉,他们都是结伙行进,一路上几十担,有如一队「灯心草舞蹈队」;其次他们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挑担不用「短拄」,一担东西七八十斤重,只在肩上转来转去,显得非常轻松愉快(别县的人挑担都要用「短柱」,此种「短拄」尤以永康人的最讲究,头上还镶着铁,俗称「铁郞短拄」)。乐淸人卖糖——乐淸人卖的糖是白糖,此种白糖是用粽箬包成饼状的白糖块,两个铜板一个铜板都可以买,也可以用头发换,所以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