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间谚语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河南民间謌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9期  作者:馬世和 出版时间:1974-09-25
    关键字: 河南歌谣 诗经 魏风 民间谚语

    前言近年来我曾写过一些民间謌谣,在生力月刋杂志上,连续刋登,不过那些謌谣,是全国性的,范围较广,不分省域,不分类别,随钞录先后为次序;约四五百首;现在我再计划写一些关于河南一省区的民间謌谣,为中原文献月刋补白;因为我是河南人,生于河南,长于河南,而梦寐中又是河南,无日不在想着河南,俗语说:『人生难舍故鄕土』从可知故鄕之印入脑海之深也;所以河南风俗,河南民情,比较淸楚,写河南事,说河南话,比较容易,与家鄕父老,兄弟姊妹,谈谈家鄕情况,说说田园桑麻,道也有

  • 文章杭州民间谚俚俗语

    来源期刊:《桐廬鄉訊》 第8期  作者:中天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杭州民间谚语 方言俚句 歇后语词

    余於杭垣成家,老伴汪以南女士,久籍當地,熟諳世俗民情,處世禮善,每回我留杭家居時,於生活相處或與親友共聚相敘之時,她與來客,每每將本地的諺話俚句或歇後語詞,很適宜自然夾述在相應的言談中,使得講話的語勢更為加強,意涵更所增添,使當場的一番話局,益顯情境真切,意趣橫生,事後我總以「拾穗」「集錦」的心意,回顧錄存,今特彙列於後,以供讀友覽閱,並望提供相關資料,增益其不足。如能由此添生愉悅,尤所期盼也。※ ※ ※ ※ ※ ※ ※ ※ ※ ※ 好貓管三家。 船破三千釘。 ...

  • 文章歲序鄉情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7期  作者:方延豪 出版时间:1969-03-29
    关键字: 故乡深情 往事追忆 民间谚语 春节习俗 腊八粥

    岁尾年头,鄕思倍切,因杂忆故鄕旧事,以南歌子单调拍之,村谣俚唱,所以遣兴,固无关宏旨也。录寄本刊,亦聊为诸鄕长思鄕谈往之一助耳。腊八斋僧粥,廿三送灶神。凋年急景逼穷人。私债官粮都了,是良民。腊八粥起源佛寺,送灶则家家户户,由来已古。吾鄕民风淳厚,官粮私债,无不悉力以赴。八月粜新榖,三春卖早绿。卯粮寅吃实堪悲。无奈寒衣未赎,北风吹。风雪残年,穷苦人倍觉堪怜。未雨先绸缪,及时早安屯。三天起早一工论。祇看田头地角,识新婚。谚语谓但看田头地角,便知那家是新婚

  • 文章「花都」文壇話芳芬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0期  作者:葛國崢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鄢陵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谚语 戏曲作品 小说路口

    鄢陵县文化事业源远流长,先民们在劳动之余,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歌谣、故事、传说、谚语等,更有文人骚客自由结杜、诗歌唱和、著书立说、刊印收藏。鄢陵文坛上虽无遐迩闻名的巨掣大家,但众多的业余文学作者遍布城鄕,他们生活工作在第一线,感情充沛,创作欲旺盛,作品鄕土气息浓郁,表现出淳厚的黄泛区风土人情,像不知名的芳草野花,芬芳四溢。一、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采录是民间文艺学的基础,也是进行理论硏究的前提,它是我国当前波澜壮阔的民间文学运动的洪流之源

  • 文章飲食與健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劉心敬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健康生活 饮食健康 养生杂谈 民间谚语 少荤多素 芝麻 小米 饭后散步 心宽

    1要想人长寿,飮食须讲究。2把式是练出来的,健康是吃出来的。3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晩餐吃少。4少荤多素,健康长寿。5多吃蔬菜,有益无害。6少食盐,少吃糖,少患病,人健康。7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8长吃黑芝麻,明目又养发。9小米是个宝,养胃又健康。10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11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12桌上常有醋,家人皆长寿。13一日吃三枣,终身不显老。14一天一个蛋,营养不缺欠。15瓜果梨桃常入口,健康身体自然有。16不吃煎、炸、烤,疾病自然少

  • 文章恩有恩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1期  作者:邱文梅  出版时间:1989-03-01
    关键字: 民间谚语 因果报应 穷书生 小白蛇 外出乞讨 白蛇报恩

    恩有恩报,仇有仇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当报不报,时间未到。—谚语海属一穷书生,中年丧偶,未留下子女,后亦未续絃。外出餬口。正月十五开学不几天,屋后小解,见一手指粗几寸长小白蛇绻缩抖颤,怪可怜的,遂包回放抽屉里,盖上棉絮,饭时悄悄给点吃的。天复天,月复月如斯。小蛇大了,食量也大了,抽屉容不了放桌底箱内。时主人常嘀咕,先生饭量怎么一天天大呢?欲有辞退之意。年终告主人说,照顾不来了,请另聘。小白蛇呢!又悄悄地放走,小白蛇啊!我无法养你了,你另求生去吧!先生

  • 文章泛談「七夕」與「中元節」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3期  出版时间:1968-09-15
    关键字: 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 乞巧节 七夕鹊桥 七夕的民间谚语 中元祭祀的民间习俗 祭祖先 东京梦笔录

    今年農曆閏七月,不但有雙中元的佳節,同樣是有雙七夕的美景;我們旅臺人士,久別鄕關,却有每逢佳節倍思鄕的感歎!更何況一年中有同樣的雙重佳節。因此,我草就此文爲浙江月刋來凑個熱閙。不過,我國各地之歲時節物,依據禆史紀載,實大同而小異。祇以昔日吳越接壤,(今之蘇杭)風土習俗,更較相同。當否,尙冀風俗通專家鄕長,不吝指正!一、七夕良宵的意義七夕,是一個富有詩意的美景良宵,嘗讀唐、詩人杜牧詠七夕云:「銀燭秋光冷畫屛,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凉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 文章冬至谚语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5卷 第12期  作者:平山  出版时间:1983-12-10
    关键字: 民间习俗 冬至 谚语

    中学毕业生一斤,大学毕业生二斤分配之。冬至尙有谚语数则,为历代老农之传下,为千古不朽之传言,如「冬至月头、卖被买牛」。「冬至月尾,卖牛买被」。「三夜霜,煖如汤」。冬至百六是淸明。农村甚少日历,仅凭记忆所得,由冬至翌日起算,过了一百零六中日,即是淸明节,毫厘不爽冬至如在月头,即十一月半以前,月尾,在十一月半以后,是年月头冬至,天气必然和煖,可以把棉被卖去,买条小牛囘来,养到明年十月,卖去牛来,稳赚利息一笔。如属该年冬至,在十一月月尾,必然天气寒冷,要把牛只卖去,购买

  • 文章家教谚语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作者:劉秀香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家教 谚语 民间文学

    家和萬事興,吵鬧散人心。和氣一家樂,同心萬世成,家有一個老,當過一把鎖。有爺有「哀」珍珠寶,老爺無「哀」路邊草。做官買田,不如子孝妻賢。還生吃四兩,當過死里祭豬羊。好子不貪爺田地,好女不貪嫁時衣。長兄當父,長嫂當母。食飯千人,主事一人,侄子打阿叔,宰豬三百六。爺娘惜子長江水子,惜爺娘擔竿長。千跪萬拜一爐香,不如生前一碗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養兒不知娘辛苦,養女才知苦了娘。兄弟和好土變金,子嫂和好家業興。一代富,咬薑啜醋;二代富,綢衫綢褲...

  • 文章安阳谚语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期  作者:李可珍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安阳谚语 乡土民谚 粉浆饭 民间习俗

    數九(立冬日開始起計算日子)頭九二九伸不得手,三九四九沿冰走,五九六九沿河(兒)看柳,七九六十三,行路人把衣寬(脫,八九七十二,黃狗臥陰(涼)地,九九楊(白楊樹花)落地,十九杏花開。燈△正月正,正月正,正月十六兒(日),打(提)花燈。△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六兒(日),雪打燈。(如此預兆預測次年田禾豐收。)二月二(陰曆二月初二日)△二月二,小菠菜(兒)調滷肉,吃了飯(兒)上鼓樓,掉下來跌個扒灰頭。(翁媳戀)△二月二,龍抬頭,武藝(兇)媳婦發了愁,十月一日...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