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居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特辑—老包头人的家园)老包头古民居回眸之三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第30卷 第30期  作者:李平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古民居 山墙 斗拱 房檐

    老包头(今东河区)北梁古民居的房檐,是指屋面顶部檐口的出挑部分。这个出挑,又依靠下部为椽檐,上部为飞檐的两层椽子来布局。老工匠们讲究「木匠看三、瓦匠看二」,具体是说屋面顶部房檐的出挑,应是房柱高度的十分之三,这由木工掌握;下部砖砌墙体「腿子」挑出的高度应是房柱高度的十分之二,这又由瓦工掌握。由此可见,房檐尽管在房子的上部,但其基础工序却是从下部就开始了。瓦工先将墙体砌到一定高度,然后在砌筑房屋侧面的外围护墙——山墙的前出部分墀头墙时(山墙的前墙口立式墙体

  • 文章福建土樓群印象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5卷 第6期  作者:蘇虹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福建 土楼 民居建筑 世界文化遗产 振成楼

    △美国从卫星上拍摄到规模宏伟的福建土楼群,误以为是导弹秘密发射基地,为此曾引起一阵恐慌……△二〇〇八年七月六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奉行的第卅二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闽西的山村民居建筑中,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伟、结构精巧等特点,屹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二〇〇八年七月六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三二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人《世界遗产名录》。专家指出,「福建

  • 文章南昌安義「古村群」等名勝古蹟令人賞心悅目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易清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南昌安义 “古村群” 古民居 风景名胜 赣文化

    南昌 易清南昌市安义县是个文明古县,经中科院古脊推动物与古人类硏究所实地考证,五万年前古人类就在安义土地上繁衍生息。境内八大景观、六大遗址名闻遐迩,尤以「七篮洞」、「圣水堂」、「孙虑城」、「古村群」等名胜古蹟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古村群」的京台、罗田、水南三个村地处南昌至安义之间,离县城仅十公里,且三村呈三足鼎立状,彼此之间相距仅一里之路。京台村有古民居二十余幢,清代古戏台一座,明代麻石门牌坊,砖质宝塔,古水井三口,而最大的一幢古民居竟有四十八个天井

  • 文章(特辑—老包头人的家园)老包头古民居回眸之一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第30卷 第30期  作者:李平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古民居 建筑风格 宅门 门柱石 街门

    四合院,简单地说,就是四周有房屋的院子,是中国古老的传统院落式民居住宅,其数量和种类,当首推北京为最。然而,四合院在老包头旧城区(今包头市东河区)也比比皆是。虽然在一九九年年「五·三」地震后开始的数年旧城改造中,从西门大街到东门大街以南的四合院已被拆除,但在北梁地区却仍可见到院落成片、墙脊相连、宅门对视的幸存院落,构成了与当代楼群住宅截然不同的古民居住宅建筑风格,而接近四合院的第一道景色就是宅门。宅门,俗称大门、院门、街门、门楼。老包头四合院的宅门多为

  • 文章懷念南門壇上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75期  作者:王殊 出版时间:2008-11-01
    关键字: 常熟 民居 历史沿革 童年 读书时代

    在《常熟日报》上看到了要保护南门坛上及周边地区原来格局和风貌的消息,而且还附有一张丰乐桥两岸依水而筑的民居照片,非常高兴。我就是在这个地方度过了童年,受到小学教育的,至今历历在目。笔者今年已八十三了,这个消息和照片深深地引动了我的相思和回忆。我1924年10月出生在丰乐桥北岸上塘街接官亭的一座大宅院里,我父亲兄弟四人,都住在这个宅院里,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后,宅院被日军烧毁才分散。在我出生之前,接官亭早已没有了,只有一个来回无锡的轮船码头。我曾多次随

  • 文章山地民居第一村——林坑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0卷 第5期  作者:李盛仙  出版时间:2014-10-01
    关键字: 林坑 明朝 山地民居 自然风光 人文景观

    楠溪江畔多名胜,山居最好是林坑。凡到过浙南永嘉县黄南乡林坑村的人,无不为那里的自然环境和山地民居浑然一体的村落布局所陶醉。当我们驱车来到群山环抱的林坑古村时,率先扑入眼帘的是如诗似画的山村美景:竹海、松山、小桥、流水、人家、古木屋、石头路。这里环境清幽,平和古拙,恍若仙境。村前是竹海,凉风吹过,秀影摇翠,远远望去,似海涛翻腾,碧波奔涌,美妙至极;屋后是松山,郁郁葱葱,恰似一道天然屏障,为之抵御骤雨狂风。那两条腾蛟起风的溪流,从村中穿过,成为远古村落规划

  • 文章(特辑—老包头人的家园)老包头古民居回眸之四

    来源期刊:《綏遠文獻》第30卷 第30期  作者:李平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古民居 四合院 古代建筑 满面门窗 风门

    老包头(今东河区)北梁四合院的房屋,多采用满面门窗的形式。满面门窗就是房屋正面除窗台下部的外砖内坯的槛墙外,上部均为木结构的榻板、风槛、窗扇、窗棂,直到房檐椽条。中国古代建筑多以柱梁木制框架为承重结构,在台阶(台基)上先立起木框架,然后建好屋顶,再砌装门窗,这也称为「装修」。东河区北梁的古民居门窗大多属于这种样式,而且这样的门窗还可以根据需要拆装、移动、变换。我国自宋朝起就「凡庶人家,不得施五色文彩为饰」的规定,明朝又强调「庶民居舍,不许饰彩色」,一直

  • 文章鎭海十七房被確認為全國最大明清民宅群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22期  作者:肖工 出版时间:1996-01-10
    关键字: 明清民居建筑群 镇海十七房 石雕 龙石匾 工艺

    十七房,位于宁波鎭海区澥浦鎭郑家村,是一座经历了几百年风雨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今年二月二十八日大陆新华社播发了《宁波发现全国最大明清民宅》后,顿时引起世人瞩目。此前,已知全国最大的清代民宅为湖南张谷英村,占地二万平方米,其气势、建筑水平逊于十七房,建筑历史和建筑面积更不如十七房。近几个月来,到鎭海澥浦十七房参观、游览、考古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十七房原为郑氏世居。据天一阁藏清《较川灵绪郑氏家谱》载:郑氏始祖桓公名友,系周宣王的胞弟。公元前八〇六年,周宣封友

  • 文章走進山豐村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8期  作者:邱漢章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三丰村 “三方”村 自然风貌 客家民居 风土人情

    找到。巨石还在,石刻犹存,只是「虎瀑」已不见身影了。这「竖起脊梁”四字,我潜意识里一直在寻觅的,没想到在这小村里看到,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据说,还有罗卓英将军手书「梅潭涛壮」四字石刻,位于梅潭河岸,可我好像一直没有看见过,不知在梅潭河岸哪一地点?从村口古树、巨石处,进入「三方」村。看到小村人家很多,还有几座像模像样的古屋民居。可见,客家先辈很早就在这里开基创业、繁衍后代了,这小村可谓历史悠久。在小村那头,我还看到一间好像荒废了的学校,写着「山丰

  • 文章弘揚客家文化 共建幸福家園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31期  作者:周伯乃攝影 出版时间:2011-07-01
    关键字: 客家文化 高峰论坛 同乡会 乡音 民居建筑 鼓浪屿 合影

    是参观,分别赴蕉岭县、丘逢甲、梅州市等地参观。谢晋元故居、长潭,以及中国国家级的客家博物馆、东山书院、院士广场、归读公园、客天下、叶剑英纪念园、麓湖山文化产业等地。晚上大会闭幕。二十五日乘游览车离梅赴福建省永定参观永定土楼群,是中国建筑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城民居建筑,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具有防敌的功能。夜宿厦门翔鹭酒店。二十六日晨赶往鼓浪屿,观看素有海上花园的鼓浪屿别墅群,它利用天然地形巧妙布局,全岛分为藏海园和补山园两大部分,各景区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