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47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98期  作者:孫貫江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普济 鹊桥 奈何桥 思考

    是路的连接,也是对水的征服。「一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有了,即使「天堑」也不在话下。「蒹蒹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了,两岸的恋人,再用不着望水兴叹!的用处,实在是美妙无比。儿时在章旦,住处濒临小溪,出家门数步,便有一座小,她有一个好听名字,叫「普济」。用三块花岗石铺成,古拙而坚实。的一端有着二株蜡树,枝叶葳蕤,四季常绿,覆蓋在的上空,和相依相伴,亲切而和谐。从小时开始,我每天都在上往来,可以说我的人生之旅,就是

  • 文章故鄕憶舊之七(一)八十年前故鄉城南述舊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69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2-03-20
    关键字: 便民 小南海 致和 南市

    前几年赴大陆探亲,总角交朱龙湛先生曾塡词一阕记其事,其中有句云:「人换世。谷为陵。」到无锡一看,确实是「谷为陵」了。八十年前民初城南的景象,已全都不见了,可是在我记忆中,却仍然是印象鲜明。将此点点滴滴写出来,也许可供后人凭吊并有益于考古之用。一、便民与小南海无锡水道有弓河、絃河、箭河之称,都是以水道形势而命名。絃河是直河,从北门一路直通南门,出南水关接大运河。弓河是弯曲形,沿城脚转向,便民却跨在弓絃河之间,在弓弰之处,也是二下塘和三下塘交汇点。此

  • 文章斜张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17期  作者:亞仙 出版时间:2006-08-31
    关键字: 斜张 台湾 光复 重阳

    六十四年始在板中山路及台北市西园路间重新兴建光复大楼,以容纳更多的车流量。此的造型为斜张式预力混凝土构造,为国内最早兴建的斜张式,具有平衡和谐美感,加以鲜红色彩,令人惊艳,成为当地明显地标。2.台北重阳—堤防夕影醉:跨越淡水河、三跨、双塔H型塔柱的重阳,在高速公路或到社子堤防骑单车时,都能仔细欣赏。以夕阳、观音山为背景的重阳,也是摄影者钟爱的。3.台北大直—竿式线条美绝:大直是举世第一座「钓竿式」斜张,塔高六〇公尺,主跨一七二公尺,就像

  • 文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5期  作者:陳錦鳳 出版时间:1981-05-25
    关键字: 小品文

    每当我走在远东区最长的一条—跨海大上时,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快活,因为「它」带给澎湖的人们和来澎湖观光的游客极大的方便和舒适。昔日跨海大尙未建造时,人们要到西屿鄕各地去探亲、工作或游玩,必须坐船才能抵达,既慢又不舒服。自从跨海大建造完工后,上每天都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煕煕攘攘好不热闹。使澎湖的景气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种类很多,除了人工建造的铁、吊、石、木之外,尙有一种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上的是沟通两地间交通、经济的工具。有了

  • 文章虞城晚眺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5期  作者:朱惠宗 出版时间:1998-08-01
    关键字: 虞城 大厦 虹桥

    虞城处处彩旗飘,夜景绚丽分外娇。大厦摩天比梳栉,华灯初放化虹。新区欢奏文明曲,闹市争掀改革潮。五十万盆花烂漫,琴川装点更妖娆。

  • 文章闲话宁波城裏的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87期  作者:李立中 出版时间:1993-02-01
    关键字: 宁波 柳汀 板桥 西河 姚江大桥

    阿拉宁波,地处江南水鄕,即使在城里,也是河道纵横,需要有众多梁供人们通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政建设的发展,城里大多数河流已经塡平,梁也随之拆除。根据家鄕习惯,城里很多老地名,都以命名,因此常说某某人,家住在广济、二十条、石柱等等。现在,已拆除,以命名的地名,也就随之消失。现在,许多离鄕多年的游子,囘来后就打听不到原址,只能怅然赋归。但是,如果您找到解放北路九十一号(原北大路)的台联会,或者直接凭印象到原地址附近的居民会,向老年人打听

  • 文章寻访张墓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80期  作者:潘正言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张墓 常熟 参观 笔者

    1990版《常熟市志》军事篇中记载:“1937(民国二十六)年11月13日起,常熟保卫战鏖战一周,我军西撤后20日,自城区退至西门外的国军广西部队,在湖、张墓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相持一昼夜撤离。”但是战斗过程与参战部队的具体情况却知之甚少。五月二十三日下午,笔者特地去尚湖西部实地去寻访了一下张墓。按地图上的标示,张墓座落于虞山鎭与冶塘镇的交界处张姆(墓)塘上,南北走向。驾车沿着三环路到了湖边,现在的湖已是一座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下车去农家打听

  • 文章卢沟「卢」字考证答黄文范先生「窜改芦沟」大文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4卷 第5期  作者:陳家驥 出版时间:2002-05-10
    关键字: 《窜改芦沟桥》 卢沟桥 《北辕录》

    编者按)陈家骥先生系本会资深监事,国学渊博,尤长于校勘,曾任世新专校讲授校勘学多年,今提出卢沟「卢」字考证大文,引经据典,考证确实。笔者在《中国语文》第四九〇期发表一篇「关于卢沟卢字的论证」。却引来了两位文坛巨擘——黄文范和姜龙昭二位先生的砲轰,砲火猛烈,锐不可当,使我腹背受敌,陷入两面作战。尽管如此;但笔者对卢沟应该用卢而不应用「芦」的信念,丝毫没有改变。为维护眞理,义无反顾,决心奋战到底,蕲求眞理的伸张。卢绝非「芦」:㈠有史为证:⑴《金史河渠志

  • 文章走三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7期  作者:遜如  出版时间:1973-09-20
    关键字: 中秋节 走三桥 大市 凤光 三凤

    故鄕旧俗,每遇中秋佳节,晚饭后,一轮皓月当空,人们就邀集数位知己,一同去作「走三」之举。一路上谈笑风生,口中还嚼着新上市的良鄕栗子,以及白果,菱、藕之类,享尽夜游的乐趣。「走三」的典故为何?因笔者那时在家,尙系儿童时期,不明究竟,待略懂人事时,即行离鄕背井,外出流浪,迄今三十余年,未回家鄕,但忆起昔日情景,犹历历如在目前。笔者幼时,家居无锡城中西大街,每届中秋节傍晚时,见家家门口烧香斗,供菓品,拜月亮,眞是五花八门,争奇鬪胜。待晚饭后,即跟随大人

  • 文章南門二下塘憶舊(一)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22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88-04-20
    关键字: 无锡 台北 锡匠 便民

    自民国二十八年政府撤退来台以后,故鄕无锡已变化甚多,城墙拆除,弓河、箭河,一槪塡平,自南向北的二下塘已拓宽改称中山路,从三凤到此门拓宽为六线道,三凤以南为四线道,仍保留原有二下塘和上塘之间的一部份房屋,名虽亡而实存,直到今年(一九八八年)春天,三凤到南门一律改为六线道,所有旧屋,全部拆除,于是二下塘的名称,已成为历史上的名词了。沧海桑田,世事变化,原来无足为奇,可是在我们生于此地,长于此地人,不能无怀旧的感情,囘想七十年前的旧事,历历在目,白头宫女

共474条记录 1/4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