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来历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千柱落地龍王宮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59期  作者:何雷書 郭忠央 出版时间:1996-10-20
    关键字: 龙王宫 来历 传说 概述

    定海区干鎭东南的小山岙里有三间平屋,名曰「千柱落地龙王宫」。对于它的来历,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相传,淸朝乾隆皇帝游江南到舟山,在灌门洋遇到了乌风猛暴,巨浪滔天滚滚而来,皇帝乘坐的楼船随时有沉没的危险。水兵们一个个跪在甲板上求海龙王保佑。乾隆皇帝见此情景也摆起香案,求海龙王保佑,并许愿:「海龙王有灵,赶快平风息浪,朕拨万两黄金,在对面山岙里造一座千柱落地龙王宫。」说来也怪,皇帝话音刚落,狂风顿息,顷刻间风平浪静,楼船安全地返了航,大家都认为这是海龙王显

  • 文章家鄕民間傳說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43期  作者:朱茂翻 朱良成 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家乡 传说 福字 来历 外甥皇帝

    一、门上贴「福」字来历相传明朝初年,有一次七月半,人家都去看灯,开国皇帝朱元璋独自便装到街上去走走。街里眞热闹,老百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出来看灯。有个人指着一个妇女讲:「这人介好看,脚小不过。」正好被朱元璋听见,他生气了。朱元璋心里忖:我老婆马氏脚大猛,这是特意在讥讽皇后,才讲脚小好看,他悄悄跟着说话那个人,在那家门上做了个记号,囘皇宫去了。囘到宫里,朱元璋把昨天事体对老婆一讲,马皇后问:「侬打算咋弄?」朱元璋讲:「我在这人家门上贴了个『福』字,明早

  • 文章魂兮去吧,墮民!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44期  作者:鄥梅 出版时间:1997-11-10
    关键字: 堕民 概述 来历 史籍笔记

    等地。明代又称为「丐户」。又相传南宋时,金军南下,宋将焦光钻率部投降。迨元军北退后,宋人引以为耻,乃贬其部卒之籍,称为「堕民」。此外尚有明初设置之说,其成员传系张士诚、方国珍的部属。数百年来被视为「贱民」的一种,不许与一般平民通婚,亦不许应科举,多任婚丧喜庆杂役等事。清雍正时削籍,与平民同列。据此,对于「堕民」的来历,其所述第二、三两类,在史籍笔记里也略有提及,但是大多语焉不详,就是在这部很有权威性的工具书《辞海》里,也是以「相传」、「之说」笼统交代,粗粗

  • 文章翁同龢的手杖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77期  作者:胡燮敏 出版时间:2009-05-01
    关键字: 常熟 翁同龢 纪念馆 手杖 来历

    常熟市翁同龢的纪念馆内,陈列著一根手杖,这手杖通体乌黑,寒光闪闪,杖的上端有一圈细银丝镶嵌的回纹图案,杖身上有“鸟怜池树静,云近岳天寒”诸字,字字双银丝镶嵌而成,杖下端有“翁同龢”行草?亦用双银丝镶嵌,这是根珍贵的手杖。目前,除了翁同龢的书画外,这是翁同龢唯一用过的实物了。说起这根手杖的来历,有一段奇事:1945年5月,常熟城里有一位老中医陈凤璋,正在坐堂开诊,来了个衣衫破烂的叫化子,这叫化子拄著根拐杖,前来看病。陈凤璋给他把脉、测体温、看舌苔,诊断为

  • 文章臘八粥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王大任 出版时间:1975-11-01
    关键字: 腊八粥 来历 做法 思乡之情

    漢以戌臘,魏以丑臘,劉宋以辰臘,是臘本無定期。荆楚歲時記始以十二月八日爲臘日,而唐書曆志以十二月為臘月,故八日俗稱爲臘八,亦謂之王侯臘。相傳釋迦以是日成道,北宋東京諸大寺咸作浴佛會,造七寳五味粥與門徒,謂吃以增福,名臘八粥,一曰佛粥。嗣後民家咸效之,馴至皇帝亦以之賜百官。生活曆引酌中志略謂:「十二月初八日吃臘八粥,先期一日,泡棗湯,至初八早,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佛聖前,戶牖園樹井皀之上,各分布之,擧家皆食,亦相饋遺,誇精美也」。又燕都...

  • 文章歷史典故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0期  作者:張彥甫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典故来历 文献记载 现实意义

    自己的严格要求,慢慢就变坏了,像蹲在梁上的那位君子,不就是这样么?」盗贼大惊,慌忙下来,叩头请罪。经过陈实一翻有理有节有力的说服教育,又怜舍给小偷两匹绸缎,劝小偷回去改邪归正,小偷感谢不尽。乡里盗窃大大减少。此为梁上君子的出处来历。四、「包弹」(弹音淡)一词,为豫东方言,源出《包公正传》,宋仁宗庆历年间,包拯任北宋监察御史,包拯刚直不阿,铁面无私,例行职责,大胆监察弹劾贪官污吏。据《包公正传》载:他弹劾淮南转运按察史张可久贩卖私盐;他弹劾汾州知州任弁利用职权

  • 文章張隱富甲台澎

    来源期刊:《同安》 第30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张隐致富 乌金来历 后代生活 张家故居

    其余三落,迭经整修,亦失原来风貌。遗下裔孙,除部份迁居基隆外,留居瓦硐村者,不过数十人。最近张家后人,又在银库之后,增筑楼房一座,象征「十全十美」以求家道之中兴,成为民间趣谈。澎湖县政府,对于张家故居,颇为重视,经鉴定为有历史性之文化古蹟,曾拨款补助张家后人,在故居中建立纪念堂,供奉张家历代祖先神位;并陈列:1张隐及其亲属木雕像,神采栩栩。2建造屋顶瓦硐,旧存只有数枚,已予珍藏。3木屛一座,古色古香,为名匠之雕刻品。4石刻柱珠、柱座。5刻有「怀远将军」四字

  • 文章六弦河、七弦河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76期  作者:俞秉麟 出版时间:2009-02-01
    关键字: 常熟 六弦河 七弦河 来历 教育

    位於虞山東麓的六弦河與七弦河是常熟著名的“琴川七弦”中的最後兩弦。它們曾是北門大街一帶地區的主要泄洪河。每當暴雨降臨,山洪就順著山坡從言子墓、山弄、體育場等處沖下山來,越過北門大街進入含暉閣、椐樹弄,一直流入這兩條河裡,以致河水暴漲,河岸被沒,民房被淹等現象發生,直到上世紀北門大街拓寬改造後,才得以改善。它們也是附近居民的母親河,在三十多年前,這裡居民的用水除了幾口小井便是這河,沿河八九個水站石級是他們日常淘米、洗菜、洗衣的好去處。以往河水未被污染時,河...

  • 文章嚴家的竹葉瑪瑙台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77期  作者:沈愈 出版时间:2009-05-01
    关键字: 常熟 博物馆 竹叶玛瑙台 来历 严氏故物

    常熟市博物館藏有一對竹葉瑪瑙台,以竹葉紋瑪瑙石爲台面,以竹節紋紅木爲四足,大器槃槃,清奇脱俗。這件藝術珍品,世人但知其爲嚴氏故物,而不知其根柢由來,以致妄加猜測,傳聞失實。筆者近日特地拜訪嚴氏後人嚴宏(字家治一九四〇年生)先生,作了一番探究。今按嚴家治先生所述,將來龍去脈聊作披露,以明視聽,備作掌故。竹葉瑪瑙台,現在有人認爲明代之物,不知何所據而云然。推其意,大約常熟嚴氏在明代門第鼎盛,想當然耳。又有人説此物出於昆山顧鼎臣家,更是以訛傳訛,越扯越遠。甚而...

  • 文章中吳要輔 八邑名都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501期  作者:季全保  出版时间:2013-09-25
    关键字: 常州 中吴要辅 八邑名都 文化 来历

    被称为「千载读书地」(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语)。八邑名都八邑名都的来历,是指常州的郡城管辖。到了明代初年,以就天府为京师,常州属于江南行省。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废行省,常州直隶六部管辖。明末清初,常州被定为府,并将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八县归属常州府管辖,故有「八邑名都」之称。当时,常州已是历史上统领最多辖县区的府了。在这时期,常武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势实迅猛,在此基础上,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农业上主要兴修水利,治理湖坝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