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李烈钧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烈钧将军自传自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6期  作者:李烈钧 出版时间:1969-03-02
    关键字: 李烈钧 自传 序文

    总理创造之三民主义,既为建国之本,切盼全国贤达,推诚相与,意志集中,力量集中,期其早日实现。 总理遗嘱于吾人者,为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尤应信守奉行,凡我全国军民所牺牲而翘望者,以及盟邦援助之感情,均将有以慰答,是则于景仰 总理,惓怀先烈之余,所日夜寤寐以求之,而不能自已也。余老矣;衰病侵寻,轸念前途,愧赧曷极,顷者,应党史编纂委员会之请,特将余之生平,纪其涯略,挂漏诚所不免,邦人君子,惠予指敎,实所幸焉。民国三十三年武甯李烈钧识于

  • 文章李烈钧将军自传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31期  作者:姜伯彰 出版时间:1968-10-02
    关键字: 李烈钧 跋文 人物回忆

    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徵集處許處長師愼,啣 主任委員張溥泉先生之命,以雲南起義,護國之役,有關史料,就正於 李武寧先生,蓋以 先生固躬先是役者。然因護國之役,不能不追溯湖口起義,討袁之役,又繼護國之役以後,而復有靖國、護法及北伐諸役,均莫不息息相關,互爲因果,先生則無役不從,且躬膺艱巨者也。是 先生出處,與黨國關係,至爲密切,緣是復請其作自傳,藉詳始末。 先生以過去,在 在總理領導下,致力革命,雖出死入生,始終無間,而深加檢閱,所貢獻於黨國者,未能盡如所期,且...

  • 文章李烈钧与杨赓笙同游石钟山唱和诗读后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2期  作者:袁作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李烈钧 杨赓笙 石钟山 诗词 历史逸闻

    湖口 袁作李烈钧,字协和,江西武宁人(一八八一—一九四六),曾任江西都督、江西省主席等职。杨赓笙,号咽冰,江西湖口人(一八六九—一九五五),曾任江西省民政厅厅长,代省主席等职。他俩都早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李烈钧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长。杨赓笙曾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都是著名的国民革命家。李烈钧与杨赓笙志同道合,堪称莫逆之交。辛亥革命后,袁世凯背叛国民,逆迹昭著。一九一三年七月,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县,发起讨袁的湖口起义(史称「二次革命」)。事前,杨赓

  • 文章民國二年四川討袁之役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65期  出版时间:1968-01-01
    关键字: 讨袁之役 宋教仁 尹昌衡 李烈钧 熊克武

    兵家权得失,明机数,其常也;然倡义之师,所趣者惟正谊,不复计人事利钝,故虽知敌众倍蓰于我,友我军者又已先见摧于敌,而犹继踵高迈,不挠不馁,是固志士仁人之苦心,抑亦所谓不得已而用兵也。民国二年,袁世凯使刺客刺宋教仁于上海,国人大譁。已而外债约成,更欲假海国利械,锄异己,羣情益愤,未几即有罢免五都督之令。江西都督李烈钧首难,陈兵湖口,苏皖湘粤闽等省应之,以世凯厚匄外赀,阴谋自帝,檄起各方共举义兵。四川蜀军总司令兼第五师师长熊克武故党人,世凯先已不乐克武;而

  • 文章楊賡笙的廬山詩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9期  作者:閔正國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杨赓笙 人物事略 李烈钧 庐山诗

    倾向和时代特点,字里行间充满著爱国爱民的激情,充满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眷恋,可谓诗如其人,忠奸立辨,确有可传之义。他所创作的咏庐山诗便是其中最好的例证。这些描述庐山及其周围优美景色的诗词,有的是唱和契友李烈钧、陈三立、胡汉民的,有的是直接写庐山旅游景点的,如庐山天桥、庐山天池寺、石钟山、鞋山等。这些诗词写景状物,记事抒怀,信手拈来,一气呵成,不少是近现代咏诵庐山诗词中的佳作。李烈钧与杨赓笙既是同鄕、同志,又都是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两个人相交莫逆,屡有诗歌酬唱

  • 文章乡贤李烈钧轶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8期  作者:若然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李烈钧 武宁名菜 广州大元帅府 张勋 龙云

    鄕賢李公烈鈞,字協和;我省武寧縣人。爲民國初年響叮噹的人物,先後擔任過江西督軍府總參謀長、海陸軍總司令、江西都督、討袁軍總司令、廣州大元帥府參謀總長及國民政府委員等要職;其一生爲人急公好義,慷慨正直,樂於救人助人,凡有親友舊屬前往求助者,無不盡力以濟。據「南昌文史資料」第六輯記載稱:協公在廣州大元帥府任參謀總長時,有位江蘇籍的舊屬前去看他,並吿以即將旅遊各地,盤費不足,希求資助。公以旅遊不似家居,囊中應有充裕,始能心雄膽壯,玩得開心;乃即將身邊數千銀毫,...

  • 文章李烈钧与庐山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2期  作者:閔正國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李烈钧 庐山 风景名胜 庐山题诗 庐山旅游开发

    九江 闵正国李烈钧是民国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一生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是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军事家。「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力主团结抗战,痛斥卖国投降。李烈钧在行伍从政之余,非常钟情于祖国的大好河山,尤其对夏都——庐山更是一往情深。从一九三一年至抗战前夕,李烈钧几乎每年夏季都上庐山小住,他在山上的别墅有两处,一处座落在牯岭西北的大林沟(今云雾硏究所内),为挚友冯玉祥赠予,以「崇雅楼」名之;另一处在铁船峰东南之莲花台附近,为自己建造,有正屋一椽

  • 文章江西文獻的使命感與道德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4期  作者:周重韶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李烈钧 蔡公时 人物事迹 乡贤名士 文献使命感

    上期我在编者的话中,对「文献」二字根据论语所载作了解释,也根据朱子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作了说明,可见文献乃具典籍价値之历史资料。兹就本文献的工作方向及上期与本期为何以李、蔡二鄕贤为专题理由作一说明:一、上期为何以李烈钧乡贤作封面与专题?尽管过去也刋载过李烈钧鄕贤的相片和文章,但从来没有人作过有系统的考据,加以引证来肯定「如果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中华民国」的文章,兹为了要肯定他:为首冒死策动云南起义,推翻袁氏洪宪帝制,才有今日的中华民国的事实

  • 文章詩詞選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39、140期  作者:龔嘉英 熊琛 張鶴 劉宗烈 楊世輝 郭湯盛 成麟昭 劉力青 鄒瀾清 夏德愷 黃嘉煥 辛如珠 劉實 蕭子明 陳炳堯 曾守湯 涂利清 涂浩瀾 劉金山 出版时间:1990-03-25
    关键字: 李烈钧 滕王阁 往事回忆 人物感赋 海峡两岸

    李烈钧乡贤诗选韵松㈠来槟㈡相聚,未几又之日本久别相逢意倍亲,残冬松柏益精神。问君可记当年事?叹我难知此后身。把酒言欢惟旧好,联床共话喜斯人。何时得副苍生望,羞道漂流别有因。(原载一九一六年二月一日云南「义声报」)注释:㈠韵松:方声涛,字韵松。与李烈钧同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归国后同在云南讲武堂任敎官。㈡槟:即槟榔屿。二次革命失败,先亡命日本,后同去南洋,住槟榔屿。甲寅除夕吁嗟何日得休肩?仆仆风尘又一年。杀气迷漫欧大陆,妖氛黯淡故乡天。愁肠断尽巴黎

  • 文章李烈钧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1期  作者:熊公哲 出版时间:1981-12-25
    关键字: 李烈钧生平 留学日本 武昌起义 讨袁运动 护法运动

    李烈钧字协和,江西武宁人,少时豪侠负气,好击剑,至性过人。父仁民,朴讷忤里中富人,富人讼于县,令收仁民。烈钧前首曰:「繄烈钧实不肯,必以为罪犯者烈钧无所逃死,父何与焉!」令贤而释之。会省武备学堂牒征骁乂,曰:「是能奋身以纾其父,必能奋身纾国矣。」即列上以应。寻选送日本留学。初入振武学堂,以次升于士官,习砲科,谒见国父东京,注籍同盟会,纪元前三年毕业。维时淸方剏办新军,取则强邻,颇登揽新进少年,革命党人因得稍稍滋植其中,或晦迹学校,藉以为资。烈钧归国,初任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