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昆剧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本會會務簡報及鄉情點滴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1期  作者:牟志明 出版时间:1994-01-10
    关键字: 会务 简报 昆剧 会员大会

    办理例行会务工作:△㈠同鄕入会申请。㈡会员会籍异动登记、管理联络。㈢代办鄕亲寻访亲友服务。㈣处理大陆鄕亲信函。㈤过境及贫困同鄕临时应急济助。㈥筹办本市各安老院所同鄕新年春节慰问事宜。㈦会、刊费淸查、催收、表报、征信。㈧月刊编排、校印、寄发。㈨筹办八十三年新春团拜联欢及第十届第三次会员大会。㈩编印大会手册。(十一)花园公墓管理维护。(十二)其他临时有关服务事项。△名震遐迩「浙江昆剧团」邀请来台公演,于民国八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抵达台北市,进驻本市六福客栈

  • 文章阿桃兒做羅絲夢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1期  作者:沈不沉 出版时间:1991-02-10
    关键字: “阿桃儿做罗丝梦” 口头禅 永嘉昆剧 丑角

    阿桃儿做罗丝梦」是温州人人都会说的一句口头禅,但却很少人知道这句话的来历。原来它是指清同、光年间温州同福昆班名丑阿桃所演的一出拿手戏:明徐复祚所作杂剧《一文钱·罗梦》。在永嘉昆剧的角色行档中,丑角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间向有「无丑不成戏」之谚。永昆丑角的特点是按照民俗的习惯方式对剧中人物进行漫画化夸张的同时,又力求处处符合生活逻辑的眞实。在放大角色的可笑性时,又必须使观众感到极大的可信性。这就需要演员具有超人的智慧,从生活中不继地筛选,提炼和积累艺术

  • 文章一树三花,春光独占——温州剧作家三届昆剧节成就佳话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2卷 第5期  作者:沈不沉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昆剧节 剧作家 张烈 昆曲

    七月五曰于苏州启幕的第三届中国昆剧节上,全国共有七个院团的八台大戏参加角逐,此外,尚有来自香港、台湾三个昆剧团的剧目参加展演。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公孙子都》获得优秀剧目奖的第一名;湖南省昆剧院演出的《湘水郎中》荣获剧目奖的第一名;江苏省昆剧院演出的《小孙屠》获剧目奖第四名。这三个剧目的编剧都是温州市剧作家张烈。在同一届汇演中,一位剧作家所编的三本戏都能够在一流剧团上演,并且在全国性的昆剧节上全部获得大奖,这是中国戏剧界的稀罕事,算得上是一桩梨园佳话。张烈

  • 文章古藝薪傳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1期  作者:無名氏 出版时间:1994-01-10
    关键字: 元杂剧 关汉卿 昆曲 浙江昆剧团

    元人杂剧是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正宗始祖。关马郑白(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大家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享受甚高评价。其中关汉卿甚至被目为中国莎士比亚。但就传承华夏古典诗词精妙、文字雅丽、抒情缱绻、表演细致而言,则元末淸初的昆剧的言情戏剧似后来居上。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洪升的「长生殿」所以风靡一时,正由于其台词、演技、剧情、音乐较元剧更上层楼。撰「桃花扇」的孔尙任与洪升齐名,时称南「洪」北「孔」。「桃」剧因其中南北曲混杂,不易演唱,唯剧情曲折,遣语婉

  • 文章一個古樸的劇團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94期  作者:應平書 出版时间:2010-05-10
    关键字: 昆曲 永嘉昆剧团 访台公演 楠溪古韵 《琵琶记》

    昆曲是明朝魏良辅(一四八九—一五六六)对南曲进行改革,而创造出「水磨调」,也就是现在流传的昆山腔。它原本在苏州、太仓一带流传,明末时,传到浙江,形成浙昆,并对当地许多剧种产生影响;清中叶时,浙江全境几乎都有昆班演出,当地也出现了多位昆曲名家,如李渔、洪升等。浙江可说是江苏以外,表演昆曲的重要地区。昆曲传至温州地区后,结合了当地的语言特色、民间音乐,又与原来温州戏班唱的海盐腔融为一体,遂形成风格独特的「温州昆剧」。温州昆剧的独特风格一直保留至今,永嘉昆剧

  • 文章金門印象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91期  作者:周志剛 出版时间:2010-02-10
    关键字: 鼓浪屿 永定土楼 金门 昆剧

    但也并没有认真去洽询自己是否可去观光。而现在,白纸黑字写着,可从金马进出,这可是大好的机会啊。当邀请赴台的台北昆剧团团长应平书打电话询问是否收到入台证时,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她也很高兴说,金门在所谓战地时间去过,开放观光后她也没去过,正好可旧地重游;又问我,厦门可曾去过。因为我们都不曾去过,她提议,不如她到厦门接我和内人朱晓瑜夫妇,从所谓小三通赴台,可比较金厦的民情。就这样,去台之前,我们先参观了厦门鼓浪屿和福建的永定土楼。在厦门就明显感觉两岸的共通处,平书说

  • 文章「青衣」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39期  作者:史鶴幸 出版时间:2014-02-10
    关键字: 青衣 应平书 性情散文 台北女人 台北昆剧团

    衣饰形体乃至情绪意趣造就了城市的时尚与个性。应平书随台北市宁波同乡会组织的返乡交流访问团到慈溪进行考察交流,并向家乡图书馆捐赠了她的全套著作《笑看日出》《激情手记》《苦女凯歌》等多本书籍。戏曲拥趸应平书的文字之功可见一斑。其实,应平书更是中国传统昆曲的推动者,现任台北昆剧团团长。去年她在郴州受访时说:「昆曲进校园,播下艺术的种子,一定要更积极地去做。」「在大学里学过昆曲,二十年后又从事了昆曲艺术表演」——带着眼镜、留着短发的她温尔一笑,用简短的一句话诠释

  • 文章古越幽兰呈异彩浙江昆剧驭风来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1卷 第5期  作者:金國銓  出版时间:1999-05-10
    关键字: 国家一级演员 昆剧 十五贯 双熊梦 浙江同乡会 浙江京昆艺术剧院

    一、前言新象二十几年来,为台湾观众开拓了艺术视野和领域,功在社会。年初,再度申请浙江省京昆艺术剧院来台,并于抵台翌日(四月二十一日),即假台北市台北国家剧院盛大演出。迄至笔者追记时,已演出六天七场,倍极辛劳。浙江省京昆艺术剧院由院长汪世瑜先生率领张世铮、王世瑶等国家一级演员曁工作人员计五十五人,来台演出。浙江省京昆艺术剧院前身为国风苏昆剧团,是四十年代唯一演昆剧的剧团,该团由著名昆剧艺人周传英、王传淞、包传铎等,和苏剧艺人朱国梁、龚祥甫、张娴等组成。经过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