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字共返回10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鄉音正字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3期  作者:陳樂天 仇德哉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乡音 文字 俚语

    附註:未完待續

  • 文章恭喜不是恭禧及其他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0卷 第1期  作者:王輔羊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文字 语言 恭喜

    急景凋年,臘鼓頻催,又到了歲暮時分。人們在新年出門見到親戚朋友的第一句話就是「恭喜發財!」這句新春期間人們常掛口邊,耳熟能詳的話,卻常被人誤說成:「恭禧發財!」余豈好正名乎?實在是不得已也!再不挺身而出,眞有積非成是,劣詞驅逐正字之憂矣!七十八年一月二十日的《民生報》第九(影劇新聞)版頭條標題是:「透過螢光幕,明星大拜年,紐約世界電視台代捎恭禧!」同日該報第十一版的頭題爲:「三星拜年,熱情洋溢,張雨生、王傑、米雪向您說恭禧。」台北的力霸房屋公司所出的七十...

  • 文章洪通與江僧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2卷 第1期  作者:江生 出版时间:1980-01-06
    关键字: 江僧 文字 著作

    几乎人人知道台南北门代天府前,有个绘画的洪通,却不太知道麻豆五王庙代天府后,静修院有个玩文字学的江僧,他是浙江人,眞是、人比人,气煞人。如今只好借洪通的大名,来说江僧的故事。何政广写鄕下画家洪通时说「艺术发生基于需要和创造,原始艺术朴实纯正,洪通的画土生土长就像民谣,从传统看他不是画家,但他所表现的都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连。」这番话也可用来说明江僧的玩弄文字文字的发生也基于需要及创造,原始文字朴实纯眞,只是尙未脱尽繁重的图画字,自篆而隶楷渐趋简易,不幸到

  • 文章中国文字的奥妙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19期  作者:亞仙 出版时间:2006-12-31
    关键字: 中国 文字 神奇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順著唸跟倒著唸都一樣),不過現在已經不算什麼了,以下這個才是超强,這是一首丈夫寫給獨守閨房的妻子的詩: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途路阻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孤燈花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兒。有沒有發現一件事,從後面一個字一個字唸回來變成妻子憶夫的詩:兒憶父兮妻憶夫,寂寥長守花燈孤;遲回寄雁無音訊,久別離人阻路途。詩韻和成難下筆,酒杯一酌怕空壺;知心幾見曾來往,水隔山遙望眼枯。實在是太神奇了。

  • 文章介紹一些失傳已久的古字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33期  作者:李鳳臣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古汉字 文字 文字的演变

    今人生活中,仍然有机会碰到的古字,选辑成篇。提供青年朋友们参考。二、文字演变的原因及其例证我国的文字,每个字的形体,都代表着一种事物情景。例如:大家都熟悉的「木」字,它在古代的「篆」体,字形是「」。中间的「—」,是树身;上部的「」。是树枝;下部的「」,是树根。整个的「」字,它显示的是一棵大树的完整形状。木,改写成现在正体楷书。就变成了「木」。这是因为「楷书」的笔画正直、不弯、不曲。有所谓「永字八法」,也就是「点、横、竖、钩、撇、捺、折、曲」的笔画。「」字上部

  • 文章乙亥終年筆下耕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9期  作者:曹之冠  出版时间:1996-04-10
    关键字: 乙亥 筆下耕 文字園丁

    今年——乙亥、属猪,行将终了。在猪年这一年,作为一个文字园丁的我,究竟一支老笔,作了多少耕耘,有什么收获,在此年终岁腊,应该作一检查。我不能与那些大作家相比,他们动辄一年写几十万字,我不是一个专注写作的人,时断时续,通常写作分两大类:一为应酬文字,包括诗词歌赋、对联、铭颂、寿文、谱序、祭文、挽联等等之韵文。一为兴之所至,随时捉住好的题目写一篇文章。前者是视状况,有的是接受委托代人捉刀。有的是我主动为熟识亲友着笔,同样是表达颂吊之忱。这种应酬文字,并无

  • 文章我對樂字的體會抒懷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8卷 第4期  作者:薛理茂 出版时间:2010-10-31
    关键字: “乐”字 文字研究 体会 养生

    (本文作者薛理茂先生,乃百歲人瑞,耳聰目明,仍好學不倦,常寫文章在海內外報章雜誌發表,現旅居法國巴黎)

  • 文章相声——文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5卷 第4期  作者:陶士珍 出版时间:2003-10-01
    关键字: 对口相声 文字学 台词

    对口相声—文字学㈠陶士珍甲:直横点撇捺挑勾弯,串插并列成为方块。乙:你讲的啥?什么直横点撇捺挑勾弯,串插并列成为方块?甲:俺说的是中国字,中国字是方块字,是世界上最特殊的一种文字,是用直横点撇捺挑勾弯等笔划、以串插并列的方法、所组成的方块字。乙:这样来说,你还是个文字学的专家?甲:不敢!不敢!俺对于文字的音形意、略知一二。乙:那么我们这会说话的动物为何叫「人」呢?甲:人字的发音是「忍」,就是说人的本性必须忍,才能和谐相处、故称人为忍;其他动物都是以声音

  • 文章風雨樓隨筆(十九)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25期  作者:周啓範  出版时间:1978-12-01
    关键字: 风雨楼 文字 别字 成语 写法

    ㈠读别字和滥用成语的笑话中国文字之奥妙艰深,不但不易入门,就是在文字上的写法和读音,也经常出错。我们自以为能够写写东西的文人,实在也是鸦鸦乎者也。要是深入硏求一下中国的文字学,自己就会发现过去说写的错误百出,几乎有不敢落笔的惶恐。写「别」字,「错」字,在报章杂志上常可见到,可知敎授专家们,亦多学而无术,与一般人半斤八两。尤其是滥用成语,往往使人啼笑皆非,大为尶尬。试擧例言之:我国制宪时国大代表在南京开会,民意代表颇多有失言之处。最妙的,有某国代登台说明

  • 文章語文摭拾

    来源期刊:《皖聲雜誌》 第8期  作者:木公  出版时间:1990-01-20
    关键字: 文字研究 《论语》 笼统话

    論語無「此」字淸帝乾隆出外私訪,於巷口碰到一人,問:「讀過書没有?」答:「讀過」。問:「讀過何書?」答:「讀過論語。」當時,巷口貼有紙條,上寫:「關廟由此巷進。」乾隆叫他宣讀一遍。他讀道:「關廟由×巷進。」問:「第四字讀什麼?」答:「不認識。」問:「你旣然讀過論語,爲何連這樣一個常用的字都不認識?」答:「論語上没有這個字。」乾隆很是奇異,囘去查看論語,果然没有「此」字。籠統話籠統,不專一而又不肯定的意思。如「八九歲」,「七八十來歲,」意卽不出十歲關。如:...

共100条记录 1/10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