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思想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的父親——劉棟材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6期  作者:劉大城 出版时间:1992-04-10
    关键字: 刘栋材 追忆父亲 往事回忆 教育思想

    劉大城廣西桂平人,畢業於香港華仁書院及紐約大學物理系,曾任香港各中學教師對藝術有興趣,並曾在香港舉行書展兩次。

  • 文章敎學與求學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8期  作者:周仲超 出版时间:1999-11-01
    关键字: 南昌女子职业学校 校风 教育思想

    新建 周仲超我國古代因紙張及印刷術均未發明,字須彫刻在竹簡上面,不僅彫刻困難,攜帶閱讀尤其不便,因此竹簡所刻的書極少,受教成爲貴族的專利品,民間甚難接觸。孔子爲達有教無類,普及教育理想,乃開平民受教風氣之先,而有「三千徒弟子,七十二賢人」之諺。但因竹簡書太少,不可能人手一册,因此他利用日常生活、因時因地所發生之事物作爲教材「論語」即爲孔子與其學生日常生活的對話錄,成爲數千年來不朽的生活規範。南昌女子職業學校,除重視書本上之學術教育外,尤重視孔子對學生們的...

  • 文章「平中紀念集」校後感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33期  作者:喬家才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平中纪念集》 太原平民中学 教育思想 校后感言

    平中校友會爲紀念這個由六十二元創辦成功的私立太原平民中學校,敦請劉象山先生主編「太原平民中學紀念集」,蒐輯了將近九十篇文章,二十餘萬言,圖片九十多幅,圖文並茂,洋洋大觀,美不勝收,確是一册頗不常見的紀念集。排版後,我曾兩度參予校對。臨文憶往,五六十年前的往事,歷歷展顯眼前,眞是感慨萬千。我是平中開創時期的學生,經歷過篳路藍縷,艱苦締造的困難階段,深知創校之不易。又在學校全盛時期,囘校服務兩年,曾竭盡心力,目睹其欣欣向榮。所以,我對平中的感情,特別深厚,非...

  • 文章師鐸獎——受獎紀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7期  作者:李劍潮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教育工作 校长 校园建设 资讯教育 教育思想 师铎奖

    李劍潮遺作我自大學畢業從事教育工作,迄今已屆滿二十年了。在這期間從高職教師兼訓育組長、訓導主任、轉任五專課務組主任、訓導主任,由講師、副教授而至教授,經歷了各類型學校及不同教育行政工作,至民國六十三年八月,經由當時「台灣糖業公司」總經理之力邀,而受聘擔任「南光高級中學」校長。二十年來的教書生涯,我絕大部份時間都兼任教育行政工作,從教書的第一天開始,我就希望能有朝一日,獨當一面,主持學校行政,按照自己理想去辦學,可將求學時代所見所聞好的加以光大,不切實際的...

  • 文章鄭彥棻先生大著「思齊集」讀後感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9期  作者:梁子衡 出版时间:1983-08-25
    关键字: 郑彦棻 《思齐集》 统计学 教育思想 人物述略

    圖爲鄭彥棻氏近影三民書局爲鄭彥棻先生出版了大著「思齊集」,鄭先生寄贈筆者一册,盛情可感。卅年來,筆者追隨鄭先生,可以說除了長官部屬的關係之外,亦師、亦友,在學養上拜益良多。我拜讀此一大著之後,願綴數言,以抒感懷。因我與鄭先生關係較深,我談鄭先生大作的時候,難免亦談到鄭先生的人。鄭先生本論語:「見賢思齊焉」之意,將其大著命名爲「思齊集」,但其所寫,「有的是參加革命,抛頭顱灑熱血的先烈志士,有的是翊贊中樞,對民主政治卓著貢獻的黨國元老,有的是參與北伐抗戰,功...

  • 文章山東私立震華文學院的細説從頭(一)——看震華文學院的起落興衰,記半個世紀的往昔回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7卷 第4期  作者:李殿明 出版时间:2002-03-20
    关键字: 山东私立震华文学院 校名校址 学校环境 教育思想

    课外活动,于游人互不干扰,反增情趣,就像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一样地加强了彼此的相互辉映,使震华接受了借花献佛之势。因此,震华同学直到现在,仍会单方面的为怀念大明湖,而随时借用诗人名句以抒情怀,希望在意境上仍是「莲叶不知人去后,年年仍开旧时花」,但这仅是意识上的想像而已,因据说大明湖的形象已经完全变了,变成为「明月湖上照,荷花不见了」……。四、震华的教育思想(一)有教无类凭知识「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主张,也是其教育行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办私人

  • 文章(人物)中日交流史上的傑出教育家朱之瑜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28期  作者:葉樹望 出版时间:1996-07-10
    关键字: 教育家 中日交流史 祭祀礼制 教育思想 朱之瑜

    完整地完成了朱之瑜遗著的编纂。朱之瑜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是建立在朴素的「知行合一」的基础上的。对教育的社会作用问题,他首先在人性论上强调「性」成于「习」。在「习」的过程中,又强调后天教育对人的成长、发展的作用。他说:「性非善亦非恶,如此者中人也,中人之性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全藉乎问学矣。学之则为善人信人,又进而学之则为君子,而进而学之不已则为圣人」。(《朱舜水集》卷十《答古市务本问》他吿诫学生,如果一个人坚持学习不止,最后定会「性开自明」,那怕是「朽材

  • 文章一位有影響力的校長——劉志儼鄉先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6期  作者:梁養元 出版时间:2006-11-01
    关键字: 刘志俨 教育家 校长 教育思想 诗词作品

    ㈤全教精神万世传:「全教」即全人教育,包括人才教育、人格教育和人文教育,其精神在创新全人教育,道正教育偏失。校长秉承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和「开平民教育之先河」的精神,不仅培养人才,还更考虑到「人格教育」与「人文教育」,形成一套「立德(爱生)、立功(创制)、立言(著书)三不朽的全人教育思想素材,予以展开施教,成效彰著,得县誉承办全县各级崇校推行全民精神建设改善社会示范观摩会,筹备周全,示范圆满,赢得与会人员一致称许。因而校运日隆!三、用非其有的分职性:学校

  • 文章梅潭河畔「陶」花盛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0期  作者:肖利君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百侯中学 陶行知教育思想 创校历史 学校校训 校园文化

    大埔百侯中学校门岁月沧桑,历史悠久百侯中学是大埔县重点中学,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基地。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廓岭山麓、梅水之滨。百侯,乃崇尚「文武合一,术德兼修」之钟灵毓秀之地,其崇文之风,闻名粤东。百侯中学,素以「真人教育」为宗旨,致力培育英才而载誉一方,她以深厚的客家文化基础和被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赞誉「文化为公」的「百侯精神」,在九十载的风雨征程中,为南粤教育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学校始创于1923年,创始人为国民党中将参议员杨德昭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