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育家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我向父親懺悔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方兆驥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父亲 忏悔 失望 教育家 沟通

    却已纵有心也无力了。因此,父亲虽然是个伟大的教育家—恕我不再代谦了,对我们弟兄姊妹除了偶而有个「随机」之外,很少直接教导和照料。当然,潜移默化,价值更高。父亲对我不大了解父子之间既然缺少双向沟通,彼此的印象便都来自直觉和自我的推断,掺杂着空洞不太有根据的认定,缺乏具体的事实依据了,或是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难免不有偏离事实的判断。也可以说衍生了误解。现在不妨祇举一个小例子:民国十九年父亲留美以后,我就很少有机会在父亲身边了,我的生活,我的思想,我的感情

  • 文章菲華文化鬪士蔡景福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36期  作者:陳劍秋  出版时间:1979-03-01
    关键字: 蔡景福 教育家 外交 菲律宾

    一、博士,诗人,教育家蔡景福先生,笔名亚薇,福建省晋江县人,现年五十四岁。菲律宾远东大学文学士与历史学硕士,西班牙安多拉穆德素玛国际大学荣誉历史学博士。在菲律宾从事侨团及侨校工作,先后担任过菲华反共总会秘书长,菲律宾莱西安大学敎授,菲律宾大中华日报主笔,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菲律宾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国民党驻菲律宾总支部靑运会委员,菲律宾纳卯中华中学校长等职。他酷爱写作,著有「椰子成熟的时候」、「故国的召唤」、「黎萨硏究」等书;且于民国五十八年八月

  • 文章封面作者介紹我所知道的劉延濤先生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97期  作者:于鎮洲 出版时间:1998-01-03
    关键字: 刘延涛 教育家 王广亚 书法家

    延涛先生,品端学粹,现届九十高龄仍以书画自娱。他是近代大诗人,大书法家,大画家,也是一位大教育家,来台后鼓励王广亚先生创办育达高商,人材辈出。在监察院服务期间,是教育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召集人,举凡台湾九年义务教育之推行,职业教育之兴革,均参与擘划监督。他以文人从政,毕生不忘艺事,早岁与郑曼青、马寿华、陈方、陶芸楼、张谷年、高逸鸿诸先生,组七友画会,并与艺林同好成立画学会,书法学会。出版有书画集,诗文集,著有草书通论,在书法史上首创以科学方法作有系统的阐述

  • 文章(壹、論著評序)「征塵瑣記」回響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3期  作者:朱先淦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征尘琐记》 瑞金简师 教育家 乡长 古典诗

    「征塵瑣記」,原爲浮生留痕,簡述重要往事;自省自惕,並勉兒孫莊敬自強,也使家鄕親友知無倖進,素貧缺金。凡書中有照片,鴻文,錦詩,麗詞,及昔日有篤交記述者,贈作留念。自約不多印發,免瀆清神,其未收讀者,亦請諒宥。謹將已收信函策勉者,部份摘錄如下,深表謝忱。△前省立瑞金簡師蘇永平老師:「……這比什麼禮物都貴重。因爲,這本書就是賢弟人生的縮影。從書中,可看到弟成長的歷史,可看到弟的雄心壯志,特別是不息進取的大無畏精神,書中擇登了師友對你的評價、欽敬、欣賞、鼓勵...

  • 文章英華書院協辦者鄭柏年事略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49期  作者:陳允洛 出版时间:1981-08-01
    关键字: 英华书院 牧师 调味品 教育家

    鄭柏年先生與夫人遺像鄭柏年字資訓,晉江安海人,少曾赴菲律賓及來新加坡,工作之餘,在夜學學習英文。其時基督敎會在丹戎巴葛建禮拜堂,卽請他爲傳道師。他同時與社會上名流林文慶、李俊承、及幾位英國熱心改良社會舊習者,均有交誼。在禮拜堂每開會演說,請羣衆聽講。此間英華學校英人金禧甫,將赴廈門創辦學校,以他旣識英文,又有才幹,可以相助,遂邀他同赴廈門鼓浪嶼,籌辦英華書院。而此處丹戎巴葛禮拜堂,則請鄭聘廷爲正式牧師。他在此禮拜堂傳道,是最先之工作者,而在新加坡亦爲開新...

  • 文章高山仰止緬懷溫州傑出敎育家金嶸軒先生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4卷 第4期  作者:吳佚 出版时间:1988-10-10
    关键字: 金嵘轩 追思悼文 教育家 人物事迹

    金嶸軒先生事略:先生原名桐熙,又單名嶸。一八八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生於瑞安縣飛雲江南岸林垟鄉。八、九歲時雙親去世。十九歲赴日本求學,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矢志敎育。一九二一年歸國,卽與本縣周予同、李笠等在地方進行敎育普及工作。不久,進省立第十中學及師範學校(省立溫州中學前身)任敎,繼任校長。後改任省敎育廳督學及省地方自治專科學校敎務主任,常寫作專論,刊於敎育雜誌。民十九年省立各中學普遍負債,先生建議解救,並自動變賣家產為省立十中償還債款。抗日戰爭次年,溫州受...

  • 文章许廷佐和他的家属一门四代都乐意捐赀兴学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51期  作者:沈行發 出版时间:2012-04-30
    关键字: 许廷佐 教育家 教育奖助基金会 廷佐小学

    实业教育家许廷佐,他因身经幼年失学之痛,当他在上海经商致富后,就于一九二四年在老家定海南门外半路亭附近,开办廷佐义务小学。不止一般办学费用会由他独力负担,甚至连学生的学费及文具书籍等,也均由他提供。后来又增设民众夜校,照样也免收一切费用,真真发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只为帮助别人,能好好读书。一九二六年,当沈渭清(沈毅胞姐)在 头附近筹设南郊小学时,他也参预捐款六百银圆,以共襄盛举。一九四一年,他在上海病逝,所遗事业由许文贵、许文华二兄弟接管,以后并迁来

  • 文章作者心語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306期  作者:許希哲 出版时间:2009-06-01
    关键字: 男人 婚姻生活 太太 教育家 普度众生

    一个男人,经过了数十年一般正常的婚姻生活之后,如果对太太说话由逐渐减少,乃至于没有话说,那这个男人,算是正常的男人。如果还经常与太太对话、话家常,那这个男人十之八、九是政治家。如果能和颜悦色对太太的话,不问内容,永远作洗耳恭听状,那一定是一流的哲学家;而最了不起的,是用教育家或宗教家的心态以对待太太,盖前者是有教无类、诲人不倦而用心良苦;后者是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乃至于牺牲奉献、无怨无悔。

  • 文章「耄耋心聲」序文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2期  作者:楊世煥 出版时间:2005-11-01
    关键字: 钟久祥 教育家 军校 教育事业 《耄耋心声》

    瑞金:杨世焕盖闻士之能享盛名于社会者,必品学兼优,才德并俱,而卓然有成之人;钟兄久祥先生,今之赣州教育家,年高厚福,勤修安祥禅学,已至圆融境界,与人为善,人际关系良好。犹忆六十年前,在抗战烽火中,余就读省立宁都师范,有幸和先生同窗,共硏为师之道,翠微风雨,谊感苔岑,彼此互励,情同兄弟;记得先生壮硕,英姿焕发,走路抬头挺胸,展现其大有为男子气慨,先生和余同为瑞邑望族,彼此开诚相对,无话不谈,遂成莫逆挚友;余毕业后愧未回鄕服务教育事业,而响应知识青年从军

  • 文章(人物)中日交流史上的杰出教育家朱之瑜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28期  作者:葉樹望 出版时间:1996-07-10
    关键字: 教育家 中日交流史 祭祀礼制 教育思想 朱之瑜

    朱之瑜(一六〇〇—一六八二),浙江余姚人。字鲁屿,号舜水,是我国明清之际著名学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朱之瑜从小秉性刚毅,怀抱经世济民之志,早年饱读经书,明诸生中颇有声望。其时正値明朝末年,「世道日坏,国是日非」,于是他「慨然绝进仕之怀」,隐居务实。崇祯末,曾十二次力辞朝廷征辟。他感到即使有德才兼备的志士辅佐朝廷,也难以遏止官场的腐败和政治的黑暗。当清军南下屠城掠地,血洗江南,大批士大夫纷纷屈膝归顺升官受禄时,他和正义之士毅然走上抗清道路,积极联络各地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