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教学回忆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粉筆生涯四十載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2期  作者:彭利芸  出版时间:1998-01-01
    关键字: 教师生涯 教学回忆 台北市信义国小 明伦国中 大龙国小

    教师民国四十六年花师卒业,即踏入杏坛,分发至台北市信义国小担任四年级级任导师。初为人师兴奋不已,每天钻研各科教材及教法,编写简单教案,以收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细心批改作业,关注班务,不半月即进入情况,挥洒自如,自然的树立起师生亲密,融洽的关系,打成一片,顺利的度过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开学前校长召见,令我担任行政工作——研究部主任。便以初出茅庐,经验不足,好不容易的谢绝了。即将开学,五年级某班因家长和老师发生误会,指明要求由我接代,校长和教导主任动之以情说服我,遂以

  • 文章五十年前新加坡艺敎回忆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154期  作者:鄭克柔 出版时间:1981-05-01
    关键字: 南洋华侨中学 新加坡 艺术教师 教学回忆 临摹画册

    民國十九年春,我受聘爲南洋華僑中學藝術敎師,該校爲南洋資本家捐資建築厥狀宏巍,建立在新加坡武吉知馬路山坡上,號稱南洋最高學府。當我到校時,前任校長翁子達已辭職離校,新校長尙在物色中,校內事務由敎務長周啓才主其事,如有重要事務須通過董事部批准,當時董事部主席是胡文虎,他委任林慶年爲敎育科長處理華中行政。我初接任時與敎務長商討敎務,我要求特闢圖畫敎室及特製四十只畫架及六張小桌子,以備放置寫生模型之用。他聽了面有難色,推說且待董事部通過決定;我說此種小事不涉行...

  • 文章我讀小學的經過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8期  作者:劉永銓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苇子园小学 求学回忆 草屋教学 怀念恩师

    我在家曾与孙敦秀小姐结婚,媒人所带的红启,因怕外人知悉,竟是我自己操刀,我家每年春节的对联,也均出自我一人之手,算是学以致用。二、他敎我们珠算,加、减、乘、除、斤两榴(十六进位换算十进位的诀歌)、搭榴歌(平方步换算地亩用,以二百四十为除数的要诀歌),还敎开平方、开立方。读小代数才知道开平方是(A+B)2展开式的因数分解。当时二哥永钧在村子里办点公家事务,我将珠算转敎给他,实用上方便不少。三、因猜字谜、对对字,使我在文字学上有了点基础,如一字多音,古字今写,今字

  • 文章憶恩師 談補習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黃中 出版时间:1984-04-15
    关键字: 回忆恩师 仇同自如 教育事业 教学补习

    仇同自如先生,是我在仙槎小學時高年級的對師。他那時從湖南省立第一師範畢業不久,擔任敎務主任,每次週會多有報吿,或作專題講演。語詞簡要,儀態優美,金牙微露,風度翩翩,同學們最愛聽他講話。民國二十四年,自如師離開仙槎小學,到邵陽城辦理循程中學,十年有成,是邵陽私立中學之佼佼者。嘗助劉達武、岳宏羣等編輯「蔡松坡先生遺集」,對於鄕邦文獻,多所發揚。三十四年,抗日勝利,循程中學加以擴充,益臻完善。到三十六年,如師轉任邵陽縣政府敎育科長;翌年,改任縣立師範校長。三十...

  • 文章積雪廬山度除夕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柔遠 出版时间:1973-01-02
    关键字: 庐山 雪景 学校教学 山居情趣 往事回忆

    住在臺北巿區中,一天到晩被各種各樣的煙塵與廢氣,以及各種各樣的噪音所侵擾,五官百骸,得不到一刻的淸淨與安謐,而這個亞熱帶地區,冷暖無常,季節難辨,昨天是攝氏十二度,今天是攝氏三十度,明天又可能降到十六度,早晨如秋,中午如夏,深夜又入冬,正是一年無四時,一天有四時,而尤其使人不耐的是從來無雪,因此在歲殘時節,全然缺乏「冬感」。到了舊曆年關,也就缺乏「年感」。在這個自然環境中過年,使我不禁懷戀三十年前在江西廬山積雪中度過的除夕。廬山在江西九江縣之南,爲中國名...

  • 文章懷念長郡中學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4期  作者:趙震鵬  出版时间:1984-10-15
    关键字: 长郡中学 人物回忆 教育精神 办学历史 校园教学概况

    湖南敎育的成功,國內學者謂淵源於湖南靑年的純樸篤實,蓬勃朝氣,湖南敎師的專業精神,有守有爲,加上校長的終身奉獻精神,形成湖南敎育界的優良風氣,奮發有爲,蔚爲湖南民性,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與成就,這些事例,我想擧出兩點加以說明:一、敎育的專業精神——在全國的敎育環境中,只有湖南的敎育界人士,幾乎都是終身的從事辦敎育的專業精神,他們都本着憂道不憂貧,謀道不謀食的精神去從事敎育工作,我們以設在長沙各學校而言,那些馳名國內的如明德學校的胡子靖先生,妙高...

  • 文章永懷灌雲馬仲殊老師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徐世澤  出版时间:2004-03-01
    关键字: 马仲殊 生平事略 教学方法 人物回忆 追思悼文

    我國現代文學家兼敎育家馬仲殊先生(一九〇〇——一九五八),字廣才,江蘇灌雲縣伊山鎭人。二十年代,他在東南大學(現南京大學前身,一度改爲中央大學)求學時期,便積極參與新文學運動,用白話文作詩寫文。一九二六年,大學畢業後,到廣州嶺南大學任講師。一九二七年,他參加創造社,在魯迅的支持鼓勵下,出版處女作《週年》,列爲創造社叢書之一。一九三〇年,他的長篇小說《太平洋的暖流》問世,曾風行全國,趙景深先生的《中國文學史》收錄這篇作品,幷加以重點評述。一九三〇年起,馬老...

  • 文章賀梓箴敎學樓落成典禮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湯魁春  出版时间:2002-09-01
    关键字: 梓箴教学楼 落成典礼 往事回忆 海峡两岸 祝贺诗词

    欣聞台灣版《海州文獻》總93期,刊登宜諧著文,記述其捐資十萬元人民幣,建造一座「梓箴敎學樓」,落成典禮,盛況空前,感慨萬千,歌以賀之。一、樹高自有根,水長亦有源;湯圩建小學,創始乃子貞。二、小學極盛日,學童來數村;欣欣迎朝霞,朗朗聞書聲。三、抗戰烽煙起,兵連禍結生;湯氏遭劫難,飛作九秋蓬。四、積善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宜諧承父志,捐資建樓房。五、落成典禮日,歸來聚滿堂;恩澤及鄕里,老少笑語揚。六、遠走台灣去,心仍繫故鄕;善心植桃李,碑建民心上。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