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故乡风物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批頰之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3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3-03-25
    关键字: 鹎鵊 故乡风物 趣闻

    鵯鵊與鶻都是中原地區常見的兩種飛鳥,牠們均懷有飛舞摑打的「特技」,任何鳥類不能與之相比。前者的「特技表演」,多是讓烏鴉「瞧」的,表演場地常在樹上屋頂;後者的「特技表演」,多是給野兔「看」的,表演場地多在曠野陵坡。鵯鵊一名批頰,屬鳴禽類,顧名思義,就可知其「特技」所在。牠是初夏來、秋末去的候鳥,故稱夏鷄。因牠喜晨鳴,又號催明鳥,歐陽修詞「綠窗鵯鵊催天明」,注:「催明鳥京師謂之夏鷄」。羽毛皆黑色,腿脚爪均蒼褐色,體形似畫眉而大,且有衝勁,體長尺許,喜鳴,鳴聲...

  • 文章迎春話楡槐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5期  作者:焦凌霦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迎春时节 故乡风物 榆槐 槐树 树木物种

    昔時在家鄕,晴天常有郊遊,足跡遍長安四郊;抗戰末期遷返渭南,更有機會行走於陌壟之間,楡、槐兩種樹是隨處都有,在春天更是姿采綽約,是住在城巿鄕曲的人所常親近的樹木;其所以常近者,除觀其疏密有致,靑翠蘊蓄的枝榦而外,再就是它的子與花了。楡樹原本名愉樹,後人改心旁而從木,起於何時?已不可考!樹皮成褐色,有扁平裂紋,可以剝下,取其肉嫩的白皮,烘乾磨粉,能作粥、麵,荒年饑歲足可活人;楡樹嫩子形圓狀爲制錢,垂垂成串,俗名爲楡錢,堆滿枝頭,生靑熟白,非常好看,趁嫩摘採...

  • 文章烏拉草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王漢倬 出版时间:1974-05-01
    关键字: 乌拉草 故乡风物 往事回忆

    在吉林和黑龍江一帶,只要你走向山邊水涯,隨處可以看到蒙茸下垂的烏拉草。草色深碧,細軟如髪,微風輕拂,碧浪滔天。立在草叢中,看風浪的起伏,仿佛置身碧海中;只是烏拉草的面積,沒有海樣的廣大。然而從地下向上望去,與晴空一碧;從近處望到遠處,與波瀾一色,這種境界,實不亞於海天的偉大。在少年時代,我嘗獨自走到山邊水涯,領略這種景色。烏拉草初生時,活像南國的稻秧,秧針指向天空,很密切地偎倚在淺水中,作靑翠色。泥鰍與蝌蚪,時常在它的腳下跳動。等到春天改換了夏天,蝌蚪變...

  • 文章盛暑憶擡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8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3-08-20
    关键字: 西瓜 往事回忆 故乡风物

    夏天初秋,溽暑逼人,正是華北西瓜成熟,人們開始大吃西瓜的時候,這時黃河流域中下游的原野上,嘉禾繁茂,綠蓐葱蘢,田畝隴間,在秋季農糧作物競相結實之際,但見一塊塊的瓜田,縱橫羅列點綴其間,瓜藤蔓延,葉隙隆起,顯出了混圓如桶星佈滿地的「大」西瓜,正在陸續摘取應巿,瓜園主人望瓜心喜,莫不笑逐顏開,日夜守護在瓜田臨時搭蓋的棚寮內,忘却風餐露宿的辛苦,以園作家,與瓜爲伴,樂享蟬鳴蟲喞的田野情調。種西瓜雖較麻煩,但收益較種其他作物却增十倍,農諺:「一畝西瓜園,勝過十畝...

  • 文章海浪馬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王漢倬 出版时间:1973-08-01
    关键字: 海浪马 海拉尔 故乡风物

    黑龍江一帶的人,把海拉爾所產的馬,叫做「海浪馬」。海拉爾是在老黑龍江省西部,抗日戰爭勝利後,劃歸興安省。那裏有一眼望不到邊際的草原,最適於放牧。從前是蒙古人的牧場,所以多少年來,就有無數的羊羣、牛羣、馬羣,在草原上活動;但活動力較大的,卻是馬羣。在蒼蒼的天幕,茫茫的大野中間,馳騁著一羣一羣的野馬。從遠處望去,像是幾片煙塵,幾塊浮雲,在緩緩地移動;忽然又像驚濤駭浪,疾風驟雨,迅速地奔向豐草,奔向甘泉。使寂靜的原野,立時增加了活力。天空盤旋着鷹鸇,野地跳躍着...

  • 文章貂皮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4卷 第3期  作者:王漢倬 出版时间:1974-02-01
    关键字: 貂皮 故乡风物 往事回忆

    吉黑一帶的人民,呼貂曰貂鼠。本草上也稱貂鼠。因貂形似「黃鼠狼」,嘴尖銳,有黑鬚,四肢短,身長約二尺餘,尾長多毛。生長在森林裏,晝伏夜出,到處捕食松鼠,居處沒有一定,每年到霜降時,松子成熟,松鼠便在各山中遊行,尋找松子吃,貂鼠就跟隨松鼠的後邊,捕貂的人又跟隨貂的後邊,捕貂鼠而兼捕松鼠。這正和鳥啄螳螂而不知獵人跟在後面,是同樣的情形。捕貂的人,俗稱「攢大皮的;」他們在入山捕貂時,往往看松子的豐歉,借以推知貂的多少。每年捕貂都是在霜降後開始,這時叫「過貂期」,...

  • 文章河南省之光洛陽市春天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4期  作者:姚君豪 出版时间:2012-01-01
    关键字: 洛阳 牡丹 故乡风物 历史记载

    神州最美的花朵,穿越千山萬水,受邀渡海來台,於辛亥建國一百年之際,參加台北國際花博—爭艷館競艷,別具意義。即日舉辦來自河南省洛陽市的一、五〇〇盆,數十種牡丹花展覽,呈獻美嬌,讓中外人士往昔罕見的,今日得以目睹驚艷欣賞。其中最値得推崇、標榜、讚美的名花,有一盆(綠色國寶級的稀有品種牡丹),簡稱(豆綠)花色爲碧綠色,每三年花開一次,因此,成爲爭艷館全場展出最罕見的焦點,圍觀者競相拍照留念,其艷麗冠壓群芳,美得令人屏息,無不嘖嘖稱奇,讚嘆!駐足佇立凝視讓人神往...

  • 文章南潯雜憶竹枝詞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8卷 第2期  作者:吳興郁仁長撰 出版时间:1986-02-10
    关键字: 南浔 竹枝词 故乡风物

    玲瓏山水繞長垣。久扃朱門擯市喧。小鎮無多巴掌大。半邊烟水半邊園。吳興縣南潯鎭多富戶,夙有四象、八牛、七十二狗之稱。豪門鉅宅,庭院已饒花木之勝,而名園櫛比,如適園、龐園、小蓮莊等尤著,均私設園邸,惟龐園對外開放。小鎭水鄕,溪流縱橫,故曰「半邊烟水」。舊客新來甫卸裝。渡頭暮色已蒼茫。鄕親相見殷勤問。想是來時已放光。鎭有民設電廠,一般住戶用者不多。每日黃昏始供電照明,鎭人謂之「放光」。歸里掃墓,乘日班單放輪船,或至嘉興換坐班輪,必于日落時分抵鎭。是以相見寒暄每...

  • 文章閑話故鄉山和樹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7期  作者:余建蘭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故乡风物 山川 树木 古树 种类简介

    大陸 余建蘭故鄕江西省山區幅員遼闊,全省林業用地面積爲一·五六億畝,占全省總土地面積的六二.六%。「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這句話,生動而又形象地槪括了故鄕的地貌。故鄕的井崗、匡廬、三清、龍虎四大名山,雄峻高逸,清奇靈秀,係風景名勝之區,爲中外遊客嚮往之地。有山必有水,千萬條山谷溪流,從東、西、南三面,順勢而下,分爲贛、撫、信、修、饒等河,全部匯聚鄱陽湖,北出湖口,注入長江,東流至海。北宋詩人蘇東坡寫下了「江西山水眞吾邦」的名句。江西素稱「福地」,山...

  • 文章憶故鄕宜山風物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梁毅 出版时间:1985-07-10
    关键字: 故乡风物 赶集 家乡菜肴 风土习俗

    離開故鄕,屈指一算,已有三十八個年頭了,故鄕的風物種切,隨歲月的遞增,思念的心更切。唯每當鄕愁湧現,思緒澎湃時,常哼著不成調的一首老歌:故鄕,我生長的地方!那兒有青翠的山崗……。聊以一解鄕愁。常言道,「每逢佳節倍思親」,爲了聊慰鄕愁,忝不藏拙,寫出記憶所及的故鄕風物,供同鄕追憶。在臺灣寶島久居或生長的人們,因目前的豐衣足食,一年四季都有如過年。但在我故鄕,由於終年農事的繁忙,對美食,娛樂兩缺的境況裏,只有在過年才能享有,因此過新年在故鄕來說,其意義是非比...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