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摩崖石刻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廬山杜宣亭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4期  作者:胡榮彬 出版时间:2003-11-01
    关键字: 庐山 杜宣亭 摩崖石刻 景区建设 文化乡贤

    九江 胡荣彬江西庐山西部石门涧景区,因有天池山、铁船峰对峙如门,内有瀑布终年垂落而得名,是上、下庐山的西大门。这里山崖雄、秀、奇、险浑然一体,刚柔相济,幽深雅致,是地质变化、自然造化、生物进化、历史文化、环境美化的大观园,因而,历代名人的如慧远、谢灵运、张九龄、李白、白居易、朱熹、范仲淹、徐霞客、李四光等都亲临石门涧,并写下了许多名篇妙句,还留下大量摩崖石刻,是卢山近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这神奇的景区,不久前又新建了杜宣亭

  • 文章石鼓箕疇著春秋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3期  作者:謝如劍 蕭紹彬 出版时间:1997-02-01
    关键字: 大埔 自然风貌 客家文化 摩崖石刻 简介

    湖寮撑腰石刻群胜迹粤东客家地区大埔县素有「文化之乡」之称,山川秀丽,林木滴翠,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在峰岩洞谷之上或在古刹寺观胜迹遗留有南宋、明、清、民国时期以来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既有记事文字、诗词歌赋、题名题字,又有对风景名胜的题咏。它不仅是书法和金石艺术的精品,又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现将民国时期抗日将领罗卓英、罗鸣白等人的摩崖石刻分别介绍如下:「正气」石刻,位于百侯镇宜洋坪林五洋小学后面山上一百米处,上有一巨石,形如卧虎,镌刻「正气」二字

  • 文章雁蕩山旅遊紀勝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2卷 第7期  作者:天涯 出版时间:1990-07-10
    关键字: 雁荡山 大龙湫瀑布 摩崖石刻 奇峰胜景

    天柱、净名等寺均遭兵燹,曾一度冷落。明淸二代,雁荡又日趋兴盛。但在旧社会,这祖国名山的神奇和秀美,并不是广大劳苦人民所皆能领略畅游,享受得到的。早在唐、宋、元、明、淸,古往今来,许多蜚声载誉的人物及文人墨客慕名来游,摩崖石刻,并赋诗纪胜,留迹山岩者,如杜审言、沈括、朱熹、黄淮、阮元、康有为、章炳麟、于右任、郭沬若、梁启超、孙科等勒石留题,遍布山崖,琳琅满目。据新近调查,现存三百余处(碑九十九方),有唐代的四处,宋代的四十五处,元代到淸代的七十九处,现代的一百

  • 文章遊玉華古洞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39期  作者:蕭金詩 出版时间:1991-01-10
    关键字: 王兰英 玉华古洞 石灰岩 溶洞 摩崖石刻

    的微量元素,其环境对于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玉华古洞,离将乐县城南七公里,天阶山下,全长十公里,为福建省最大的石灰岩溶洞,因洞内岩石光洁如玉,光芒四射,而得名,洞内有两条隧道,内有:三龙戏水、石虎望儿、擎天柱、宫灯、天钟题词、摩崖石刻、观音坛、守门将军等三十多种奇石怪像。洞内岩壁上尙保存着许多,宋代以来的摩岩石刻,民族英雄、地理专家,曾游此地,刻石题字留念,为数甚多。游罢天然玉华古洞有一感触:惟有寄望两岸早日也如德国一样和平统一,使每一个在台同胞

  • 文章雙髻山賦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0期  作者:簫紹彬 出版时间:2004-02-01
    关键字: 双髻山 诗词文赋 故乡山川 摩崖石刻 自然风景

    有序:民初雙髻山老秀才劉仙城作《髻山賦》珠璣連篇,惜乎湮沒,吾痛心之餘,聊作此賦,權爲濫竽,或可領略雙髻山之勝景。

  • 文章八閩數序的名勝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60期  作者:方岩 出版时间:1992-10-31
    关键字: 八闽名胜 一线天 双鹭山摩崖石刻 三都澳 四季杜鹃

    八闽大地,山靑水秀,名胜古蹟众多,许多景点命名与数字有关。一线天—在永安市北十公里处的桃源洞风景区内。该景全长一百二十米,悬崖断裂齐整陕长,仅一隙通明,最窄处只能侧肩而过,是我国众多「一线天」中最长的。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游记中称「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曾未见若此大而逼、远而整者」。双鹭山摩崖石刻—在泉洲市郊马甲鄕双鬓山上。山上风景秀丽,怪石林立,有石刻十多处,其中以宋王十朋的「佛国」、淸陈玠的「观日象」等题刻最为著名。三都澳—在宁德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