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战乱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李淸照流寓浙江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6期  作者:董有華 出版时间:1993-06-10
    关键字: 李清照 战乱 南迁 浙江

    一首,并作序云:「(兰亭禊字帖佳本)前有李龙眼所作右军小影,毫发未损。易安流寓奉化,遂归史氏(即南宋宰相史弥远)。宋亡,流转入燕,是吾鄕兰亭掌故也。京邸见之于宗宝贝子斋中,谷林劝予以诗记之。诗曰:兰摧芝焚亦天孽,孤鸾飘泊剡源栖。剡源山水虽然好,敦为夫人慰累唏。箧中何物甲万卷,内史禊帖良绝奇。六语祠宫香火近,展卷荐以秋江篱。云烟过眼聊一叹,只有剡源草色长凄迷!诗中记述了李淸照流寓六诏,叩拜于王右军祠塑像之前,倾诉自己的不幸,展示褉字帖,未因战乱而散失,并以

  • 文章人間的幓劇,址獄的邊緣!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2期  作者:李超哉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往事追述 军阀战乱 战乱逃生 蔡成勋 战乱时期

    大約是民國十三年冬至節的前後,九江鎭守所鄧如琢粤兵驅逐江西督軍蔡成勳的戰爭,因蔡軍失利,潰兵四處逃竄,到處打家劫舍,全省騷然,閭閻不安!記得是冬至節那一天,我族正在舉行祭祖大典,余爲參與祭典之一員,故衣冠整齊,儀態肅穆,祭典正在進行之際,忽聞族人報導有潰兵二人進村,不久即向舉行祭禮之祠堂急步而來,執事人員大抵向後山趨避,余自然不能例外。潰兵人稱「北佬」,凶狠無比,而鄕人對面尊爲「老總」,以示敬重之意。潰兵均粗形大漢,各持一槍,因係北方生長,狀甚威武。自進...

  • 文章思家鄉憶往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4期  作者:史忠順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家乡回忆 小吃 军阀战乱 古迹 家谱 寻根

    余姓史,名忠順,世居本縣城東北十八里史老家,九一八事變後,在南京從軍,改名榮光,以後任官銓敍都用這個名字,抗戰、剿匪、勘亂、卅餘年,多追隨顧上將墨三公,抗戰勝利後,曾任職王敬久將軍麾下,數度隨侍囘縣,離家十五年,能在本縣境內首先晉見者爲董縣長玉珏公(老師),那是民國卅五年七月,第一次收復豐縣,當日上午在城南李寨南門外的事,彭世亨先生率還鄕隊行軍,珏公同我乘車於下午一時許到達縣城,沒想到卅年後在台灣得與諸位保鄕衞土的英雄長輩團聚,深感慶幸,我是職業軍人,何...

  • 文章憶阜陽

    来源期刊:《皖聲雜誌》 第8期  作者:王懷誠  出版时间:1990-01-20
    关键字: 阜阳战役 家乡战乱 儿时回忆 家庭教育

    我世代居于安徽颍州阜阳,自古以来,它就是熙熙攘攘地区。龙争虎鬪之地;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于此扬名立业;我以此地人为光荣。它诞生了一些先贤伟人,也发生过一些大事;常为历史增加新的活力,指导新的方向,迈上新的境界,它是一位灯匠,供给中国文明的灯。光于前、裕于后、照耀千古。也以此地人而伤感,因为历次变乱战争的关系,先民饱受战火的洗礼、残垣断壁、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其凄惨的境遇与痛苦不堪的情形,是局外人无法想像的。自从民国以来,它就历经战乱,八年抗日,黄河氾滥、阜阳

  • 文章(柒:悼誄)祭父母文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6期  作者:楊世寬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祭祀 父母 贸易 战乱 故乡 乡贤 追思悼文

    維中華民國七十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歲次壬戌季夏,陽上孝男世寬,率領媳曾阿絨,孫衍琳、衍瑋、孫女衍璉、衍琪等,謹以福酒鮮花之儀,奉安關西堂上顯祖考楊公家芬府君,暨顯祖妣楊媽鄧太夫人牌位於臺北縣板橋市復興街家中正廳,泣跪祭告於皇考曰:繄維先考,篤厚慈祥。文雅謙遜,爲人豪爽。稟賦頴秀,品學優良。幼年力學,義塾靑緗。藹然欣然,胸襟開朗。循規蹈矩,志節高尙。守分淸白,正大堂皇。耿介憨直,言行無兩。稚扮招徠,坐賈跑堂。耳聞貿易,目濡錢莊。蹺家出遊,徒手跳行。冒險犯難,...

  • 文章海源閣滄桑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李冬春  出版时间:1998-09-20
    关键字: 海源阁 私人藏书楼 历经战乱 历史沿革

    门窗悉行开放,以使日暖风龢之气徐徐进入,只将架格上浮尘掸净,但不启函出书,由上午十时至下午四时止,大致过五至七天,即将全部门窗关闭,严密封锁,加上封条,以照愼重。海源阁藏书实行关门主义,秘不示人,外人戚族一律不得接近,给人以神秘之感。淸末著名作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曾提及此事。老残来东昌看书未成,悻然而归,感叹之余,愤然在旅店墙上题写七绝一首:『沧苇遵王士礼居,艺芸精舍四家书。一齐归入东昌府,深锁琅嬛饱蠹鱼。』海源阁藏书后期历经战乱,迭遭破坏,遭到严重损失

  • 文章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事紀略(一)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34期  作者:盧國富 出版时间:2011-10-10
    关键字: 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 军阀战乱 安内攘外 大事纪略

    成,却震破了满清官僚的心胆,撼动了满清二百余年的根基,更激发了志士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才有武昌起义的成功,革除了数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自由平等的中华民国。计自一九一一年的辛亥至今二〇一一年的辛卯,适逢建国一百周年,在这百年之中,战乱频仍,内忧外患,劫难万端,不可胜数,兹谨志其荦荦大者,俾众周知而传之后世并警惕之。二、建国前后之回顾革命军于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武昌起义后,因事发偶然,无人领导,众推新军协统黎元洪将军暂时领导指挥

  • 文章李宗仁與箬溪大捷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4期  作者:馮傳銀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箬溪大捷 李宗仁 历史集萃 军阀战乱 人物回忆

    一九二六年,國民革命軍討伐北洋軍閥,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北伐戰爭。江西是北伐戰爭中的五大戰場之一。時任北伐軍第七軍軍長的李宗仁血戰武寧箬溪,取得了箬溪大捷。箬溪大捷是李宗仁以少勝多,改變戰局、消滅北洋軍閥孫傳芳的主力,奪取北伐戰爭,取得全面勝利,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已深沉於柘林水庫(現稱廬山西海)中的箬溪,當年是贛北的軍事重鎮。位於武寧縣東,地處永修、瑞昌、德安、武寧四縣交界的邊緣。距武寧縣城(指老縣城,現為柘林水庫庫區)六十華里,距王家埠(已為庫區)三十...

  • 文章哀悼大陸的母親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屈光臨 出版时间:1984-04-15
    关键字: 追思哀悼 母亲 少年往事 国共内战时期 战乱经历

    我的母親羅又貞,湖南省瀏陽縣元貞鄕人,出生於一八八二年壬午淸光緖七年古十月初六日,父母和大兄早逝,二兄秋全公爲飽學之士,鄰里推崇,母行三,其四弟五弟務農爲業,家道小康,兄弟姊妹間相處甚融洽。母親於一九〇一年辛丑淸光緖二十六年來歸同鄕先父憶尹公,因先父爲長子,故先祖父母之侍奉,諸叔姑之衣食,曁炊爨整潔洗濯之繁雜事務,幾全落於先母手中。一九〇二年壬寅淸光緖二十七年古八月初五日生長子光郁,嗣後十五年中間,雖生兒育女五人,均先後夭折,可知母親養兒育女,和哭兒哭女...

  • 文章先室胡浣雲夫人哀詞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93期  作者:陳穎昆 出版时间:1978-07-02
    关键字: 胡浣云 追思哀悼 人物事略 战乱时期 往事追忆

    夫人姓胡氏,高安杉林人,閨名琳珠,字月如,余別字之曰浣雲,外舅榮三先生之次女。幼穎慧,外王母鍾愛之,親教識字,就讀家塾,嘗入縣城女校,未竟業。先後丁母喪及繼母喪,能以在室弱女理家,親族稱賢。旣來歸,虔奉二親,和睦娣姒,待婢媼有恩,與余相處六十載,未嘗有違言。擧子女四人,子方堪,方權,方楷,女方新,撫育劬勞,訓誨懇切。歷抗戰戡亂,一再播遷,不得還鄉里者蓋四十年於玆矣。此四十年生活艱苦,夫人皆安之若素,至余平生淡泊,不慕榮利,出處進退,亦惟夫人能同情我也。夫...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