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平仄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悅耳動聽就好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09期  作者:王元童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音乐美 平仄 意境 朗诵艺术 音乐简谱

    提要〕①意境是诗的灵魂。②我发现有的诗改破句后比原来的律句还动听。③我又发现乐谱的1234567i都是平声。〔关键词〕意境、平仄、化难为易、音乐感、朗诵艺术、悦耳动听。诗的音乐美,主要是根据诗的声、情、意,通过有表情有节奏的进行音乐性的朗诵而产生,而不是完全由平仄的抑、扬、顿、挫来显示的。我写过一篇理发师题对联的故事,现在再举这副联为例:进来请坐三两刻,出去嫩了八九春。一个秀才看了把它改成合乎平仄的对联。进来请坐两三刻,出去年青八九春。现在我们把这两副

  • 文章淺談詩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9期  作者:胡傑洲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古诗 平仄韵律 介绍

    话不错。但是诗绝不祇是一种消遣,诗调平情感,也就是节制情感。」可资参考和体会旨意。至于新诗,是不依旧规则而以语体文字写成的诗,本文不加讨论。兹将上述五言绝句诗、七言绝句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分别举例讨论;至于五言古体诗及七言古体诗,因限于篇幅,则不加举例硏讨,而就简单说明古体诗之作法、音、韵之运用而已;古体诗多以两句一韵,而且可变韵。一、五言绝句诗㈠平音起之五言绝句诗: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文章讀書劄記——對聨文學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6期  作者:丘祥和 出版时间:2002-02-23
    关键字: 读书剳记 对联 句式平仄 词性 修辞

    有纪晓岚、郑板桥、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鳞、俞曲园、王湘绮…等名士,无不喜作对联,广泛运用,不论时令节日,婚丧庆吊,山川名胜,寺观亭台,都配上对联,用为装饰,或记其胜,或颂其德,或明其志,或抒其情。因此,千数百年来,对联成为一种特殊文体,是一种不限字、不限句、不限文言、白话,只要辞意贴切,对仗工整,音律协调,可以是亦庄亦谐之经济、对仗,文艺性之应用文字。职是之故,名联、巧对、脍炙人口。佳作、妙语,笔不胜书。对联为一种对仗工整文体,所以对联须平仄相对、字句相对、词性

  • 文章作詩淺説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7期  作者:陳有聖 出版时间:1994-07-01
    关键字: 诗歌 诗体 古诗 律诗 平仄

    善感情。隋唐之时,模拟剽窃,遂乃没落。五古乐府—塞下曲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七古乐府—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生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野,空见葡萄入汉家。律诗,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近体诗的声调,有一定规律,律诗一定得跟着规律走。律诗的基础在字调的平仄

  • 文章小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3期  作者:編輯室 出版时间:2006-02-01
    关键字: 平水韵 词林工韵 近体诗 平仄

    诗作以「平水韵」、词作以「词林工韵」为准。如为近体诗、亦请切合「平仄谱」,且以四首以内为宜。

  • 文章枳園聯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邵詩譚  出版时间:1994-09-01
    关键字: 对联 中国文学 各种对联 平仄 五声

    回忆十一岁时,私塾先生敎我们(我和程聚昌、刘长芹)学做对联。并且说:「对联,是中国文学的骨干。律诗里有两付对联,文章里也有对句,骈文对句更多。并用手指著门上贴的对联说:「这叫『门联』(也叫『春联』,新春过年时贴的。)客厅里挂的叫做『厅联』,柱子上贴的,叫做『楹联』。人家娶媳妇,门上贴的叫『喜联』。老人过寿时,门上贴的叫『寿联』。送死人的叫做『挽联』。」又说:「欲学对联,先要知道『平仄』。欲知『平仄』,先学呼『五声』。」我问:「五声,如何呼法!」老师在水牌

  • 文章漫谈近体诗与平仄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9期  作者:王鼎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近体诗 韵律 平仄 四声 五律 诗词理论

    湖口 王鼎讨论近体诗,此限于五七言律绝而已,平仄是其特色之一。前于《近体诗与押韵之硏究》一文已言之,不赘。平仄㈠关于平仄,先须讨论「四声」。一、四声之名,初见于晋张谅《四声韵林》及刘善经《四声指归》。(见《隋书·经籍志》)二、明顾炎武说:「梁陈间四声之论乃定。」三、《梁书.庾肩吾传》:「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四、四声当指「平上去入」而言。⒈《南齐书·陆厥传》:「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⒉沈约《四声谱》:「上去入为

  • 文章掌握「六相」是撰寫對聯的關鍵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6期  作者:董握璋 出版时间:2006-11-01
    关键字: 六相 传统文学 文化遗产 对联 平仄 格律文学

    竹笼。青山对绿水,谷雨对秋风。立大志,建奇功。智叟对愚公。神州歌两制,台海盼三通。墙外几株杨柳绿,门前数簇杏桃红。僻地开天,自古英雄多壮举;恶劳好逸,从来懒汉总无功。二、平仄相谐平仄相谐,讲的就是声律。我们古代的韵文是非常讲究声律的。正因为此,才使得诗、词、典、赋读起来抑扬顿挫,长短相间,具有音乐美、韵律美。平仄是格律文学的一个术语。平就是平声,仄的字面意思就是不平。辨别回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古代四声,也称有「入」四声,包括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为平声,上

  • 文章由秦淮河的停艇聽笛汎言四聲與詩韻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4期  作者:陳君樸 出版时间:1971-10-10
    关键字: 秦淮河 停艇听笛 平仄四声 诗韵 诗词体裁

    记得南京夫子庙利涉桥附近之「老万泉菜舘」内,依秦淮河边筑就的河厅中,悬有一块横匾,匾曰「停艇听笛」四字,一则描述一般文人雅士买棹游河的雅事,一则显示着平仄四声的妙用。爰因夫子庙一带原在前淸科擧考院附近,当年常为文人名流游乐之所。那时的考试项目,除却考八股文章外,还要考诗句,所以平仄四声是必需讲求的。按平仄四声之运用,目的在调节字音,进而使诗句乐谐而美妙。四声之平,上(赏),去入,可以长读停,艇,听,笛,以聘定之。所谓诗韵者,就是组成一个字的母音相同,凡

  • 文章古海州部份聞人二、三事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葛智昌  出版时间:1998-12-01
    关键字: 地方志 历史名人 平仄特点 五大姓 人物轶事

    泱泱华夏,历史闻人,车载斗量,非小我所可列举。仅就清末民初海州城内几位知名人士鲜为人知的轶事,追记二、三,即小见大,藉以宏扬善美。笔者年衰愚拙,自当力戒「为尊者讳」和「美不加恶,毁不加誉」之讹,诚盼海属袍泽,赐以指正!古海州向有「南城江、杨、武」,板浦汪、程、许,「海州沈、杨、谢」,后增为「殷、葛、沈、杨、谢」等地方大姓之说。看来,殷、葛二姓发蹟较晚,应无庸议。或谓既然如此,殷、葛二姓,何以列于沈、杨、谢之先?原因之一,是古汉语口语的平仄特点。一般有特殊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