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峨眉共返回2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成昆紀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4期  作者:陳德煊  出版时间:1996-08-01
    关键字: 成都 峨眉山 昆明 游记

    在下高齡八五,而向往名山大川,雄心未已春間自東海之濱的溫州,飛往天山之麓的烏魯木齊,女兒家住下航程八千餘華里,五月初旬,女兒伴我作成昆之遊,先自烏魯木齊乘大車去成都,經蘭新、隴海、寶成三鐵路行程三、〇六四公里,而抵成都開始暢遊。本文分三節:⒈成都及峨嵋山;⒉艱巨的成昆鐵路;⒊昆明及西雙版納。一、成都及峨嵋山在成都首遊武侯祠,那是在錦官城外,杜工部詩云:『蜀相祠堂何處尋?』為什麼要尋?原來臨街的是漢照烈(劉備)廟。遊此廟後,再往後進去,才找到武侯祠。所以杜...

  • 文章峨眉报国寺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4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5-06-01
    关键字: 峨眉 报国寺 景观 弥勒佛像 宗教

    打从峨眉县城到报国寺,相距不过二十里,走不多路,便可看到整个峨眉的远影,连金顶也能遥遥望见。这一路上有很多小庙子,多半是山上各大寺院的脚庙,采办僧众下山时,多于此憇息。我一路经圣积寺、菩提庙、保宁院,过了瑜迦河便到了报国寺,这是山麓第一大寺,气象甚为雄伟。可是游人上山心切,恨不得三步并作两步的爬到金顶去,故目前好好的一座大丛林,便给忽略过去了。说眞的,报国寺是峨眉山的大庙。寺门有额,那是康熙帝所题,正殿有今总统蒋公所书「精忠报国」的横额,那是民国

  • 文章峨眉万年寺中之铜铸普贤像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4期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峨眉 万年寺 铜铸 普贤像

  • 文章峨眉绝顶奇景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59期  作者:易君左 出版时间:1976-04-01
    关键字: 峨眉 奇景 佛光 圣灯 雪山

    佛光·圣灯·雪山我在抗战期间游了四川的峨眉山,在山中盘桓了几天,饱览了全山的景物。我的运气眞好,号称峨眉山绝顶的三大奇景,我都一一见到了。这三大奇景是:佛光、圣灯、雪山。什么是佛光呢?我们看古画儿上,菩萨像的头上有一圈圆光,一般人相信,这就是得了道的表现。峨眉是普贤菩萨(释迦佛大弟子之一)的说法道场,因此,就有了佛光的出现。看到佛光的人就与佛有缘,可以修成道果。佛光出现的条件有三:第一要是晴天,第二要没有风,第三要有一种深厚的云层,缺一不可。具备了以上

  • 文章(名胜题咏)峨眉山诗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47期  作者:鄒魯 出版时间:1966-07-01
    关键字: 峨眉山 诗句 游览 名胜 回忆

    我尝登泰山,天下为之小;峨眉望昆仑,眼界殊浩浩。又尝登衡岳,天南一柱表;峨眉峙西方,峻拔眞奇矫。我登九华山,庙宇觉不少;峨眉多佛迹,擧世来祈祷。我登匡庐山,碧眼经营早;峨眉隐天壤,不求世人晓。我曾住黄山,叹羨形浩渺;孰知有峨眉,与之鬪奇巧。峨眉溯开创,屈指首数道;黄帝问天皇,洞今留九老。七十二洞天,仙蹟难悉讨;自从佛法来,道敎遂全扫。隐逸如接舆,早已为压倒;诗人李白流,往事亦俱杳。满地祀普贤,余迹均不保;明灯朝菩萨,佛光抑何昭?洗象留有池,佛现见奇鸟;山

  • 文章峨嵋行歷(二)

    来源期刊:《四川文獻》 第102期  作者:林森 出版时间:1971-02-01
    关键字: 日记 峨眉山 寺院

    (民國二十八年)七月七日,陰晴,七十三度。晨五時半興,升半旗。午正,率寺內人等集庭中,向國旗爲陣亡將士及死難同胞靜默三分鐘誌哀。僧衆列左,員兵居右,禮成,全日素食,表示哀悼。接林祐光函,由灌縣郵余。發電渝詢敵襲詳情。傍晚省府轉來總裁支日復電致意。上午漆匠施灰打地,準備上漆。洪椿小雨,實現於當午,少頃即止。夜八時半睡,本日寫畫兩張。七月八日,晴,七十二度。晨五時興。餐後閱高僧傳數頁,寫松一幅。接屈映光、陳其采兩函云:賑災會擬撥兩萬元修眉山路。二、三、四等日...

  • 文章重韶聊天集之一——嚴武的索命故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87期  作者:周仲超  出版时间:1977-01-02
    关键字: 孔子 峨眉山 乡土轶闻

    前與同鄕王君扯談,他說我們的文獻全是傳記文字,顯得太單調,我說我並不如此,譬如我於八三、八四兩期所載「飄萍海隅憶雲鄕」,雖也近似傳記,寫法就有些趣味性,和地方上的獨特風貌。玆爲調劑氣氛,暇中特寫些聊天集,來爲大家荼餘飯後的消遣。本文主題有趣味性,也有社會敎育意義,但任何故事與社會上所發生之事故均有相同之情形,而不限於任何人。話說大哥二哥麻三哥和柳三哥竹戰完畢擺龍門陣(聊天)麻三哥首先開腔:「你們該曉得杜甫?」二哥答腔說:「你這人郞個裡啊!「杜甫誰人不知那...

  • 文章峨嵋三峽遊記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64期  作者:王衍慶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游记 峨眉 三峡 风景名胜

    前言民國十八年,關中大旱,長子衍慶生於甘肅省武都縣,廿六年抗戰開始時,兒方八歲,除小學課程外,先嚴子茂公又授以唐詩、四書、詩經、古文觀止,令其朗朗成誦,其後生計困艱,派赴哈爾濱挖煤三年有奇,至民國四十二年,返回西安吃用無著,無家可歸,(因華陰西北鄕改爲三門峽水庫)適逢電焊學校招生,他即投考,幸蒙錄取,畢業後,即投入社會,以至於今,美質未學,殊可憾焉!本文爲衍慶峨嵋、三峽遊記,寄其妹者,頃由西德轉來提供陝西文獻,鄕人讀之,亦可重溫故園河山之風貌也!何勝神馳...

  • 文章峨眉经济概况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31期  作者:平明 出版时间:1973-07-01
    关键字: 峨眉 自然概况 农林业 工矿业 商业

    一、自然概况峨眉县地当东经一〇三度三十分,北纬二十六度十六分。东邻乐山,南界峨边,北毗夹江,西接洪雅。全县面积一、二七一·七〇平方公里,占全川面积百分之〇·四二。全县人口,据民国三十四年统计,共为一六九、六二二人。境内有符文河,由西绕北折向东流,至生机湾汇入铜河,洪水期可通竹筏。公路有乐西公路,夹峨路,报国路,交通尚称方便。出县城南门行十五里,可达峨眉山山麓,峨眉山秀甲天下,为著名游览胜地。二、农林业本县土地概况,据调查耕地面积仅占全县面积百分之十,可耕

  • 文章峨眉天下秀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8期  作者:懷襄  出版时间:1972-06-01
    关键字: 峨眉山 风景 寺庙 建筑艺术 金顶

    从成都穿过川西平原的新津、彭山、眉山、夹江等县,到四川盆地西部的边缘地带,遥望海拔三千一百三十七米的峨眉山,气势非常雄伟。唐代大诗人李白描绘峨眉山的雄姿,有「峨眉高岀西极天」的诗句;远远看来,峨眉山峯高挿云霄,确有「高出西极天」之感。出峨眉县南门,沿公路前道,山势渐渐逼近。这就是被称为佛敎四大名山之二的「峨眉天下秀」的峨眉山。从山脚到金顶,据说有一百二十华里。这漫长的山路,全是用靑石砌成的梯级。山上的寺庙,都是靑砖绿瓦,非常整洁。寺庙的历史都根古老,早在

共29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