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少数民族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赤峰的山水與人文奇觀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60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赤峰 少数民族 黄岗梁 苏秉琦

    的历史文化,它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重要区域。中国北方著名的少数民族山戎、东胡、乌桓、鲜卑、契丹、库莫奚、女眞、蒙古等少数民族都曾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息和繁衍。传说契丹民族的祖先是两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后人称男祖先为奇首可汗,称女祖先为可敦。男祖先奇首可汗骑白马沿老哈河向下游走,女祖先可敦驾青牛沿西拉沐沦河向下走,二人在两河的交汇处相遇,并在此相爱结婚,婚后生了八个儿子,八个儿子就在这两河流域繁衍生息,使这支古老的民族不断发展壮大。公元九一六年,契丹部落

  • 文章女牧民和女強人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22期  作者:陳若曦  出版时间:1990-06-01
    关键字: 牧民 少数民族 人物回忆 西藏生活

    手稿,却没一句重复或废话。「我们西藏是歌舞的海洋,神话的世界……有世界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格萨尔王在那曲驻过军队……我们的牦牛是世界珍贵的动物,还有黄牛和牦牛配种的扁牛……藏北出产出界最好的羊毛……我们资源丰富,有地热和热泉的天然奇观。」在她描述下,藏北成了人间仙境。等她讲完,时间也到了,座谈会乃匆匆结束。次仁玉珠风采过人,送的礼物也别致:每人一条哈达外,还有一条牦牛尾。汉人在那曲是少数民族,干部尤其如此。有个汉人副书记常和次仁玉珠一起招待我们,却难得开口

  • 文章福州—少数民族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43期  作者:葉大鈿 出版时间:1991-05-20
    关键字: 福建 少数民族 改革开放 教育

    闽侯县位于福州西、南郊,全县辖四鎭十一乡,设有二九一个行政村、计一九八一个自然村,总面积二一三六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五七万多人,多为汉族,其中有十八个少数民族,其人口达一千七百余人,分布在南屿、竹岐、大湖等八个乡(鎭),二十八个自然村。这些少数民族是:畲族、蒙古族、回族、藏族、彝族、壮族、布侬族、朝鲜族、满族、侗族、摇族、冢族、黎族、佤族、高山族、羌族。畲族人口为最多,共有一千四百余人,其次是壮族一百八十人左右。这个数字是1990年七月第四次人口普査得来

  • 文章少数民族家乡的希望工程加把劲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0期  作者:黃鐵麟 出版时间:2000-10-10
    关键字: 改善教育 少数民族 希望工程 教育现状

    凡一些边远、偏僻地区,敎育水准较之各都市相差甚远,不过故鄕的大部敎育水准或程度参差不齐「壮族自治区」,正在全面实施少数民族敎育制度似的,以河池、南丹、宜山、都安一带地区而言,不少初级中学,都标明:「傜族中学」或其他少数民族的学校,事实上这些以少数民族为名的学校,所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已经壮化的汉民族经归类为壮族或傜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后代子孙的学生。依据资料记载:广西现有人口约四千余万人,壮族只有一千二百余万人,约三千万人的祖先都是来自全中国各省的汉民族以及

  • 文章文山縣城著名小吃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8期  作者:王需文  出版时间:1988-12-25
    关键字: 文山小吃 少数民族 文化丰富 特产介绍

    记得少小离家时,承儿时同学邀约,吃遍了文山县城的小吃,迄今思之,足供朝夕佐餐,以增添晨昏间佳肴之不足。自开放探亲后,特函家兄王需章撰述县城著名小吃,以响旅台鄕亲。文山人除土著的少数民族外,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既传来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又汇集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根据本地的特产,创造了各种口味的多种多样的名特小吃,使锦绣山鄕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现选其别具一格的十二种,作以下简述。三七根炖鸡:「开化三七」是文山的特产,既是高级营养的滋补品,又是多种功能

  • 文章广东境内少数民族婚俗(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蕭亭  出版时间:2008-07-31
    关键字: 广东省 少数民族 婚姻习俗 满族 回族 苗族 京族

    至於聘禮,則視雙方家庭的政治地位和經濟狀況而定,富家結婚的聘禮,要有牛、羊、豬、雞、魚,作酒席上的佳餚,酒要數罐,米要成籮。窮家也要按照慣例,除了豬肉和酒米外,還得上山砍芭蕉芯、和走遍村寨採集菠蘿蜜、木瓜等作菜。舉行婚禮的當天上午當女家送新娘到男家時,男家通常派出三至五位男女爲接親代表,其中一位婦女擔任「引路娘」,一位婦女爲「陪親娘」(負責陪伴新娘的母親),另一位婦女當「陪娘」,即陪新娘。一位男子爲接親的聯絡人,另一位男子則擔任導引送新娘隊伍起程,女家動...

  • 文章新疆少數民族風情——柯爾克孜族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1期  作者:六毛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少数民族 柯尔克孜族 乌鲁木齐 风力发电厂 羊尾巴油

    柯爾克孜族,人口有十三萬九千七百八千多人(一九九〇年)百分之八十聚居在南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其餘分散居住在烏什、阿克蘇、莎車、英吉沙、塔什庫爾干、皮山和特克斯、昭蘇、額敏、博樂、精河、鞏留等地。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部落觀念在該民放中還有一定影響,每個部落包括若干個有血綠關係的「阿寅勒」(部落的基層組織)。南疆的大多數柯爾克孜人,十八世紀前半期開始信仰伊斯蘭教,住在北疆額敏的柯爾克孜人,因受蒙古族影響,大多信奉喇嘛教。柯爾克孜族人的物質生活,與畜牧業...

  • 文章新疆風物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7期  作者:柏容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新疆 少数民族 牧区生活 传统风俗 丧葬礼仪

    到室内的布置,和过去在内地看到的完全不同。古语说:「入境随俗」,他们的「俗」是些什么?这个题目便成为我进疆后的第一课。新疆各少数民族在待人接物方面很重视礼貌。亲友见面一般都要伸出双手相握问候。维吾尔人和哈萨克人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向前倾侧三十度,并连声地说:「萨拉木来孔木」(意思是祝你平安)!这些民族的老年人到别人家去拜访或者进餐时,常常双手摸双颊做「都瓦」(一种祝福的宗敎仪式),有时互相握手之后也会做「都瓦」。在称呼上

  • 文章春秋戰國西戎族、銅器頗精緻新疆古墓遭盗掘、流失古文物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6期  出版时间:1988-12-01
    关键字: 少数民族墓葬群 西戎族 青铜器 盗掘古墓文物案 坎儿井

    ▲宁夏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固原县发掘出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少数民族墓葬羣,在廿七座墓葬里共出土各种文物二千多件。墓内遗物主要有兵器、车马具和装饰品。兵器有戈、矛、短剑、箭头等;车马具有马衔、马镳等;装饰品有鸟纹、马头、鹿纹等各种牌饰,以及骨质刻品。各种器物除少数骨质外,均以青铜制成。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发现了五件长短不一、两端封闭的针锥铜管,管粗如拇指,长者近半尺、短者寸余。打开后,里面装满了骨针和铜锥,骨针形状及精致程度几乎和现代针没有区别,铜锥则小巧锋利。据

  • 文章展示民族文化的殿堂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1期  作者:雲華 出版时间:2001-12-25
    关键字: 云南民族博物馆 场馆简介 少数民族 历史渊源 文物古籍

    云南民族博物馆,是一个探索云南少数民族历史,了解民族文化的窗口,値得流连的地方。它座落在滇池旅游度假区内,与云南民族村仅隔一条马路,以展示民族静态文化的神秘魅力和云南民族村所展示的动态文化相应,一静一动,相得益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硏究、观赏、休闲的文化胜地,而吸引著中外的大批游客。场馆设计 匠心独具云南民族博物馆,占地二〇〇亩,总投资一·三七亿元人民币,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民族博物馆,分为主展区、收藏区、演示区、科硏办公区等。在主展区内,设有十六个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