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家乡建设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來函照登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8期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榆林 同乡来信 家乡建设

    高總編景亮公惠鑒:我的家鄕—楡林地區,在新的生活,新的征程上日新月異,開發奮進。昔日,一窮二白的黃土地在楡林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已是綠染荒原,翠鑲山川;農林牧漁百業興旺;工廠迭起,井架林立,現代工業從無到有;鐵路、公路、電網伸入窮鄕僻壤……累累的碩果,凝結着全區人民的辛勤汗水;歷史的巨變,記載着頑強拼搏的艱難足迹。改革開放的浪潮席卷城鄕,更使這塊古老的土地復蘇增暉,充滿活力與生機。眼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楡林地區,是國家確定的能源重化工建設基地,是一塊待...

  • 文章綿江亭落成感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9期  作者:楊世煥 出版时间:2005-02-01
    关键字: 锦江亭 家乡建设 诗词

    瑞金 楊世煥綿水乃贛江之源,兩岸蹊徑,林木翳密,風景秀麗,爲瑞邑人民生命線。幽谷春水,綺思生於機緒,秋壑松風,幽懷託之詠歌。壬午之秋,市府闢建龍珠公園,地廣數千萬畝。規劃營建名亭十座,他日亭台連雲,奇花競茂,將成亞洲最宏偉之名園。我旅台鄉親,回首家山,夢繞塔影,懷鄉情切。筆者乃發起興建綿江亭一座,得旅台同鄉會劉登連理事長聯名相助,以自由樂捐,集資人民幣肆萬參千元整,蒙市府設計督建,今已落成。爲擴大公益建設之影響,謹定二〇〇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上午十時半,恭...

  • 文章效法伯英先生愛國愛鄉之精神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6期  作者:王文 出版时间:1986-12-25
    关键字: 李宗黄 百年诞辰 投身革命 护国讨袁 家乡建设 勉励同乡

    黨國元老、雲南鄕長李伯英先生,於九十二歲時溘然仙逝,在人們景仰懷念之中,其百歲誕辰,又行將屆至矣。仰懷伯英先生一生對於黨國之偉大貢獻,令人倍加崇敬與追思;而其愛國愛鄕之精神情操,更足爲吾人效法之楷模。伯英先生爲救國救民而獻身革命,先後追隨 國父與先總統 蔣公,爲黨國而犧牲奮鬪,長達七十餘年;其豐功偉業,早經有關文獻或著作,載述甚明,風行於世,已毋庸筆者贅述。茲謹簡述其中片斷,以明先生崇高偉大之人格,曁其誠摯愛國愛鄕之精神。辛亥武昌起義,先生服膺 國父領導...

  • 文章蔡仙人遺跡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劉寶嶺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蔡仙人 民间故事 名胜古迹 大圳肚 家乡建设

    孩提時,我首次跟祖母出百侯街,當行至三角坂湯沟下的「大圳肚」時,就好奇地問祖母:“這條小溪是從哪裡流來,又流到哪裡去?”祖母笑著回答:“這不是溪,是條水圳,名叫‘大圳肚’,是從「蔡仙人」流來,一直流到侯北沙崗尾,是爲灌溉侯北九百畝農田而開鑿。你知道是誰鑿的嗎?”我搖搖頭,祖母慢慢地說:“是仙人開鑒的。”接著她講述了有關“蔡仙人”的傳說:從前,侯北村來了一位跛腳、衣衫襤褸、臭氣熏天的癩子,拄著拐棍、端著食缽乞討,農家非常和善給以飯食。傍晚,村尾一農家問知其...

  • 文章我的生死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0期  作者:李師竹  出版时间:2000-05-01
    关键字: 物质精神 生死观念 故乡之情 家乡建设 人生价值

    興國 李師竹幼而失怙,母愛移人,家富變窘,體貌不揚,常遭嘲諷,久居軍營,孑然無室,仕途屢挫,疾病纏身,每當夜闌人靜不禁熱淚盈眶,天下之大似無容身之處,對此種行屍走肉艱苦難熬時日,曾多次想尋短輕生。可能深受故鄕列祖列宗之傳統孝悌、仁義禮智信文化薰陶,孕育出堅苦卓絕之求生理智,強烈剋制邪念情緒,始步入生存發展正途,才有今日妻賢子孝媳淑,一家六口之幸福生活,所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故謹將個人生死之看法原委臚陳於後:念親情報深恩故鄕人文蔚起,門第書香,歷代宗親尙重...

  • 文章思鄕愛國情無限 道德文章譽梓桑——旅臺鄕長仇德哉先生事略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1期  作者:牛兆武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仇德哉 思乡爱国 家乡建设 公益事业

    (註:本文作者牛兆武女士,現任濱海縣人民政府臺僑辦公室副主任;陳鶴立先生,原任濱海縣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委員,現已離職)

  • 文章姚德勝與丘祝堂故事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5期  作者:丘秀強  出版时间:1991-02-24
    关键字: 姚德胜 丘祝堂 杰出侨胞 家乡建设 历史故事

    遜淸光緖年間,平遠旅馬來亞僑領姚公德勝,巨富也。曾在僑地創辦育才中學、建造姚德勝街、德勝戲院,及新市場,繁榮僑區。組織嘉應同鄕會,並捐助全馬各地興建會館,計卅餘間之多,推展全馬僑社活動貢獻至多。後又將新市場捐獻市政當局,溝通當地政府,促進華人與馬民合作。馬來王曾鳴十九響禮炮迎見,獲得英皇賜予「和平爵士」稱號,於是聲名遠播。祖國山東水災,捐白銀六萬兩,光緖帝賜匾「樂善好施」,誥授二品資政大夫、賞戴花翎。辛亥革命,贊捐白銀七萬圓爲軍餉,民國成立,獲頒一等「嘉...

  • 文章給孫兒文生信之四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2期  作者:涂浩瀾 出版时间:2003-05-01
    关键字: 子女教育 捐建小学 家乡建设 故事哲理

    修水 涂浩瀾接車董事長來電話吿知,汝已生一女,我很高興!自今後汝已爲人父矣!要好好的撫養她!教育她!使她無病無痛的長大成人,直到她有了自己的家。而汝在生活上爲自己爲兒女也受到了雙重的負擔;我希望於汝的在時間上除工作,進修外不去作無謂的消耗。在行動上,不打牌,不吸煙,不飮酒不參加不正當的娛樂與應酬,非必要不在外遊蕩。在金錢上要節儉,非必要的生活用品不要購買。以我個人旅世八十多年來觀察和體念,一個生活嚴謹的人,到老來不會受到生活的煎熬和社會的遺棄。一個捨得的...

  • 文章姚美良先生永遠活在我心中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8期  作者:曾煥雄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姚美良 回忆追思 往事追述 家乡建设 社会公益

    感动,便不假思索地回答:“好的,我陪你回祖屋看看,并且拜访您。”当时,姚先生的家乡上翰村还没有公路,只有一条很长很长的羊肠小道,山高、道弯、路陡。我俩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半山腰一座凉亭处,我赶快叫姚先生歇息。刚坐下,就听姚先生对我说:“这凉亭是我在香港打工时,省吃俭用省出来的钱建起来的,目的是让出入山门的父老乡亲歇歇脚,避避雨。”听他这么一说,我心里想,姚先生靠打工挣来的钱就拿来为家乡建设出力,这种行为多么的眞诚和高尙,这种精神多么的可贵和令人钦敬啊

  • 文章讀「贛風」「江西文獻」抒感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5期  作者:鍾久祥 出版时间:2001-08-01
    关键字: 《赣风》 《江西文献》 两岸交流 家乡建设 读后感言

    瑞金 鍾久祥長期以來由於兩岸的政治對立,近半個世紀的隔絕,人文交流幾乎停頓,人爲的三不政策(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像一重厚厚的鐵幕阻斷了兩岸同胞的心靈匯集和感情交流,讓人簡直窒息的喘不過氣來,實在可悲!台灣當局迫於民衆的強烈要求,開放台胞返鄕探親的限制,禁錮的藩蘺被拆除,親人得以團聚,交往逐漸顯繁,總算讓人們呼吸到一絲新鮮空氣。今天,我能讀到江西去台菁英創辦的刊物:「江西文獻」「贛風」從而能聽到熟悉的鄕音,看到去台鄕親的生活畫面,眞叫我百感交集,感憾...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